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关于“法兰克福书展”最私人的分享了!|有图有真相

 

法兰克福的钟灵毓秀孕育了歌德这个才子,到故居走走,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作为德国的“曼哈顿”,法兰克福这座金融城市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欧洲中央银行等,还有绿树成荫的公园、布满街道的悠闲咖啡馆和啤酒花园、亚文化圈盛大的cosplay集会,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
每年十月的法兰克福书展。

有一种比较俏皮的说法称之为“法兰克福国际庙会”~自1949年创立的法兰克福书展,今年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8万人参展,吸引了7000多名参展商和书商

认真地说,法兰克福给人的感觉很“上海”……
法兰克福
所以,直到编辑小白走到了歌德的故居,才有一种踏上欧洲土地的实感。从1749年出生到1775年,歌德在这里生活到了26岁,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初稿》。今天可以跟着我们的图书编辑一起走进法兰克福,走进这幢4层16个房间的米黄色的歌德故居一探究竟。

法兰克福的歌德故居
法兰克福书展记之
歌德大学与歌德故居
文、图|小白 (文景图书编辑)
法兰克福书展的最后一天是观众场,这时洽谈版权业务的出版从业人员基本已经离开书展了。此前一天临近中午,我参与的最后一场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约见结束。虽然在书展展馆中转了几天,仍然没有转完和转够,但是因为有了难得自由支配的一个下午,还是选择迈出展馆,开始心心念念的法兰克福朝圣

生平第一次踏上德国的土地,内心还是有一些微微地激动。就像编辑过的稿子中,“Frankfurt am Main”被无数次补写在一些德国出版社的前面,用来统一脚注格式。这些二维的文字,终于变成了扑面而来的生动事实;模糊的想象变得如此清晰,触手可及,次元壁被一一冲破了。
第一站:法兰克福歌德大学


想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去这里朝圣,可谓名副其实。当年还在读本科的时候,给研究生导师打电话说想跟您读研究生,同时我也非常诚实(傻)地说,可是我读不懂哈贝马斯怎么办呀。老师在电话那头笑了,他说没关系,如果你现在就能读懂,那还跟我读书干什么。

老师曾经在法兰克福大学著名的社会研究所跟哈贝马斯读书,包括阿多诺、霍克海默等这些法兰克福学派大思想家的名字贯穿了我的整个研究生读书生活。走一走他们踏过的草坪,在广场的椅子上坐坐,似乎也能对他们的思想有多一分的亲近和理解。
第二站:歌德故居


第二个一定要去的地方,是在法兰克福闹市区的歌德故居。歌德作为法兰克福富裕市民家庭的孩子,出生在这栋房子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

24岁时的歌德
前两年,做萨弗兰斯基的《荣耀与丑闻》,为其配插图时,我曾查到了一张青年歌德的自画像。画中,他在寓所的阁楼里伏在案前写着什么,这张图后来也收进了《歌德论文学艺术》(2017年版)里。
在法兰克福故居四层阁楼上的歌德自画像,绘于1768-1771年之间

虽然歌德的大部分人生岁月是在魏玛度过的,但是法兰克福的这栋房子是一切开始的地方,他在这里待到26岁,也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诞生的地方。

一下午时间要打卡两个地方,心怀期待,时间紧张。好在法兰克福展览中心所在的Messe站,就在市中心,交通十分方便,只需几站轻轨,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就到了。从马路上岔开,顺着一条幽静的公园小路,穿过一栋栋小楼分列两边的生活社区,直直地就是法兰克福大学的校门了。



通往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公园小路,斑驳的阳光洒在土路上,与几步之外的大路反差明显,很幽静

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面积不大,建筑被包括在郁郁葱葱的植物之中。不知道是否因为是周六的中午,除了餐厅所在的阿多诺广场,校园中只有零星的行人,宽敞的草坪上有一家三口在晒太阳。



一大片草坪临着校门,仿佛进入的不是校园,而是公园

阿多诺广场的一侧,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景观——阿多诺纪念处。从2003年开始,学校把阿多诺当年的工位搬到了校园里,以纪念这位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

