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第5章 心理拓展训练的理论

 

------第5章 心理拓展训练的理论------



1.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的理论与实践

心理拓展训练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体验性的实践活动。所以,它可以与各种有不同理论背景的指导方法相结合起来。以往的指导方法主要有行动主义、精神分析、人道主义、宗教系统等,但是不管是多么专业的心理学,心理拓展训练大纲都能与之相适用。各种团体都可以根据各自的目的来用其制订课程大纲,也可以根据各自的环境和条件来组织课程大纲,而且还可以从各种专家的立场去应用该大纲。专门心理拓展训练计划能够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心理拓展训练的活动是有很强的适应性的。它主张人们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和事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而这一开放性正是该活动的优点所在,也是该活动能够适应多种实用性问题和多种现实需要的主要原因。

心理学家拉扎鲁斯(A.Lazarus)说:“在当今心理应用领域中,固守某个理论或学派的专家将越来越少。大家都逐渐认可了“只要能用,不管是什么方法或理论就拿来使用”的做法。拉扎鲁斯也将这种现代心理临床学者们称为“实用主义学者”。

而心理拓展训练的实践者们就是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不管是什么理论和什么学派,实际上是否有效才应是最值得重视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但是,心理拓展训练的实用主义做法也避免不了基础理论贫乏的缺点。一部分专家对这个缺点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书本中的道理脱离了现实,无非是纸上谈兵,从而一味地轻视理论。

但是,如果没有理论体系,那么就很难制定有效的教学大纲、很难指导诸如选拔小组成员、使成员共同拥有领导权、介入团组(intervention)等项工作。面对这些问题时,必须具有行为学、心理学和制定教学文件方面的理论,否则有些问题是难以理解和解决的。

现在,所有心理拓展训练大纲的指导者都在被告之:要做好指导的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理论研究的必要性,要很好地掌握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原理,但一定不能忘记理论是为了实践而存的原则,要在实施教学大纲的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要边实践边进行调查研究,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同事之间的沟通,经常相互交换意见,要通过各种研修会和讲习会获取最新的信息,这些对工作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心理拓展训练大纲的机能及其理论,下面我们将对心理拓展训练的理论进行介绍。

2.自我概念的提高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心理拓展训练大纲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自我概念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对构成大纲的基本因素进行说明。为了更好地发挥专门项目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在大纲立案阶段中对这些基本因素特别注意。

●主要目的:自我概念的提高

基本要素:

●信赖关系的确立

●目标设定

●挑战/压力

●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幽默/愉快(Fun)

●问题解决

1974年专门的课程大纲作为美国教育局推荐的“全美教育实践的示范课程大纲”得到了NDN的肯定。这是因为“田纳西自我概念评价标准”(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参考添加资料A关于“评价”的有关事项)的测定结果显示:经过专门的课程大纲学习的高一学生在体育课的“对自己的信赖度”大幅度上升,而且马萨诸塞州3所教育委员会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评价标准”对心理拓展训练小组进行了三年(1980~1983)的调查后指出:学生的自我概念明显提高。凡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大纲实践的结果都表明学生的“自我概念”有所改善。因此,自我概念的培养是心理拓展训练大纲的精髓所在。

根据罗格斯(C.Rogers)的定义,自我概念是指“人在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中把握自己的方法”。这种自我概念的给人的印象是指人对自我或自我价值的认识,但实际上,自我概念是与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密不可分的。自我概念其实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自我认识。

例如,当一个人因愤怒而发脾气以后,都经常感到自己很孤独,于是就开始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到最后发展到碰到本该感到愤怒的事情也不再在意了,这样就会积累起不好的情绪,以后不仅会产生孤独感,甚至还会产生否定自我的情绪。

据罗格斯说,“自我印象”和“作为有机体的自我”之间会产生出“不一致”,其结果会损害自尊的情感而持有否定性的自我概念。相反,如果“自我印象”与现实生活的经验一致,人就会高度地评价自己,从而增长心灵成长所不可欠缺的心理拓展训练心。

