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号”机车在何处制造

 

□杨磊1881年建造龙号机车的唐山矿机械制修车间外景1881年,开平矿务局铁路工程师金达亲绘图纸设计、...






□ 杨  磊

1881年建造龙号机车的唐山矿机械制修车间外景


1881年,开平矿务局铁路工程师金达亲绘图纸设计、主持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也叫“龙号”机车。一百多年来,有关这台机车的身世、形状、下落等说法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关于“龙号”机车在何处制造的说法,也是不一而足。
这些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1935年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篡委员会出版的《交通史路政篇》中说,开平矿务局胥各庄客车修理厂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龙号”机车),后来的一些史志书籍,包括《唐山市志》《开滦煤矿志》等一些志书也都采用了此说。另一种说法则认定“龙号”机车是在开平矿务局唐山矿制造的。但遗憾的是,这种最符合历史真实的说法却被忽略了,没有在上世纪80年代启动的修志大潮中得到认真研究和重视。

其实,后一种说法并不鲜见,在研究中国铁路史的专家英国人肯特的《中国铁路发展史》一书中可以找到依据。肯特曾亲自采访过主持制造“龙号”机车的金达,应该说这是相当权威的文献资料。另外,在当时的一些媒体报道和英国领事的商务报告中,也可以找到关于在唐山矿制造“龙号”机车的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引起了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人员的重视,并编入《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汇编》一书中。

但是,金达本人没有在《华北的矿山及铁路》一书中明确说明是在哪里制造“龙号”机车的。或许,他认为制造地点并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制造“龙号”机车的材料来源、所花费的成本等才是关键。

那么,“龙号”机车到底在何处制造?笔者最近新发现了一些照片,其中就有“龙号”机车制造车间的外景照片,这无疑为“‘龙号’机车是在唐山矿制造的”这一说法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明。照片的画面显示,车间外摆放着四对车轮和一个方形车厢,车间南面是锅炉房的方形大烟筒和一号井井架。这张照片应该是“龙号”机车诞生后、胥各庄修车场建成前所摄。因为,如果是胥各庄修车厂建成后所拍,那这些车轮和车厢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这张照片为研究者提供了制造“龙号”机车以及运煤车厢的相关信息。

笔者认为,在唐山矿内制造“龙号”机车是顺理成章的事。一是开平矿务局在建设“中国第一佳矿”的时候,是“师夷长技”的高潮时期,当时引进的人才、技术、设备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从新发现的照片上看,当时开平矿务局在建设时期已经有了机械制修车间,这里的大小机床和其他设备充分展示了开平矿务局的技术实力。在安装唐山矿一号井中国第一台蒸汽绞车的同时,利用当时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制造、组装一台机车是完全可行的。二是制造“龙号”机车是在保密的状态下完成的,由于当时清政府的守旧势力反对修筑铁路和制造机车,借用唐山矿安装一号井工程作掩护,秘密制造“龙号”机车是符合情理的。三是1882年承担客运的唐山、胥各庄两座火车站已建成使用,此时清政府已允许开通运营铁路和从国外进口机车、车厢,这使得维修量显著增加。所以,1882年建成的胥各庄修车场主要是担负这些维修任务,而不可能穿越到1881年去制造“龙号”机车。

至于《交通史路政篇》中记载的在胥各庄修车厂制造“中国火箭号”的依据,现在找不到任何资料。笔者认为,因为胥各庄修车厂是我国最早的修车厂,或许这导致修史者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而造成这种错误显然是修史者不清楚“龙号”机车是借鸡生蛋,即在非正规修车厂中诞生的。
另外,在英国领事的商务报告中,有这样的记载:“从矿厂至胥各庄已修成一条单轨的铁路,约长六英里半,轨距四英尺八英寸半,最大斜度为百比一。轨系钢轨。在矿厂中已制成一个火车头。如果中国人不加反对,即可使用。目前拟先用马在轨上拉车。”这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它非常明确地指出在矿厂内已制成一个火车头,这个矿厂指的就是唐山矿的机械制修车间。在英国领事的商务报告中,还标注了关于开平矿务局的情况是由金达提供的字样,这样的标注更显示出报告的可信度与权威性。

1884年,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刊登了该报记者所写的《开平纪行》,其中写道:“在地面上、工厂、仓库、洗煤机等很引起旅客的注意。在一个高棚里可以看到一件新鲜的东西:矿局所造的‘火箭号’火车头,这是直隶总督、矿局总办和总工程师金达的合作产品,至于每人贡献多寡,则一言难尽。”1884年,开平矿务局已拥有从英国进口的多台蒸汽机车,《北华捷报》记者特意写一笔矿局所造的“火箭号”火车头,也证明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影响和地位。

如今,开平矿务局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历史已经有130多年了,而制造这台蒸汽机车的历史过程也已经清楚。笔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意在向读者介绍在研究“龙号”机车过程中的新发现,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有责任感的历史研究者在参考史记典册时,应常持谨慎态度,并不迷信某一种说法。有料就敢下笔,不去鉴别和追踪研究,这不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笔者还想强调的是,在讲述历史时,一定要尊重历史,万万不可把制造“龙号”机车的开平矿务局丢在一旁,否则就会有强掠历史资源之嫌。

来源:唐山风物


    关注 中恒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