歌德大学建于1914年,在学术历史悠久的欧洲,确实是非常年轻的一所大学。从社会研究所中形成的法兰克福学派,在很大程度上使这所大学成为全世界范围的思想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存在。所以,在这所小小的校园里,我们可以找到阿多诺广场,也可以找到霍克海默街
 Adorno-Denkmal 2003




阿多诺广场


霍克海默街非常短,大概只有几十米。顺着它也就从校园中走出来了。这里距离闹市中心的歌德故居只有两点几公里,步行过去时经过了法兰克福老歌剧院,非常华美。

这座歌剧院原本建于1880年,样式仿照了巴黎歌剧院。因为法兰克福在二战时被盟军炸毁了80%的建筑(包括这座老歌剧院,也包括歌德故居),所以它们都是战后依原样斥巨资复建的。不过,修旧如旧,我依然会被几百年老建筑的灵韵感动到。长手长脚的德国青年援着它的墙壁上繁复的花纹,身手矫捷地跑酷,感觉很有趣。

在灿烂的午后阳光下,老歌剧院熠熠生辉
歌德故居坐落在鹿沟大街(Groβer Hirschgraben),这是一条很短的街道。歌德故居也用作歌德博物馆,博物馆把故居包裹起来,所以需经过一番曲折才能来到原本临街的房子门口。博物馆另辟了陈列展品和做小型讲座或者演出的区域。穿过博物馆的前厅,来到这座被称为“三古琴”(Zu den drei leiern)的巴洛克风格的房子里,强烈的感觉是:现在自己的确是置身于欧洲的土地上了

因为法兰克福本身是一座金融城市,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商业气息,感觉上跟上海并没有很大的不同。而这座原建于17世纪(1947—1951年复建),体现了富裕的法兰克福市民社会生活的四层小楼,让我在文字中感受到的欧洲砰地一下被唤醒了



整栋房子,唯有一楼这破损的四阶台阶是被炸后的遗物

1733年,歌德的祖母在鹿沟大街买下了两栋建于1600年左右的房屋。歌德的父母在这里成婚,并生下歌德。1749年8月28日的午夜,歌德在这栋房子三楼正对楼梯的房间出生,这个房间原本是客房。在窗户边的法兰克福报纸上,清晰可见歌德的洗礼定于1749年8月29日。

星星和古琴是1832年3月歌德在魏玛下葬时使用的装饰——一个生死的轮回。

歌德出生的房间
孩子们出生后,歌德的父亲彻底改建了两栋房屋,使它们成为一套宽敞的房子。歌德住在四层,这里是他的王国。木地板走起来吱吱呀呀,在放有拉奥孔头像的写字桌上,诞生了歌德的早期作品,比如《葛茨》《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浮士德初稿》。
 
歌德在房子四层的房间,他的王国


这一层还有一个房间陈列着木偶戏台,这是歌德4岁时收到的礼物。他和妹妹科尼莉亚曾经编排各种小剧目在这里演出,在博得长辈欢心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激发起小歌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木偶戏台,歌德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初稿《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中描述过它

歌德家是从祖父辈开始富裕起来,他的祖父先是裁缝,后来开旅馆有了积蓄。歌德的父亲学习法律,是一名律师,捐了一个“皇帝顾问”的官职,属于法兰克福自由市上流社会的一员。

二层的走廊上挂着他父亲买下的展示罗马风景的铜版画,这是1740年歌德的父亲在去意大利的时候带回来的。年幼的歌德对这些画十分感兴趣,它们也激发了歌德对罗马的向往。1786年,37岁的歌德最终到达了那里。



稍加思索就可以说,我们所谈的只是创作过程 ;素材和形象不作考虑。如果拿这种眼光自由地环顾艺术世界,那我们得承认,凡是艺术家在轻松、愉快中创造的作品都给人以快乐。哪一个爱好者不乐意保存我们的霍多维茨基的一幅成功的绘画或者铜版画?我们在此看到我们熟悉的大自然表现得竟如此栩栩如生。那简直是无可挑剔。他只是不能超出他的范围,他的尺寸——如果他的个人长处不该全部丧失的话。