考伯史密斯(S.Coopersmith)发展了罗格斯的理论,他对自尊情感(selfesteem)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考察。提出:持有较低自尊情感的人,具有强烈的把自己看得比他人低的倾向,而且明显地缺少忍耐力、缺少缓和日常的忧愁和压力的心理承受力。

前面谈到的“田纳西自我概念评价标准”是由费茨(W.Fitts)用以评价根据心理拓展训练计划制订的指导的(心理拓展训练)(1980~1983)。费茨曾谈到:“具有纯粹、坚实、肯定而现实的自我概念的人一般都是健全的、充满自信、能够有建设性地、高效率地行动的人。”在更进一步研究了“田纳西自我概念评价标准”后,费茨还注意到了以下事情:“这样的人很少有不安感,他们具有自信,具有肯定看待自己的倾向。而且不认为自己有必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不会在困难的工作中或人际关系中感到不安。具有在人际关系中和工作中轻松、有效地与他人接触的倾向,具有很强的接受现实的倾向。”

与罗格斯和考伯史密斯一样,费茨认为:如果一个人经常重复失败的经验,就会产生否定性的自我概念。这种失败如果从幼年时期起体验过几次后,人就会习惯于丧失自信,就会在人际关系和工作中丧失面对困难的自信。

费茨认为:在心理拓展训练中通过体验“成功”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可以从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使自己充满自信,可以培养出心灵成长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拓展训练”的勇气。

(1)信赖关系的确立

信赖:坚决相信别人或人以外的存在、能力或特性。(美式英语典)

让所有成员参加各种活动,并在危险的状况下信任同伴,真实感受到当时在场的人的存在,通过身体的活动建立起同伴之间的信赖关系,在所有参加者中寻求这样一种信赖的关系是心理拓展训练课程大纲的另一个特征。

人在进入复杂的心理性、社会性的信赖关系前,首先要建立起身体性的信赖关系是很重要的。随着心理拓展训练课程大纲的不断深入进行,会出现挑战可能在众人面前出丑或失败的风险问题,而建立起人与人的信赖关系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

通过提高小组团队共同体的意识和建立组员相互间的援助关系而建立起他们之间的信赖关系的效果是不错的。当人们之间建立了信赖感,他们就可以更率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加强了小组间的联系后,大家就会体谅别人的心情,并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对方,同伴之间相互支持的倾向会得到加强”。

人们正在充分地认识到建立信赖关系的重要性。费茨对于自我概念做过如下的叙述:“对自己或他人的信赖感,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说至关重要,对其他所有心理要素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E.Erickson的“人类发展的8个阶段”的学说中,信赖关系也被列为最为重要的基本要素。这8个阶段被称为“自我同一性的阶段(Identity Stage)”,在8个阶段中都是把信赖他人的能力作为基础的。

人们之间如果没有了信赖的关系,就不能维持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形成自我同一性。在马斯洛的“欲求层次学说”中,最重要的基本的欲求之一也是“信赖感”。马斯洛认为:基本的欲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不可能健全地生产和生活。

可以说,所有社会关系都是以信赖关系为基础的。心理拓展训练计划方法的优点在于具备了实践信赖关系的特性。例如,信赖行为不仅意味着组员学习确保安全的技术,而且在提高团队联系、建立同伴之间信赖关系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成员通过信赖自己团队的方法,可以理解到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是与自己的成长密不可分的。

(2)目标设定

从1944年列宾(K.Lewin)等人就从自己进行的研究看到:人要感觉到成就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有明确的目标。

2.这个目标是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与自己的价值观密切联系。

3.明确达到目标的方法。

4.目标不高不低,以意识到正在挑战的现实的愿望为基础。

在专门的“体验学习示范”中,很注重在学习活动中所包含的那些“收获”,并为此制订了表格。在心理拓展训练的团队和个人的目标设定项中,这些“收获”和目标的方向是一致的。这样参加者就能注意到自己的行动发生了变化。

