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视角 曹操,处于历史与文学传播冲突的狭路上

 

通过曹操现象,历史学家的价值观被文学家的价值观战胜,文学的伟大美丽在华夏民族的推崇中,把虚构手法奉为真理的准则,渐渐蒙蔽了众人看视真相的眼睛。...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飞翔女生





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看英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历史学家,在记录英雄入史的事件中,非常尊重客观存在的“真”,重视记录英雄们的丰功伟绩,不纠结于奇取的过程和手段。

但文学家非常重视仁义道德的理想再现,带着强烈的修正观众价值观的渴望,要塑造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英雄形象,整理民众的思想,统一英雄审视的视角和立场,它关心英雄成功的过程要大于英雄取得的业迹,十分重视英雄在政治舞台上的一招一式。



在历史学家眼里,康熙、乾隆都是有道德瑕疵的,政治权力的运作要体现暴力原则,甚至是反道德的血腥手段,但只要客观真实记录就达到目的了,不能时时照顾温情脉脉的道德需求。

在文学家眼里,刘备一定要在关羽死后,举兵讨伐,否则,妄为帝王师表。

有时,历史学家的价值观和文学家的价值观狭路相逢,必须针尖对麦芒,较出高下,论处优势,那么,结果会如何?



以曹操为例,在历史学家笔下,他文韬武略,智力超群,功勋卓著,名垂青史,在英雄业迹上可圈可点,在成功之路上也业绩骄人,不失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但在文学家笔下,他出身不“正”,不能迎合民众道德情绪;他在行使政策上也太暴力,不符合民众在接受帝王成才过程中的表演,于是文学家们就任意改变这位历史人物的道德面目,不惜增加曹操的许多恶德,丑化他成功过程的不良举止,但是,文学家不能修改他“丑”之逻辑的成功的结局,于是曹操成为道德上恶贯满盈的奸佞之徒,却在功业上难掩盖其业绩的“奸雄”。在文学家的儒学逻辑推论下,曹操,这个没有道德的暴发户,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即便是功业上有所收获,但也是不值当的,不被尊重的。



文学家对曹操的不公平并没有引起民众的警惕,相反,这个虚构的道德污点,获得千千万万个民众的认同,成为万民唾弃的恶德的化身,在民间英雄崇拜的想象中,虚构的东西成为真理,沿袭不衰,倒是历史学家的公正和真实,渐渐消失于道德的说长论短的调调中,很难翻身。

通过曹操现象,历史学家的价值观被文学家的价值观战胜,文学的伟大美丽在华夏民族的推崇中,把虚构手法奉为真理的准则,渐渐蒙蔽了众人看视真相的眼睛。



文/白军芳

图文编辑/王朋
飞翔女生∣关注性别 伴她成长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飞翔女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