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荷兰设计周|下饭的,不下饭的,和看看就饱了的

 

DDW 2017...







又到了每年十月暴露智硬的DDW时间了!

发生于荷兰南城埃因霍芬(Eindhoven)的设计大趴——荷兰设计周(Dutch Design Week),今年主题设定为:伸展(Stretch)。





配合这一主题,设计周期间全市共有超过600个活动同时发生。

从中可见,展出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围绕着“在坏世界里做好设计”(Good Design for a Bad World)的单纯用心:提倡环保、可持续发展,吃好喝好——无论下饭的,还是不下饭的。



下面是我们从DDW2017中选择的一些有趣方案,虽然很扯,但是很棒。

~~~~~ ~~~~~


作为这届荷兰设计周上大展之一,“食品大使馆”(Embassy of Food)发生于改造自飞利浦旧厂的新兴创意聚集地:Strijp S,今年表现出色,先从这里说起。



它的策展人是领衔埃因霍芬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食品设计专业的大拿马瑞吉·弗格赞(Marije Vogelzang)。



2012年马瑞吉策划的著名项目“共享晚餐”(Sharing Dinner),刻意让用餐嘉宾个个身不由己,她说这是对集体协作与分享的一种考验。

从培育出可能“天然咸”的胡萝卜,到用bug做成的大香肠…

“食品大使馆”在人类可能面临的资源枯竭、粮食短缺情况下,探索吃货的未来,尤其是在粮食种植、加工运输和用餐进食方面,献计献策。


Studio H: S/ZOUT




走过路过不会错过。

总部设在开普敦的H工作室(Studio H)邀请往来观众品尝他们用盐水种植的作物样品。

该工作室曾与荷兰农业公司“特塞尔盐场”(Salt Farm Texel)合作,专门从事耐盐作物的种植和培育。



这也是为了应对全球水资源短缺而发展出的概念,研究成果包括眼前这一系列由胡萝卜、草莓和西红柿制成的佐料。


Johanna Schmeer: 棒棒的生物塑料 




“棒棒的生物塑料”(Bioplastic Fantastic)首现于2014年。

皇艺(Royal College of Art)毕业生约翰娜·施密尔(Johanna Schmeer)提供了一种可作为天然食物来源替代品的人工合成材料。









她的概念性食物由从植物和食品细菌中提取的作为主要材料,一旦传统资源枯竭,它们便可以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营养。

当然,设计师也说了,“该项目的重点不在于传达产品的确切功能,更重要的是交互、美学、氛围,以及与之相作用的感觉。”


Botanic Bites: Plant15




食品设计工作室“素啃”(Botanic Bites)发明了一种无肉香肠,可贵之处在于使用了一般被废弃不用的平菇茎





该项发明同时证明了肉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使用同量材料的情况下,新型香肠的成品长度是传统香肠的15倍。


Carolien Niebling: 未来香肠






另一款“未来香肠”(The Future Sausage),看起来也还是香肠。





该项目今年早前曾在米兰发布,由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学院(ÉCAL)毕业生卡罗琳·尼卜林(Carolien Niebling)提出。





也是为了激起在畜产品过度消费问题上的讨论,卡罗琳发明了这些高颜值香肠,实际上它们是由边角料和昆虫蛋白制成的。






Anna Diljá Sigurðardóttir: 鱼肉的未来




为了应对因过度捕捞而引起的野生动物资源枯竭,埃因霍芬设计学院的安娜(Anna Diljá Sigurðardóttir)和索雷尔(Sorrel Madley)开发了一种概念鱼肉产品,属于“素鱼”的一种,由植物材料合成。


Paul Gong: 人→土狼




台湾设计师炮(Paul Gong)建议不要再通过食物入手来解决浪费问题了,何不试试用合成生物学来改变人体消化系统呢??



受土狼的饮食习惯的启发,炮认为人类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味觉和嗅觉,这使他们能够容忍并消化腐烂的食物

他真棒!


Byflow: 3D打印小吃




制造企业Byflow在荷兰设计周期间,展示了一系列3D打印出来的小吃。



