《外国文学(研究性学习丛书)》:第5章 [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1883-1942年)

 

------第5章 [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1883-1942年)------



作家简介

如果说精神是指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那么在一个特定的时代里,精神文本就应该是上述基本因素的一种富有创造性、代表性的传碉和凝结。英国诗人奥登在《卡夫卡问题》一书中说:“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那么,卡夫卡是首先会想到的名字。……卡夫卡之所以对我们重要,是因为他的困惑,亦即现代人的困惑。”见《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第752页。这说明,一种文化现象,只要它接触到了生活时代本质性的问题,而且对后世发生着足够的影响,就可能成为一种精神文本流传下来,我们常常把它的创造者尊称为文化巨人,也显示了这样一种决心。奥登在上面提出的三位大师,但丁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自由和理解,莎士比亚剧作中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歌德在《浮士德》中宣扬的资产阶级上升时代追求真理、探索人生的精神,即是明显的例子。而卡夫卡呢?一想起这位以短篇小说《变形记》开表现主义先河的奥地利作家,我们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张苍白消瘦的脸,一双忧郁的眼睛,以及游移在木刻般的面孔前的那股子逼人的神经质表情;倘有熟悉其作品的,还会把这一切同那个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的格里高尔·萨姆沙联系起来,由此,一种阅读和认识上的定势,就这样互为补充,悄无声息地建立起来了。

《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格里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终年起早贪黑为公司奔波,他的收入是家庭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当可怕的变形使格里高尔失业后,整个家庭陷入可怕的困境,格里高尔为自己的变形痛苦不堪,家人不能理解他。父亲根本不准他接近,一见他就以嘘声驱赶;母亲一看见儿子的模样,便晕厥过去;只有妹妹同情他的处境,每天给他送来饭食。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生活习性也开始变化:不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而喜食腐烂的食物,习惯于在四壁爬行或吊在天花板上,丧失了说话能力和人的声音。家中经济日益窘迫,不得不腾出一些房间租给了三个房客。一天晚上,格里高尔听见妹妹正在为客人拉小提琴,他眼中含着泪花悄悄爬到妹妹脚边,爱怜之情使他不自觉地挠了妹妹的裙裾,客人发现了他,与他父母大吵一通而后退租离去。父亲暴怒,用一只烂苹果狠命掷向格里高尔,妹妹哭叫着“把它弄走!”他已经使家人忍无可忍、厌恶透了。无限的悲凉笼罩了格里高尔,背上陷进肉里的烂苹果与肉一起在腐烂,他在孤独中悄然死去。全家如释重负,阳光和欢乐又回到他们身边。

《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著名的小说,也是世界现代派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之一,它通过一个人异化为虫的象征性故事,揭露了人类生活中的非人处境。这篇小说最充分地体现了卡夫卡创作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风格,即采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写成,情节生动,语言简洁流畅,但故事怪诞离奇,时间地点不明确,也不交代前因后果,给人以梦幻、神秘和奇特的感觉。卡夫卡说过:“文学创作不外乎是走向真理的一次进军。”同样,他作品中的角色在一种共同的尴尬境地里,对这变形的世界都有着自己的进军目标,但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是我们读卡夫卡的其它小说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话说回来,卡夫卡的个人生活也是非常悲惨和不幸的。他只活了41岁,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在布拉格一家保险公司做小职员时写的,它们尖锐地捕捉到了本世纪初西方社会面临的某些重大危机和表现,如孤独、异化现象、人的灾难感等等,能够做到这一步,因为首先他自己就是个孤独的人,正如我们所说的“文如其人”。

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据他称,其父“专横有如暴君”,这给他成年后的生活投下了浓重的阴影。1901年,卡夫卡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修法律,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一个劳工工伤保险所任职。从此他终生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直至41岁时在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病逝。卡夫卡一生共写了三部长篇小说:《审判》、《美国》和《城堡》,但都未完成,在弥留之际,卡夫卡曾留函嘱咐他的文学朋友马克斯·勃洛德烧毁他“遗留的一切日记、手稿、书信,别人的和自己的图画以及其他……”但勃洛德违背了卡夫卡的遗愿,后来整理和出版了他的所有著作,包括许多未发表的短篇、私人日记和书信在内,多达9卷,随后引起了批评家的注意,并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全面而巨大的作用。

《变形记》超越时空的限制,对事件的交代极其模糊,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甚至泯灭了幻象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虚幻与现实难解难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了。

卡夫卡的作品产生如此影响,也并非偶然,这与他敏感地触及到了时代危机的某些重大表现有关,诚如奥登所说,卡夫卡之所以伟大和重要,是因为他写出了“现代人的困惑”。比如在《变形记》这个名篇里,他涉及到的西方社会本质性的问题——孤独、灾难感和人的异化现象等等。

不仅如此,卡夫卡的小说还通过对人们的直觉、下意识和主观世界的精确描绘,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普遍处境,这也是他于远在东方的中国同样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原因。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7312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外文原版小说 《外国文学(研究性学习丛书)》

作者:秦逊玉,肖平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外国文学(研究性学习丛书)”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7312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