在心理拓展训练的事例范例中,目标的设定及有关的约定是团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的要素。所谓“约定”包括了那些与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的原理和约束。在开始活动的初期阶段,参加者们首先约定:不贬低和歧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成员;还有的约定规定:要注意与同伴之间的位置,感到同伴的行动有危险时,要马上做出决定去救助,所有成员必须接受这样的安全原则。通过这样做,可以使所有的成员能共同分担团队的责任。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从身体安全到心理安全的转换。

例如,在“搭电线(Tension Traverse)”这类确定位置的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明确地说明这一点,那么在同一成员需要帮助时,就能够说明如何使他的抽象行动目标变得更具体、有可能地去完成该行动。

如果能很好地进行目标的设定,那么参加者就能在活动中把握好自己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目标又是什么。而且参与自己目标设定的程度越深,就越能更积极地学习,还能降低推诿责任和临阵脱逃的可能性。通过设定目标,参加者就会不拘泥过去而更关注现在和将来。并逐渐养成为解决问题而制订计划的习惯。

为了达成目的,个人或团队都要设定目标,而活动中的“分析讨论”是很有效果的。在“分析讨论”中通过“具体目标的约定”会增大自己“改变现状”的决心。但是我们不要指导大家把“我希望变得更幸福”这种抽象的事情作为目标,应该使参加者设定通过努力能达到的具体目标。

(3)挑战压力

在心理拓展训练的活动中,参加者会常常感觉到危险,有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乍一看上去参加者就会认为那是不可能完成目标。如首次看到高空活动或绳类活动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在开玩笑吧!”。但是,通过适当的计划和充分的指导,很多人去挑战这样的心理拓展训练并完成了心理拓展训练。这对参加者自己来说既是一种惊讶,又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因此有人说“挑战就是一种心理治疗”。也有理论认为:“对压力的有效处理方法,不是回避‘压力’,而是挑战压力,采取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和设想好的结果可以体验到‘良性压力’。”

良性压力是指生理上取得平衡的压力,是有益于身体和心理上健康的压力。现代人在生活中往往没有正确地去挑战社会慢性的恶性压力,就是缺乏“良性压力”。年轻的犯罪者进行打斗、偷窃、纵火等高风险的活动的结果是被送上法庭和教养学校,这些青少年需要迎接挑战,他们之所以频繁地进行这类过激的活动是由于肾上腺激素分泌亢进所引起的,但遗憾的是,他们有时不知道什么样的挑战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他们不会寻找挑战的意义和价值,也不会从挑战中获得某些有用的东西,他们也不懂得这些方法。

有人通过对伴有危险的活动的研究发现,参加过骑马、滑冰、驾驶飞机等危险活动的人,在活动后都能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natural high”。这种感觉在进行一般性的运动所很难体验到的。心理学家认为:“忧郁状态(depression)”困扰现代青少年的原因之一在于:现代青少年很少有机会去体验那些伴有风险的活动。这种忧郁状态是由大脑接受体中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伴随危险活动人体分泌出这种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使人从忧郁的状态中摆脱出来。

心理拓展训练内容中慎重设定了许多看起来是很危险的、使参加者感觉到压力的活动。但这决不是单纯地追求惊险感觉的活动,而是要在建立了个人和团队的目标,开展了与自我改善和有社会性的活动之后,在接受了团队中的每个同伴的帮助,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的课题之后,体验到了由于达到了目标的喜悦而转化来的强烈的成功感。这种成功的体验,是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事物和困难的基础,培养出这种积极的态度就是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德国纳粹集中营中挣扎活下来的富朗克说过:人的最大自由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选择自己的行动,也可以说是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法。这句话概括了他在狱中为克服压力而学会的方法,一个人如果能从困难的状况中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态度就能挣扎着生存下去。心理拓展训练大纲中大多数的参加者都注意到以下事情:要在困难的状况下将压力转化成“良性压力”,只要持续地挑战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为此,在“挑战”中寻找活动的意义和选择正确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4)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在心理拓展训练中对“高峰体验”这个词的定义如下:“高峰体验是积累进行着某种技能学习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努力过程中所获得的最高的体验。

例如,在心理拓展训练中的“绳类活动”中特别难的内容中、在攀岩的过程中、在划桨进行长途航海的过程中、在青年志愿者与智障孩子们一起活动的过程中都能获得这种高峰的体验。

