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火车去观影,《冈仁波齐》有感

 

没想到的是,搜索电影《冈仁波齐》排期时,九江地区竟然只有修水县、共青城的两家影院上映,市里没有……...



观影次日就写了一段,因为临时外出,没写完,这两天又看到出了不少相关影评,我继续保留我对它的好评。

观《冈仁波齐》有感

没想到的是,搜索电影《冈仁波齐》排期时,九江地区竟然只有修水县、共青城的两家影院上映,市里没有,我甚至有些难以置信的打电话咨询了常去的那家电影院求证。

可见,这本就是相对小众的电影。

而之所以,成为朋友圈的热门,那只因人以群分,我活在了与我相似的群体之中。

表达不能观影的遗憾后,南昌的朋友们纷纷邀我去南昌观影。

飞扬问我,对这部影片的观感如何,我说五星好评。

飞扬是我的伞友,那天一起去观影的都是我的伞友,飞扬要去成都,来不及参加此次观影活动。

我们一共四人一起去看了这场电影,其中只有一位没去过西藏。

镜头下的故事,难免会有配合镜头的画面,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去了西藏,回来后当地电台给他录制了一档节目,其中提到他在阿里无人区GPS失灵、迷路,向他本人求证,他说那是编导要求的,这样写的有故事。

我姑且把这当成一个画面真实性70%的故事来看(很多历史的真实性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标准)。

至于我,整个观影全程(错过了开场7分钟很是遗憾),没有感觉到别扭成分(除了生孩子的那段画面,从心里佩服这位女藏民),也没有特别感动、激动到流泪的时刻,因为我曾亲眼所见,所以没有超乎我意料之外的部分,因而觉得很真实,这次通过镜头更近距离的了解这个过程,我更多的是在对比反省自身。

没去过西藏的朋友对于影片中所拍摄的时间与距离没有概念。

他们出发的家乡芒康距离拉萨大概1200多公里,而从拉萨到冈仁波齐也是1200多公里,全程约2500公里。

按影片中他们在路上遇到的那位从雅安一路磕长头过来的藏民所说:一天大概10公里,他们已经在路上7个多月了。

而2500公里的行程意味着不停歇的向前,需要250天。而这个过程中,孩子出生在路上,需停留,为了去冈仁波齐转山凑盘缠又在拉萨停留了两个月。

朋友说应该字幕显示时间,观影时我也在心中计算时间,心想为何不干脆打出日期来呢?

想一想,换做是我,也会这样处理。

因为一旦出发,不问时间,只有一个目标,朝圣大昭寺、朝圣冈仁波齐,为了心中的信仰。

所以不论寒暑,不论春秋。

在风雪中、在油菜花开时。

哪怕前方是河、哪怕装着全部行李的拖拉机车头被撞毁。

前方是河,两句话决定那就继续这样拜过去。

拖拉机车头被毁,那就一起合力拉到拉萨去吧。

男人们拉车厢,女人们继续磕。

至歇息处,男人们再走回之前的地方重新磕长头过来,再拉车厢、再回去、磕过来。

没有谁因而找理由说:那干脆我们就这样一路拉到拉萨,发生了意外,这段路不磕也说得过去。

磕长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是为家人祈福、为众生祈福,不可以打折扣。

我还是有很多感触的。观影过程中,坐我旁边的朋友问我问题,我伸出食指在嘴边,轻轻“嘘”了一声,示意他先忍住问题。

我对动物比较容易有感情,所以先说说与毛驴有关的这一段吧。

他们见到雅安来的这对夫妇,男人在磕长头,女人在拉板车,毛驴伴随而走。

问为何不让毛驴拉车,男人说,他们把毛驴当成自己的家人,妻子心疼毛驴,不想它太累,只在上坡的时候让毛驴来拉车,平路她自己来,他说他们要带着毛驴一起去拉萨朝圣,到时候要剪下毛驴的一撮毛,带着这撮毛一起去寺庙里转(因为毛驴肯定不能进去)。

这份众生平等的态度以及怜悯之心打动了我。

在遇到前面有条河时,他们不是老早就停步观望,而是视若无睹的继续保持节奏,直到完全临到了河边才站起身来,这种认真在当下的态度打动了我。

站在河边,一两句话就决定磕过去,这种果断打动了我。

撞毁他们拖拉机车头的越野车司机说句:车上有人高反,着急去拉萨。他们二话不说让越野车走了,这种对陌生人生命的珍视打动了我。

很多人喜欢批判哪里或哪里的人不淳朴了,我想谁也没义务为了照顾谁的感受而去保持一份不变的“淳朴”,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作用的,批判之前先审视自身,自己的赤子之心还吗?

作为观光客,看看蓝天看看雪山就已经是不虚此行了。若希望了解更多人文,那首先应有一种谦卑的姿态。

拉萨之后到冈仁波齐这一段路一闪而过,我在想这毕竟也是1200多公里,为何不给予画面,再想想,若能够完成芒康到拉萨的朝圣之旅,对于这样的一群人,再走一段1200公里又有何难?所以实在没必要重复画面。

在我观影前,有朋友提醒我要有心理准备,说主要是拍摄318路上,而并非冈仁波齐本身。我料想的也该是这样,毕竟要经过漫长的旅程才能抵达终点,关键是这个过程。

就像我的转山之旅,总共30天行程,真正转山徒步的时间只有两天。

而在出发前,我就已经花了不少时间为此做了各方面的准备。

有人认为,应该着重拍摄冈仁波齐的气势雄伟。

冈仁波齐在我看来就是一座外表普通的雪山而已,跟其他许多连绵的雪山比起来,气势或许比不过它们。它的高度不算高,有时转着转着看不到它,被其他的土山包给挡住了。

它之所以如此不平凡,正是因为藏民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宗教弟子对它的虔诚信仰。

正是他们不远万里不畏艰险的过来朝圣它,才让我们感觉到它的伟大与神圣。

所以假若抛去漫漫朝圣之路,只围绕这座山的56公里路去拍,到底要拍什么呢?

也许是我站的高度不够,我看不出电影那么多毛病,相反我一直在反省我曾经的旅途,反省自己。

链接:观影前的一片文章

《冈仁波齐》转山前的备考以及种种不容易

文:七天

每日一画


iPhone用户专用

赞赏长按



阅读原文,更多内容


    关注 七之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