该公司还带来一种便携式3D打印机,它可以从蔬菜、肉类和乳制品这些原材料中备料,如此制作一方面帮助减少食品过剩,另一方面满足了特定的美学餐饮需求。


Marije Vogelzang: 份量






我们在微博上提过这款。

基于一种“看都看饱了”的心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同时也是食品设计师的马瑞吉·弗格赞设计出一套名为“份量”(Volumes)的新型餐具,专门打击暴饮暴食。





它们的本质是包裹了食品安全级彩色耐热硅胶的石头,通过增加食物重量、占据碗内空间等障眼法,让你误以为自己吃了份量超足的一顿。





设计师还补充说:“我们一直只知道设计盘子和碗,为什么不能在餐具中加入一个新元素呢?”


Roxanne Brennen: 餐饮玩具




同样是在这次荷兰设计周期间,我们发现来自埃因霍芬设计学院毕业展中的另一组餐具,基本也属于鼓励不好好吃饭的类型。

毕业生罗克珊·布伦南(Roxanne Brennen)的毕业创作“餐饮玩具”(Dining Toys),挑战传统用餐惯例,鼓励变换吃饭时间,并且刻意放慢进食速度。





这位法国姑娘声称自己设计发明的这套餐具“前戏”十足,能够刺激使用者产生与情趣活动开展时一样的脑部运动。

“食色性也,尤其对于大脑的反应来说。这完全取决于激活人的快乐中枢,以及随后释放了多少安多芬而已。”





布伦南说自己留学荷兰之后,被高效的进餐方式吓到,情急之下开始研究程式化的用餐习惯如何压制了进食所能获取的最大乐趣。

“我们有一套固定的饮食方式,因为行为受控,所以规矩也束缚着大脑。吃,本来属于一种本能,但目前人类的做法恰恰是在最小化这种体验。”

于是,她重新定义了作为感官活动的用餐方式。





Billie van Katwijk: 色香味俱全的大牌




说到去年就被我们报过双叒叕火炎焱燚的埃因霍芬设计学院的毕业展,今年出了一件色香味俱全的毕业展佳作:

比莉·凡·卡特韦克(Billie van Katwijk)的牛肚包袋





当毕业生比莉在发现牛肚常被作为废料丢弃时,便萌生了将牛肚转变为包袋材料的想法。她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皮革替代品。

“肉类行业中,牛肚属于废料,它们被研磨然后做成狗粮。但我觉得它很迷人,所以我想把它用起来,因为它具有皮革的所有特性。”



于是这位年轻的设计师前往一家屠宰场,从那里拎回来整袋的牛肚,埋头苦干。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清洁:她在植鞣革厂工作,开发了一种“制肚”工艺,让牛肚变得卫生、可以安全使用。



“在我清洗它们之前,气味很恶心,但现在的材料是完全干净的,像普通的皮革,只有鞣制过程留下的味儿了。”

因为牛有四个不同的胃,分别对应我们熟悉的毛肚、金钱肚、百叶和散旦。所以它们也自然被处理成四种不同纹理的材质,想必都是你涮过的。









为了展示该材料如何被利用到制造行业,比莉先行示范制做了一系列手袋。

“这个项目有关我们如何看待废物,以及变废为宝。我喜欢从屠宰场里找到这种最低级的垃圾然后将其变为奢侈品的感觉。”




MVRDV: W(ego) 


在本届荷兰设计周上,来自鹿特丹的工作室MVRDV还展示了一栋可以被灵活组装的酒店,名为:W(ego) 。



这是一种适应未来居民不同需求的住宿概念——无论他们是以家庭为单位、还是学生党、或者是难民。





MVRDV与“为啥么工厂”(The Why Factory)合作开发了这个项目。它同时也是在气候变化、资源减少和人口快速增长等问题来袭时,探索城市发展可能的一类实践。





作为本届设计周的三位大使之一,MVRDV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维尼·迈斯(Winy Maas)介绍说:“(W)ego的出现对高密度人群之间的谈判能力也是考验。”

因为入住的人们需要面对其他居住者,与之协商后获得自己理想的那个空间。





虽然在为期一周的展览中,(W)ego没有被重新组装进行示范,但它的双面存在,还是让观众看到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安置情况。
~~~~~ ~~~~~

过往“设计周与博览会”,点击查看




十佳作品,三种表现|第11届伦敦PAD设计博览会总结



中东最燃设计周,黎巴嫩大学生把未来设计得要多甜有多甜



业务过硬的挪威设计帮,就要集体再现四月米兰设计周



Give me five|2016荷兰设计周,这五个展览最灵


    关注 Detail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