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易解】4.6“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见过爱好仁德和厌恶不仁德的人啊!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就是行仁了,他不让不仁之事加在自己的身上。有谁能在一天之内全力行仁的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吧?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

【注释】

(1)《集解》引孔安国云:“无以尚之,难复加也。”

(2)《朱注》:“言好仁、恶不仁者,虽不可见,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奋然用力于仁,则我又未见其力有不足者。盖为仁在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故仁虽难能,而至之亦易也。”

【解读】

如果说上章讲君子不可须臾之间离开仁,那么此章则讲君子行仁必须力行。孔子讲“仁”,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涵义。如从客观方面说,其为人间正道即“仁道”;如从主观方面说,则为人之本心即“仁心”;人如安于此仁心,则其又可称为“仁德”。钱穆说:“仁者,人心。然必择而安之,久而不去,始可成德,故仁亦有待于用力。”(《论语新解》)孔子虽对世间“好仁者”和“恶不仁者”太过少见表示遗憾,但他随后即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可见孔子对人之行仁能力,是充分肯定的,要不他在7.30 也不可能说出“我欲仁,斯仁至矣”那样的话来。在《中庸》中,孔子还说过“力行近乎仁”的话。但行仁的确是一种“功夫”,后来宋儒在这方面发挥很多,以下章节对此也有具体描绘,可以对观。

唐文治曾说:“仁者,乾道也。”(《十三经提纲》)行仁和乾卦之阳刚上进之精神的确相通,如乾卦《大象》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是显著体现。又《乾文言》云:“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朱子语类》解释说:“德者行之本,君子以成德为行,言德则行在其中矣。德者得之于心,行出来方见,这便是行。”(转引自李光地《周易折中》)“日可见之行”和此章的“日用其力于仁”,连语句都有相似处。朱子针对此章还说:“盖为仁在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可见能否坚持行仁,无论一天也好,还是像颜回那样“三月不违仁”(6.7)也好,关键是在发心或立志上。《周易》的《彖传》《象传》言“志”处甚多,如小畜卦《彖传》曰“刚中而志行,乃亨”,丰卦六二爻《象传》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等等,均可与此章之主旨互参。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关注 玩易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