马斯洛(A.Maslow)以心理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时,称“最满足、最幸福的瞬间为高峰体验”,当马斯洛向被测试者询问到底什么是“高峰体验”时,回答的感想各种各样,但都回答有:“真正认识了自己”、“在自己身上寻找到自信”等。因此,马斯洛把高峰体验称为最肯定的自我一致体验,并认为人可以数次体验到这种高峰体验。

虽然在马斯洛的研究对象都是心理健康的人,但已经确认:即使是心理有问题的人在心理拓展训练大纲中同样也能体验到高峰体验。同样,也有心理学家对在挑战的活动中凭借努力获得成功的进行了调查的结果指出:这些人也体验到了高峰体验,称之为“漂浮状态”(flow state),并归纳这种“漂浮状态”有以下特征:

1.在行动中产生觉察。

2.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刺激领域。

3.自我意识消除、个人意识得到超越、体验到与外界的融和感。

4.意识到自己和所处的环境在改变。

5.产生始终如一致的行动欲望和对人行动的明确反馈。

6.对报酬的欲望消失了。

以上的心理学家都按照同样的方法将高峰体验的力量进行了概念化。参与心理拓展训练活动时人会突然“感觉良好”。人们用“恰到好处的感觉”、“魔法般的感觉”等词语来形容这一瞬间。例如,众人合力划动船桨时,出其不意地沉默2分钟,或者是团队所有成员不敢喘大气地注视着挑战攀岩的学生等指的就是这一类的瞬间。

这样的瞬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愉快的瞬间。因此人们将这一瞬间作为“最积极的和最强烈的自我认证体验”。指导者或团队都可以以此为目标,而且高峰体验可以使每个参加者有机会去拥有自信,在强化每个成员和团队之间联系的同时,高峰体验也成为最有效的治疗与培养的过程。

综合高峰体验的效果和心理拓展训练过程,可以发现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对人的性格改善也是有效果的,通过强烈的体验,参加者们不知不觉间掌握了生存所需的智慧,某个年轻的女学生在初期高峰体验中获得的体验和启示会成为她以后在人生转折时的行动指南。这个女学生也懂得了应如何处理“相似的”情况。

例如,有一位参加心理拓展训练的年轻女性因自己没信心确保同伴在绳类活动中的安全,所以对这项活动一直拒绝,但当她掌握了确保他人安全的技术后,这种体验大大地改变了她,她无意中也学会了这样事情:别人是需要自己的、自己具有能力、自己能对他人的生存造成重大影响等。不管她是否洞察到这些理论,她的内心已经接受了眼前的事实。回家后,她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她与家人能更轻松自如地相处,即使是在感到压力时她也能很温柔地对待家人。

(5)幽默/愉快(Fun)

具有心理问题的人大多不能轻松地笑出来。所以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中也安排了很多有意添加幽默的游戏,或为解决困难而采取的活动。幽默成为训练团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一些心理学家专门叙述过笑的治疗功能。据称:免疫力功能障碍者通过被称为“笑治疗法”可以恢复健康,笑还具有缓和紧张的效果,笑是人天生具有的消除压力的方法,笑是维持健康所必要的东西,笑有助于恢复身心的平衡。

在年轻人的团队中,常会出现轻视团队中某一人,或使用讽刺性幽默的情况,这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们来说,与大家一起笑或自己笑出声来,对恢复心理的健康是非常有效的。

在心理拓展训练中,开展团队活动的时候具有幽默是很重要的。时常设定能让人坦率地笑出来的情节是很有效的。例如美国的某个女性患者在名为“侍卫”游戏(使用发泡树脂制的刀,象“格斗”一样大声喧闹地走来走去的一种游戏)中使自己的心得到了解放,她为自己做出傻瓜般的事情而大笑不已,这一行为成为她心理恢复中最重要的突破口。

(6)解决问题

健康的人在每天的生活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是不会感到不安的。一般的应对方法是分析问题,然后寻找几个解决方法,并从中挑选最佳的解决对策,最后为行动的实施作好必要的准备。而且健康人还可以有效地进行以上工作。

