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许久会忘了“字里行间”

 

“我多么希望,我射出的那支飞向泥土的箭,会在秋日的寒露中,与万物同枯,与血腥永别,在转年的春天,安然复苏为一...

“我多么希望,我射出的那支飞向泥土的箭,会在秋日的寒露中,与万物同枯,与血腥永别,在转年的春天,安然复苏为一棵清香四溢的草,做露珠的巢。”

最近,我在看迟子建老师的书。我看得很慢,一字一句,细细去品味,就连标点符号也没有放过了。

白天便下地干些活,晚上回到家里,从缸里舀盆井水,清洗下沾有泥土和灰尘的脸和脚,换上干净的衣服,便心安理得捧起一本书,静静的窝在自己低矮的屋里。不用去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和喧闹,也不必拿着手机像封建时期的皇上一样草草批阅“奏折”…… 因为这里,你也听不到那诸多的繁华和绚丽。我想也只有在这样的山里,才能阅读文字了。

那里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快,快得连看一会书的时间都没有。当然我说的看书指的是简单的,没有任何目的的看文字,这与很多人的阅读是有所不同的。很多人有在看书的,他们每天都要安排一些时间来看书,因为要学习,跟上别人,不至于被这个社会淘汰。他们把看书作为是一项有目的的生活工作。但好像越来越浮躁,同时也辜负了那些用心在写字在倾述的人。

古人提案折书之前,得沐浴斋戒,端坐不可戏谑,可见对书本的爱护,这是对文字的崇敬和敬畏的。书使人安静,使人睿智,使人增加福德。而现在城里却不一样了,城里四处是书,看的人也不少,但是安静的人却越来越少,看字的人越来越少。

我并不是说人们不爱书了,而是人们喜欢的不是那些文字,而是钟情于那些不满足的欲望,是那些赚钱发家致富的“宝典”和“秘籍”。企图改变自然生长的规律。

我喜欢这样子的文字:

“一个缺少树木少水的城市,不管它装扮得多么五光十色,也是没有精气神儿的。

长春虽然没有大江大河环绕着,但它拥有两块宜人的水域:南湖和净月潭。他们就像一双飘逸的水袖,在舞动的一刻,一只弯在了心脏部位,散发着清辉:另一只则跃过肩头,像一道闪电,飘向远方。”(迟子建《水袖烟波》)

端坐着,手捧一本书,一字一句,连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敢错过,如果错过一个标点,我都觉得是不完整,是莫大的惋惜。而从这字里行间,我似乎能感受到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声音,有它特有的呼吸频率,或长叹或短息,或高亢或深沉……我没有去过北方,但我分明能从这百来个字句中感受到那么一种安静与空灵,也似有那么两弯水牵动着心弦。此刻,心是宁静的,也是踏实的,更是放空的。这是文字的力量了。

很多人说文字只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而我却更看重它那会呼吸的情感。

你抬起手机在手机上一会儿就滑过几千字。

你评价“好不好看”,而不是“感觉到了什么”。

你只看标题,而不明字里行间了。

你花费大把时间艰难的筛选一篇文章,而不是给更多时间去阅读。

你习惯了别人的套路,却嘲笑了一些人的真诚。

你抱怨这个时代越来越浮躁,总是安静不下来,走着走着就丢了……

你的灵魂好像已经被什么给奴役了。我还是喜欢那句:

“我多么希望,我射出的那支飞向泥土的箭,会在秋日的寒露中,与万物同枯,与血腥永别,在转年的春天,安然复苏为一棵清香四溢的草,做露珠的巢。”

文/牛大壮

排版/牛大壮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译文: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1、你今生渡的劫

2、譬如朝露的日子里满是爱恋

3、迟来的春耕

4、春服既成

5、命里的故事

6、走不散的爱

7、我在五月里动容,想念一棵树

8、你一本正经的玩坏自己

9、追寻,却是百转千回

10、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安静的阅读,安静的思考与感受!关注我的平台:经典短文阅读(JDduanwen)
经典短文阅读

JDduanwen
长按关注


    关注 经典短文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