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这件事,做好了不愁没有好成绩

 

所以父母要做的,不仅是言传身教,也需要拿出一点点的狠心来...

前两天,微信里有一位妈妈发的朋友圈说:

“可能我理解错了“孩子要慢养”,一直没怎么要求!可是老师、班级、社会不允许啊。今天老师又找我单独谈话,说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经常倒数第3、4个交作业。

平时也是让干什么都半天不动,晚上洗漱又玩.....我一下子没了耐心,还动手打了他,跟他说不要他了。可发泄完我就后悔了,真不该这么说,以后一定要控制情绪,当个好妈妈。”

看到这条朋友圈,明显感觉到妈妈的矛盾和孩子的委屈。“孩子要慢养”这个提法其实很有价值,用意是让父母们不要急躁,用耐心,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孩子。但是“慢养”绝不等于放养。

恰恰相反,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在养育上父母才越应该重视。慢慢的,一步步的引领着孩子,把这些要求内化成习惯。

只有这样,在孩子过了四年级五年级,甚至到了初高中以后,才不至于因为不会管理时间,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而在生活中焦虑不安,在学业上倍感吃力。
父母需要帮孩子养成
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胡适先生的故事,说是摘自《胡适日记》。内容是胡适留学期间所写: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这样看来,胡适也是一个超级没有意志力的人,简直是跟那些沉迷游戏,沉迷走神的孩子们一模一样。他成为大文学家与哲学家,似乎是个违背常理的事情。

但是真正翻开胡适的日记,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原文是这样的:

七月五日

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

七月六日

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八时至一时)。打牌。

七月七日

上课。打牌。

……

七月廿一日

化学第二小试。是夜邀演说会同志会于余室,议进行大旨。打牌。得近仁一书。

……

七月廿四日

上课。得德争一书。打牌。演化学算题。



从日记可以看出来,胡适并不是一个沉迷打牌无法自拔的人,打牌更多的是完成当天重要工作后的一种消遣和娱乐而已。他有读书和上课的计划,并且每日都有所精进。

这也是时间安排上的一个大原则,就是效率优先,重要的事情优先。父母帮孩子养成了合理规划时间的习惯,孩子自然就有了劳逸结合的时间。不仅不会累,反而会有更大的收获。
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经常会看到,父母总是催着孩子:“都几点了,还不起来。早上说好要把玩具收好的,怎么中午了还是没动。作业怎么还没有做完”……孩子往往都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了,不会给自己计划在什么时间里面完成什么事情。

父母应该逐渐让孩子建立好时间观念,避免做事拖拖拉拉。时间观念的培养和阅读一样,从0岁开始。你可能会说,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但是,孩子不懂,不代表成人不能去做,很多时候,等你认为孩子需要懂的时候才去做,就已经为时已晚。父母可以帮孩子制定时间表,教会孩子管理时间,让孩子加深对时间的理解。
帮孩子分清主次
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杂乱无序。重要的、不重要的,反正抓过来就做,似乎永远忙不完,效果又不好。

父母可以帮孩子分析一下他的薄弱科目。比如说孩子是语文好,但是英语不好,数学介于两者之间。

那在孩子晚上做作业的时候,可以先用15分钟左右做一点语文作业热身,等进入到学习状态,重点先把英语作业做了,然后做数学作业,最后再做语文。

也可以根据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变动,原则就是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做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
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假想一下家长在娱乐、打麻将、看电视,要求孩子去学习,这样的环境孩子能学习好吗?有两位学生描绘在家里学习时的情形:

“我写作业的时候,我妈老在我身边转悠,一会儿伸过头来说,好好写!别写错!一会儿端来苹果说,歇会儿吧,吃点儿水果!一会儿又倒来一杯水说,渴了吧?喝水……唉,真是烦死啦!”

“有一天,我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专心练字,我妈嗵的一声推门进来,我平静的心一下子被扰乱了……”

这种情况其实在不少家庭都存在。但是当父母都在认真学习,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长年累月,他们的成绩不好才怪。良好的学习环境造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良好的学习氛围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父母需要帮孩子养成
按时做回顾总结的习惯
每年高考过后,总会有人高价回收各重点高中学生们整理的笔记和错题本。确实,很多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都曾经有过多个记载着自己所思所想,和重点知识点的小本子。

对时间有规划并且及时做回顾总结,基本上是学霸们的共同点。帮孩子养成按时做回顾总结的习惯,不仅有益于孩子们的学业,更有益于孩子们的终身。
帮助孩子建立笔记、错题本
改错是任何作业、测验的必然过程,所有的错误在老师讲解后,学生基本上都会重新按照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过上一遍,到考试前再把测试过的卷子拿出来看看错题,很多人都认为这就算错题本学习法了。其实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

错题本学习法是一个不断将错题回炉淬炼的过程,它贯穿于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的始终,其根基在于以小见大,从错题找出知识点漏洞、找出应试中个人存在的习惯、思维等弱点,加以修正完善,这才是错题本学习法的精髓。
提醒孩子每日反思
人们对于刚学过的东西,总是一开始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就逐渐减慢。每天从学校回来都学了一些新东西,要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复习之后再做作业。

每天晚上睡觉前想一想:“我今天都学了什么!”然后在头脑里把这些东西过一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家长来提问,比如“今天的语文课都学了什么?”孩子回答后,再进一步询问。

比如孩子说学了两个生字,就可以说:“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写给妈妈看好吗?”孩子不会写的话,就可以鼓励他再去看看书,然后写出来。让孩子每一天都了解自己有没有“欠账”的地方。
父母需要帮孩子养成
对计划的快速执行习惯
很多父母都尝试过给孩子定计划、做时间安排,不少孩子自己也写过暑假安排,新学期日程表。但是往往无疾而终。这里面就涉及另一个重要的习惯:对计划的快速执行。

多数时候,执行计划的困难之一在于总有变化。心疼孩子太辛苦,就在孩子看电视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耍赖,非要再玩一会,而父母不想把事情闹僵;工作太忙了,就想着等以后再严格一点……各种大大小小的情况,所以坚持不下去的不光是孩子,还有大人。各位爸妈想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给孩子做好表率。

曾有位妈妈说自己跟孩子说好了,每天可以玩儿到8点半,然后去洗漱,回来妈妈给讲故事,讲到9点睡觉。

一般情况下,妈妈8点钟左右提醒的时候,就可以主动去洗漱了。但是有一段时间孩子去了奶奶家,再回家就懒散了,非要多玩一会,洗漱也磨磨蹭蹭不积极。妈妈为了立规矩,跟孩子说9点必须睡觉,今天没有故事听。

孩子一听,哪里肯,就一直磨妈妈要听故事。不给讲,就不让妈妈睡觉。眼看着快十点,妈妈还是拗不过孩子,最终还是给讲了一个故事。但是孩子好像破例之后越来越嚣张,不守约定的时候越来越多。
这不奇怪,因为贪图安逸是人的天性,如果孩子感受到这个计划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或者是父母看心情而随意改变的,那计划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在孩子心里就会丧失殆尽。看似不太严重的小漏洞,都会让孩子的执行力大幅下降。

所以父母要做的,不仅是言传身教,监督帮忙,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拿出一点点的狠心来,抵制孩子的试探,陪孩子一起坚定的把计划执行下去。

人们常说,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成绩更理想,做事更高效,最该关注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父母越早纠正,效果越好,越不重视,到后期也最容易因此操心。
超级云课堂

出品





来源丨成长树 ID:chengzhangshu99
编辑丨杜肖雨
合作洽谈| 41483225@qq.com


    关注 超级云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