而抱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应该进行一些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在心理拓展训练大纲中参加者经常必须以团队的形式与同伴一起解决问题,特别是进行在解决困难时的团队合作是很重要的。参加者们先获得问题的条件和安全的标线。然后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是解决方法不是惟一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参加者会充分地感到:为了解决问题,有必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

活动后参加者可以通过回顾团队活动进一步地分析学习方法,以便更扎实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近年来,行动心理学很重视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出应该重视模拟、模仿、代理经验译注等的效果。心理拓展训练很重视团体活动中的经验。在活动中安排了逐一掌握解决问题技能的项目。从中可以尝试新学到的技能,并在反复的尝试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如果在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再开展心理的锻炼,那么即使是在难题和压力的困难状况中,人也可以有正视困难的动机。如此一来,心理拓展训练的参加者就能体味到成就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是很重要的。因此,为了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参加者就有必要综合运用自身的身体、精神和感情因素。以往的小组活动中经常看到在学习新的技术时学生产生消极抵抗的例子。这是因为其他成员的观察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心理上的干扰,有效地抑制这种负面倾向的方法是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对策。

“蜘蛛网”(Spider’s Web,也称电网)、“渡河”(Nitro Crossing)都是大家一起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这些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可以使所有成员即使离开了团队也能自如地应用所学到的技能。

3.心理拓展理论的概观

前面,我们对心理拓展训练课程的理论结构进行了简单的说明,这些理论涉及到人的感觉、思考、行动等各个侧面,心理拓展训练的模型和这3个方面关系。

心理拓展训练非常重视“活动”,这是为了突出行为的要素;而信赖关系、挑战或共同感受等则是体验感情的方法;目标设定或解决问题是认识的方法。

在一两个小时的心理拓展训练讲习会上,大多数的参加者会首先对这3个方面进行总结。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心理拓展训练为什么能够有效,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参加者在想什么,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就应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

(1)行为心理学的观点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行为主义者加入到心理拓展训练指导他们会怎么做呢?他们大概会关注参加者的行为是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心理拓展训练的活动是将人们的行为引向积极或消极两个方向。的确,在心理拓展训练中会出现很多强化行为的要素,例如同伴之间的相互压力等。从社会性学习理论的立场上看,模拟、模仿和代理经验对掌握新的行为都是有效的,因此,心理拓展训练中也加入了模拟和模仿的因素,以最大限度地运用认识、感情和身体的三个要素,针对当前的问题引出新的对策。

(2)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外界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人是为了对应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而整理、统合自身存在的。同样,在心理拓展训练中事先规定好了规则和制订了计划以后,内容由设置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组成。因此,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很适合理解心理拓展训练中那些解决问题性的项目。事实上,认知心理学是可以说明心理拓展训练的效果的。

(3)感情的观点

心理拓展训练理论的最后一个方面是感情因素。参加者对心理拓展训练肯定性评价与他们的感情或感觉有着很深的关系。良好的自我概念是基于自我能力所形成的,而自我能力是指“精神上健康的、以毫无不满的态度去接触社会的能力”。因此心理拓展训练比任何教育内容都更接近马斯洛的基本欲求满足理论。其因为基本欲求是指对安全、爱情、自尊感情的欲求。人们由于自身的价值而得到同伴的认可,并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自尊感情。所谓“信赖关系的构筑是自尊的基本条件”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上所述,心理拓展训练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所以它的基础理论也就比较多样和广泛。我们以上只是简单地说明了其中主要的方法,为的是使大家能更深刻地理解心理拓展训练的背景,同时也是把心理拓展训练的实践与理论基础联系起来。心理拓展训练方法还需要有更多和更深入的探究,因此大家应在关心心理拓展训练的有效和有趣方法的同时,也要关注心理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背景,以使心理拓展训练成为既通俗易懂,又有坚实理论基础的教育内容。这样它才能与现行的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190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成功励志小说 《学校心理拓展训练》

作者:毛振明 王长权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190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