——歌德谈绘画,摘自《歌德论文学艺术》 中的“古代与现代”

构筑了歌德的罗马想象的铜版画


这层的楼梯扶手十分精美,华丽的花纹中镶嵌着歌德父母名字的缩写JCG(Johann Caspar Goethe)和CEG(Catharina Elisabeth Goethe)。

整栋房子里有两间屋子让人印象深刻,它们都位于二层。

一个是带有南北两侧小厅的“北京厅”。深红色的丝织品反映了18世纪的中国风格,也被称为“红厅”。华丽的水晶灯可以反射灯光,让整个房间有充分的光亮。房间布置典雅,用于庆典或接待尊贵的客人。七年战争期间,法国的国王少尉在此驻扎3年。这让政治上站在普鲁士一边的歌德父亲十分愤怒,那时歌德10岁左右。

最为隆重的房间:北京厅 
北京厅的壁纸是18世纪的中国情调
另一个房间根据墙壁的颜色,被称为灰厅,是歌德一家的音乐室。歌德一家经常演奏音乐。父亲演奏琉特,歌德演奏大提琴,妹妹科尼莉亚弹奏钢琴,母亲唱歌。房间里的立式锤击钢琴是一件古董,被称作“金字塔翅膀”。



半个世纪以来,德国人就在严肃认真地、全心投入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有些人始终不断地进行这项由于喜爱而从事的研究,并试图全力推广和促进这项研究。我不否认,我也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而且我还常常把一些在思想和咏唱方面与民间文学相近的诗推荐给感觉纯正的作曲家,这种推荐从未间断过。

这里我们必须承认,声音简单,与正规音乐不相符合的所谓的民歌,由于旋律悦耳将首先被人接受,它们大都曲调柔和,使人产生一种同情心。我们由于完全沉浸在一种泛泛的不确定的乐趣之中,就如沉浸在古希腊神风琴的声响之中那样,因而在柔情享受的同时很愿意保持这种同情心,而且以后也一再朝思暮想地希望这种情况再度出现。

——歌德谈音乐,摘自《歌德论文学艺术》中的“塞尔维亚的歌”

房间的另一侧,红色古钢琴的上方,是歌德一家的画像。画家使用了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游戏——Cosplay。歌德与父母、妹妹身着牧羊人的传统服装伫立在风景前。背景里有玩耍的五个小天使,是在纪念歌德父母夭折的五个孩子。

工作人员在为一对母女讲解这幅画
整栋房子里还有一些精巧的物件,比如歌德钟爱的这座天文钟。



它于1764年由一位枢密院大臣设计制作。圆形钟面上方指示日期,下面能读出钟点、月相和包含星相的太阳位置。下方的小窗里面是一位驯熊人和小熊的装置,在钟停走之前6个小时,小熊会弹下来提醒要给钟上发条了。精巧的设计让年幼的歌德对它充满了好奇。
……
在这座每年都有近百万游客前来拜谒的房间里,曾住着一个与莎士比亚、但丁、托尔斯泰等人并驾齐驱的文学巨人。他爱好自然科学和艺术,不仅仅是写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以及大量优美的诗篇,还是一位有自己独特文学观和艺术观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歌德的思想与生平,了解魏玛古典主义思想,了解歌德那个时代的欧洲文学艺术,推荐阅读《歌德论文学艺术》这本书。
歌德论文学艺术代表作精粹
北京大学范大灿教授领衔翻译之精装珍藏版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编辑不二斋。

最后的最后,

请看下方美图!




#阅读与旅行#当你通过阅读去了解一个人、一座城后亲眼见到那个人、那座城,阅读的记忆会被唤醒,你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有与之类似(阅读与旅行互为补充)的经历与故事并愿意分享的话,欢迎到文章下方留言,即有机会获得编辑小白从法兰克福带来的这些精美的明信片(从法兰克福书展上各个出版展台拿到的),还有从歌德故居买的挂绳和布袋(挂绳和布袋各一个)哦。



    关注 文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