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莲月:20年前,这里是一片田野 院长频道

 

月照清溪水,风散白莲香。...

来源:医脉通;记者:王斯文



20世纪70年代,温州永嘉县城菜市场,女摊主正匆匆地往嘴里扒着饭。而她6岁的女儿,正用一双稚嫩的小手,娴熟地用杆秤称着蔬菜。顾客不禁称奇,摸摸小女孩的头说:「小朋友,你现在就会做生意,长大了可不得了!」

谁也不会想到,一语成真,40多年后,这个女孩真的成了浙南地区「不得了」的人物,她就是国内唯一民营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温州康宁医院院长王莲月。

温州康宁医院,是一家有些「另类」的民营医院——由开始的两个人,到如今的上千人;由开始的20张床位,到现在的3500张,康宁从一个「小诊所」,成长为港交所上市的精神专科医院集团。而这里,也是凝聚王莲月梦想的地方。

王莲月的身份亦医亦商: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温州康宁医院院长兼党支部副书记,浙江省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温州市女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还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奖获得者。

这番传奇色彩背后,王莲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造就「康宁神话」的她有怎样的故事?带着好奇,我推开了她办公室的大门。
王莲月办公室的窗台上


光环大多是他人给的,我见到的王莲月,真实、有血有肉、自然而不失精致。利落的短发,黑白的套装,让王莲月显得精明干练;而真诚的笑容、温柔的语调,又冲淡了外表的硬朗——这就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外柔内刚,充满智慧。
童年

白衣天使
领悟康宁,要从领悟王莲月其人开始。

王莲月是一个典型的温州人。她出生在温州永嘉一个普通的农家,童年虽能温饱却远不富足。父母依靠在菜市场摆摊,养活了小莲月和她的兄弟姐妹。小学初中期间,王莲月就无师自通地和小伙伴去市场买来水果,摆到村口售卖。超强的行动力、精明的商业头脑,在小莲月身上,已开始萌芽。

虽然生长在农村,但王莲月从小成绩就很优秀。那个年代,读中专能够快速成为国家干部,中专的录取甚至优先于重点高中。恰好当时王莲月的妈妈身体不好,经常去医院看病住院,望着忙碌的「白衣天使」给妈妈打针,王莲月萌生了做护士挺好的念头,因此就读了温州卫校的护理专业。
一转眼,卫校学习结束。1988年,正值青春年华的王莲月,面临了毕业分配的难题:原则上从永嘉考来的她要回到县城工作,但回去就意味着要到山里当护士;如果留在温州,又进不了大医院,只能去精神病院。王莲月憧憬着更大的世界,因此决定留下,分配到了温州市精神病院工作。她并不知道,命运之轮因这次选择,已开始了隆隆的转动。
缘起

让精神病人活得更有尊严
王莲月与病人
在温州市精神病院,无论多么躁狂的病人,到了一位年轻的男医生面前,都会不知不觉安静下来。这个与精神病人「心有灵犀」的医生,就是比王莲月大一届的管伟立。遇上聪颖美丽的王莲月,管伟立马上展开追求,二人顺理成章地结为了夫妇。管伟立,便是日后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90年代初,市场经济开始蓬勃发展,流淌在王莲月身上的温州血液也开始激荡。

在公立医院上班的王莲月和管伟立,都有着拼搏的天性,「闲不住」的他们眼看身边人都操起了第二职业,也不甘落后,于是创办起自己的打火机厂。王莲月夫妻俩白天在精神病院工作,业余经营工厂,没多久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温州康宁医院


但夜深人静之时,浮现在王莲月脑海中的,却是白天照料过的病人。温州精神病院前身是当地的收容所,设施陈旧简陋,即便如此床位也供不应求。医院里到处是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家属却无力将他们送往条件较好的上海医院。这一幕幕深深刺痛了王莲月,也让她看到,优秀的精神专科医院正是当时市场的空白。

王莲月夫妇马上下定决心,决定创办一家精神专科医院,并且是最优秀、最上规模、上档次的精神病院,这便是康宁医院的缘起。谈起最初的梦想,王莲月的一句话说得斩钉截铁:「我们要让精神病人活的更有尊严。」1993年,王莲月和先生先后辞职。

