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成功者看齐》:第6章 敢于使用强者证明自身更强

 

------第6章 敢于使用强者证明自身更强------



一个企业领导者如果能够领悟其中的奥妙,那么不但不会害怕能力强的部下,而且还能够驾驭他们。敢于使用强者,不是证明自身更强吗?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管理者或领导者确有爱才之心,但是有一个上限,即所用之人不能超过自己,一旦发现所用之才在某些方面比自己高明,特别是当他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而事实证明自己错了的时候,嫉妒之心便油然而生。

作为上级领导,如果碰到一个足智多谋、有能力和魅力,同时又锋芒毕露、雄心勃勃、难对付的部下会令他们大伤脑筋。这种部下常常提出与领导相反的意见,而他们的意见时常比自己的高明。这使很多领导人左右为难。用他们吧,又难以驾驭,搞不好弄得自己威信扫地,被他们取而代之;不用他们吧,人才难得,很难找人替代他们,不用可惜。

出于对自身的安全及危机感考虑,在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一些领导,他们抱着“宁要奴才,不要人才”的想法,对有才能的人往往倍加压制,把他们放在不显眼的位置上,不让其露头角,以便磨掉他们的锋芒,让他们乖乖听话。

这种行为其实是最愚蠢的,因为表面上他们的权位不受威胁,威信得以维持,但是,付出的代价是人才外流,众叛亲离,企业濒临倒闭。领导是企业的代表,企业没有前途,企业领导的前途又何在?维护个人名望而不顾企业发展,是一种本末倒置不可取的做法。

其实,管理者或领导者不可能是全才,下属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也是很正常的事。任用强过自己的人,是一种健康心态的表现。首先应该承认这个事实。

下属中确实有一些能人,但他们之所以还是下属,就是因为他们还有所欠缺;或者只是某些方面的能力比较强,但综合能力不行;或者是恃才傲物等。那些唯恐下属能力比自己强,害怕下属将来的成就超过自己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如果这个人真是各方面都比你强,他可能有一天会超过你。但他现在还是你的下属,对你来说关键还是怎么来利用他的能力。

对领导者来说,不在于与下属比才华高低,而在于管理、驾驭下属才华的能力。

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英雄,如刘邦、刘备、宋江等,比起他们周围的下属来说,显得很无能,可是他们却成功地驾驭了那些比他们强得多的人才,而他们的“英雄桂冠”又恰恰是借下属的英雄业绩得来的。在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养,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认为他取得胜利,是由于他善于用才。韩信曾夸口说:我带兵“多多益善”。而刘邦却说:我一个兵也不能带,但我可以“将将”,即可以带领那些带兵的人。刘邦善于用人,用能人,用在某些方面强过自己的人,刘邦这种驾驭人才的能力,是他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再请问,若没有一百零八将,宋江凭什么威震山东?若没有诸葛亮及关羽、张飞等人,刘备又何以独霸一方?自古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之战争如此,现在的企业商战更是如此。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部下是水,领导是船。部下能干则企业兴旺,企业兴旺则企业家光荣,即使不说“领导有方”,至少也可以说“用人得当”,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人才可以增益事业,也可以增益身价。身价愈高,则事业愈兴。为什么这样说?

评价一个领导者的表现,不仅要看他个人本身的才能,还要看他的下属是否精英辈出。

领导者的身价不一定非得用金钱来衡量,就像政治家的身价不能以职位来衡量一样。他们的身价更多地来源于他们用人的智慧,手下的能人强将多则身价高,能人强将少则身价低。一个人的身价是有限的,只要上下强强联手,其身价则不可估量。

东方集团总裁张宏伟在经营自己的事业时,对企业人的问题颇有感触。张宏伟说:人的因素第一,我们要成为国际化跨国集团,我们这拨人就要成为国际型人才,要立体地进入国际市场。一个集团能发展多大的规模,就要看经营者能够容纳多少人才,有多少人才真正在企业家身边,这是关键。对于人才问题,各个企业家有各自的理解,有人说企业领导人就有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人,但我认为企业家用好人才会更有价值。因此,应将领导者能否带领优秀的下属发挥出最佳的团队精神作为评价企业家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作为领导者,遇到能力比自己强的下属,与比自己强的人共事,也是提高自身的一条捷径。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用人或人才的管理。那些带“刺”的人才确实比较难用,但绝对不能说不可用,问题是看你采取怎样的用法。

人们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企业不怕你能力强,也不怕你对企业不忠诚,企业用能人,就像如来佛、观音用孙悟空,必须用“金箍咒”管住他。因此,用能人的同时企业的约束机制必须相当健全,制度、奖罚手段要全、要强。

一个能够任用能人的机制,应该首先是制度强健有活力。你可以像张士贵用薛仁贵、蒋介石用张学良那样,既要用又要压,出力是你的,功劳是我的;一旦打了败仗,原因虽在我,责任由你担。但这种做法可能要翻船,同时人才也不会再为你出力。

与其这样,倒不如放手使用,充分信任,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赋予他们权力,失败了由自己承担责任,成功了功劳归于他们。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一个企业领导若能做到这些,那些能力强的部下不但不会“压主”,反而会心甘情愿地受其领导。实际上,当下属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时,不但不会降低领导者的威望,反而会提高其威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你忍让一点,尊重他们,反而能令其心服口服,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投奔。最终是人才济济,事业发达,至于个人名望,当然也就随之得到提高。

一个企业家如果能够领悟其中奥妙,那么不但不会害怕能力强的部下,而且还能够驾驭他们。敢于使用强者,不是证明自己更强吗?