「当时这里还是一片田野。」

王莲月在康宁医院的院长办公室,坐落在黄龙山脚下。从窗户望出去,仍有半山绿意盎然的农田。康宁医院所在的盛锦路,20多年前还是一片田野。
王莲月办公室窗外的景色


1993年,王莲月夫妇向市政府打报告要求征地,得益于温州市场开放的土壤,1994年土地就批了下来。1995年医院开始基建,1998年便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王莲月也开始了社会公开招聘和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伴随着康宁的成长,周边的住宅区也相继开发,愈加繁荣。
八年坚守

禁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别看如今的康宁医院发展飞速、成绩斐然,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并非一蹴而就,有着漫长的培育、积累、沉淀的过程,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康宁医院也不例外,建院之初的八年,它也面临过连续亏损,土地瓶颈、过度竞争、人才匮乏、高达5.5%的营业税……困难如荆棘遍地。

凭温州创业的土壤,凭王莲月的聪颖,办一个盈利的企业本不是难事。但王莲月夫妇就是这样「执着」,认为精神卫生事业是一份爱心事业,再困难也要坚持,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去做,医院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康宁医院外的康宁司法鉴定所


我问「面对长达八年的亏损,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王莲月说:「因为我们禁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举步维艰的日夜里,王莲月始终坚信,精神卫生是她一辈子的事业。她相信,想被人认可、拥有地位,首先要有作为。所以公立医院不愿做的事,王莲月都倡导康宁医院义无反顾地去做。

1999年至2008年,连续1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王莲月都会带领康宁医院推出「解救关锁精神病人」的爱心活动。当时的社会救助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的就医保险尚未落地,乡下的精神病人,往往因病致贫。生病后,家人为了预防病人肇事,常用手链脚链将他们关锁起来,过着「非人」生活。而康宁医院,就将这些病患解救出来,并免费治疗三个月,然后协助他们重返社会。这样的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来得更加珍贵。
康宁临床心理科走廊中的患者画作


即使入不敷出,王莲月的心中也总燃着火苗。她坚信选择了精神卫生这条道路,就注定不能「斤斤计较」。2008年,王莲月倡导康宁捐款500万元,成立了温州慈善总会康宁精神疾病慈善基金,用于困难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该项基金积极作为,荣获了「温州市第二届慈善项目奖」与「浙江省慈善项目创新奖」。

王莲月总是说:「施比受更有福」。她认为奉行「慈善助医、奉献社会」才是康宁寻求长期发展的价值指向。在她的倡导下,康宁医院及其体系医院,先后成立14项慈善基金,长期用于救助困难弱势群体病人的医疗救助。至2016年底,康宁慈善事业已捐助各类善款超2600万元,超过万名困难病患得到救助。

从未停止的爱心行动,让康宁在社会上积累了良好的口碑。2015年11月20日上市之前,许多温州当地人都以为康宁是一所公立医院,因为它的收费标准和公立医院一样,又是医保定点医院。谁又会把一所经常下社区做防治、慈善有爱心的医院,和刻板印象中唯利是图的民营医院联想到一起呢?
临床心理科住院患者的绿植角


「同行的攻击也好,贬低也好,有色眼镜也好,我都不怕。人们接触了,就会知道我们是什么样。首先自己要做好,黎明就在前头。」
十年树人

人才培养
从临床一线走来的王莲月深知,办好康宁的关键是人才。王莲月拒绝「拿来主义」,她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在康宁逐步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梯队。通过在医学院招聘毕业生,并送往国内外知名精神专科医院学习、进修,康宁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的医护基层人员。

与此同时,康宁通过「高薪」,吸引了一批中青年人才,构筑起人才梯队的「中坚力量」。王莲月还用足了特殊政策,积极引进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为康宁的临床、科研提供了「坚实保障」。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在王莲月的推动下,康宁医院2014年开始委托温州医科大学定向培养精神医学方向的临床医学生。连续三年,已有三个班、90名医学生成为了未来「康宁人」。2016年,康宁医院进一步与温州医科大学合作举办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为社会输送新鲜的精神科医疗人才血液。
腾飞

上市
2017年夏天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康宁大楼
拨云见日的时刻终于到来。2009年,国家取消了对民营医院的营业税,康宁医院立即扭亏为盈,此后的康宁像一个厚积薄发的巨人,羽翼逐渐丰满。

2006年、2012年,康宁分别顺利通过了三乙、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成为了目前国内唯一三甲民营精神专科医院。此时王莲月的目标,已不止是将精神卫生当做一辈子的事业,而变成了打造「百年康宁」。

「我们都会老去,而康宁会一直都在。所以要培养后辈,让康宁有内在价值观的支撑。」王莲月所说的价值观,就是「敬佑生命,谦卑服务」。
康宁医院内随处可见的院训


王莲月是一个爱学习的人,90年代在北大心理所函授了心理学专业,又相继学习了经济管理、法学、医院管理等课程。作为康宁医院的领导,王莲月不仅一直在学习,并且从未停止实践。

建院之初,王莲月带领康宁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合作,成为了友好医院。王莲月笑着回忆说当时自己「攀了高枝」,请精卫的人来帮助康宁,请专家定期来康宁查房。如今,康宁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精神心理卫生医疗航母。

光学习国内的经验还不够,王莲月先后赴香港、台湾、日本等地,不断学习医院管理,将5S管理、PDCA等精细化管理模式、人性化服务、国际服务品质等引进康宁。结合中国国情的同时,借鉴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
康宁病区内的5S管理细节


在王莲月的带领下,康宁茁壮地成长着。截至2016年底,康宁医疗集团不断扩张,目前已运营有15家医疗机构,运营床位3500余张。2015年11月20日,康宁医院在香港鸣锣上市,去年康宁又计划登陆A股,如若成功,康宁将成为国内首家「A+H」股精神病专科医院。
憧憬

五年后的康宁
对于康宁的未来,王莲月犹如一位母亲,抱有灿烂的憧憬。「未来康宁,作为三甲医院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不光要在医疗质量上优胜,还要拥有自己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拥有先进的标准的管理模式;在教学、科研、防治、康复上,康宁都会更加卓越。」
粉色调的病房护士站


自上市的那一天起,康宁就不再只是王莲月的家族企业,而变成了社会企业。但与狭义的品牌建设相比,王莲月或许看得更远:「我们会利用社会资本,为精神卫生资源落后、稀缺的地方优化、补缺。我希望资金的注入,能令中国整体精神卫生行业的服务提升。」
家庭

情感美满是事业的基石
二十余年里,王莲月和管伟立,事业上是好搭档,生活中是好伴侣。回到温馨的家中,王莲月仍是当初那个小鸟依人的女人。

谈到婚姻,王莲月说:「女院长也好,女企业家也好,只是一个头衔。首先,我要为人妻、为人母。说起平衡角色,里面有很多门道。但我能肯定的是,我希望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人。」
后记

印象
从王莲月到康宁医院的职工、医护,身上都充满了热情而勤恳的气息。走出康宁,昨夜被春雨浸湿的小道上铺满阳光,嫩绿的苔藓,正从砖缝中钻出。那股生命力,与我在王莲月身上所见如出一辙。

「月照清溪水,风散白莲香。」正如她的名字,王莲月就这样以波澜不惊的馨香,在精神卫生领域中继续谱写着自己的人生。
往期回顾
陈晋东:认识你自己

田红军:爱如细雨,润物无声

张永华:让中医与精神科相得益彰

宁玉萍:向前看,才简单

杨甫德:博学于文,仁者爱人

赵旭东:从现实的大山里刨出希望的石头

黄庆军:将人文关怀进行到底

张宁:精神科医生的追梦人生

栗克清:精神科医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自豪感

杨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汝展:不想做行政的医生也能当个好院长

何满西:没有不称职的员工,只有不称职的领导

徐一峰:一辈子不太长,要做有意思的事

王文强:历尽艰辛,不辱使命,向着标竿直跑

汪作为:感恩做人,执着做事

钱敏才: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关注 医脉通精神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