同理,微软就是这样。

有人曾经问过微软公司,为何要重金礼聘最优秀的能人。微软认为,现在招聘了一批低素质的人,过段时间他们就会渗透到公司各部门,再过段时间,他们又将开始招聘更低素质的人。这就是微软坚决要招一流人才的原因。

如果你想拥有一流的产业,就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奥格尔维定律就是这么总结的:

“如果你永远都只起用比你水平低的人,我们的公司将沦为侏儒公司。相反,如果你录用的人比你的水平还高,我们的公司将成长为巨人公司。”

实践证明,一个领导者使用比自己强的人愈多,其事业成功的概率也就愈大。因为一个一流的人才可以吸引十个同样出色的人。没有一个一流的人才愿意混杂在末流的队伍中。就如在著名的美国微软公司,员工们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一流的人才只和一流的领导一起工作”,这句话的准确意思是说,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吸引一流的领导与之合作;而一流的领导能把一大堆一流人才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引力之源。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1637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7章 强强联手,实力更强------

要想成为21世纪高效能人才、未来行业的领先者,就一定要有与人或同行“联手”的好习惯。优势合作,强强联手,则实力更强,才有可能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并发展壮大起来。

如今的时代,商业竞争异常激烈,各行各业的生意几乎都被几家大公司、大托拉斯垄断着,到处是兼并和收购,结果是强者愈强、弱者更弱。个人要想自己开创事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住脚跟并获得成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盘散沙,尽管它金黄发亮,也仍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建筑工人把它掺在水泥中,就能成为建造高楼大厦的水泥板和水泥墩柱。如果化工厂的工人把它烧结冷却,它就变成晶莹透明的玻璃。单个人犹如一粒沙,只有与人合作,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成为不可思议的有用之材。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掌握这种能力,才能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向前。

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随着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竞争。

“联手”在这里指的是双方合作。只有与人合作,才能众志成城,战胜一切困难,产生前进的巨大动力。说合作是生存的保障实不为过,因此,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关系到一个人的前程大业。

一方面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合力”不仅是能量的组合,也是身份的组合。要想成为21世纪的高效能人才、未来的成功者,就一定要有与人“联手”的好习惯,强强联手,则实力更强,身价更高。

合作不仅使科学王国不再壁垒森严,同时也改写了世界的经济疆界。我们正经历一场转变,这一转变将重组政治和经济,将没有仅属于一国的产品或技术,没有仅属于一国的公司,也没有仅属于一国的工业。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化的科学与技术的合作早已超越了国境线,许多大公司开始跨国性联姻,财力、物力与人力的重新组合,促使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总量的增加。全球企业间的联盟合作就是一个典型。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面对众多水平更高、实力更强的竞争对手,任何企业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处于优势,总会在一定时期内或一定区域内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

而组建联盟战略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行强强联手,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如光明乳业与法国达能的战略联盟,就是充分利用双方在销售渠道、原料采购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抢占市场,达到双赢的目的。

实行联盟战略是众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选择。一些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含金量,首先是与强者联手,与巨人同行,从而借助强者的品牌影响力和管理来提高自己。

最著名的比如:联想与可口可乐联合进行电脑和饮料的促销活动;小天鹅与宝洁碧浪洗衣粉等联合广告推广与产品促销;小天鹅与西门子共用滚筒洗衣机生产线等,就是非常典型的借助强势企业的品牌提升自己的案例。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A企业和B企业为了争夺市场而千方百计你争我夺恶性竞争,结果两虎相斗,两败俱伤。其实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企业可以坐下来,采用联盟战略,共同提高彼此的竞争力,分享市场的份额,以达到“双赢”的目的。美国的通用与日本的丰田就是这样一对“冤家”企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经过几十年的争斗后,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组织了一个联合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通用”的雷蒙德工厂合作生产汽车。两个竞争角逐的“冤家对头”握手言和。

联合建厂的建议是“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劳格·史密斯提出来的。因为他看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汽车市场上,日本汽车正以其成本低、价格廉而后来居上,“蚕食”着一直在汽车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的地盘。尽管“通用”想尽了改进汽车制造的办法,仍难以在这场竞争中制胜。史密斯从长远着眼,提出了同日本厂商联合的建议,而“丰田”也欣然响应。因为这两家世界第一、第三的汽车厂家都有各自的明确意图,对于丰田,可以避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获取更大的利润。对于通用,则可以深入了解丰田生产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借鉴丰田的经验。

如果不能打败竞争对手,就和他们结合。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竞争策略。竞争对手之所以成为对手,肯定有你无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力量,何乐而不为?

分则损,合则益。利弊的权衡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考虑得失不仅仅是眼前,考虑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团结才有力量,竞争对手联合起来,才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在中国企业界,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后,随着外来资本的大举渗透,随着市场门槛的加大,企业间的竞争平台也越来越高。随着市场内外竞争的加剧,任何一个行业都将面临行业大洗牌(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必使那些势单底薄的企业难以与同行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生存下去)。

中国市场目前三分天下,外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成为鼎足市场的三大竞争载体。那些理念先进、信誉好、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正逐渐成为左右市场命运的巨人。

对于众多企业来说,要想在行业中成为领先者,就得审时度势,针对自身客观情况,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广泛向外寻求合作,以避免自身劣势造成的价值链脱节。

总之,优势合作,强强联手,才有可能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并发展壮大起来。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1637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成功励志小说 《向成功者看齐》

作者:刘欣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向成功者看齐”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1637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