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学老师是怎样的体验——3位青椒的回答,字字珠玑

 

做大学老师是怎样的体验——3位青椒的回答,字字珠玑...






扶植学术、激励创新、铸造精品、传播知识

来源:知乎
编辑:小文
第一位,来自百里黄泉的知乎


我自己也不过是个二十几岁的小毛孩儿,上课的时候总是惶惶不安,面对那些看起来跟我差不多大(实际上都是95后)的年轻人,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顺错了他们的毛儿。

毕竟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学艺术的学生家庭条件又好,动不动就出过国或者参过赛,这样的学生都是十分机灵的。我刚到学校来,教不了我自己的专业课,因为培养计划的修订还需要一段时间。

只能教教别的老师的专业课,而那些课程全是我不会的,只能硬着头皮上,虽然花了比上课多10倍的时间备课,尽可能看了许多专业书,查了许多资料,上课时也生怕学生问一些刁钻的问题来,或是遇到那些早已自学成才的学生。此时才回想起,大概我本科那会儿,正是老师最讨厌的学生没有之一。
我从小学就接触了flash,初中高中自己玩儿photoshop和AI都算玩儿得很溜,09年大学刚入学就能自学着设计网站或者APP界面,上课自然是不屑于听讲的,哪怕是3D课或者AE课这样高难度的课程,我从来都是拎着一包泡椒凤爪或者薯片,一边啃一边斜眼儿瞟着电脑,老师忍无可忍下来准备批评我时,却发现我的课堂作业早已做好了,甚至比他要求的还要更进一步。

那时候老师一定是觉得一拳头打在棉花上,有气无处发。在这种艰难的境地下,老师却也不得不给我打高分,明明我是班里很不听话的学生,不是挑战权威就是在睡觉。像我这种当年凭着半罐子水就敢日天日地的,如今总算是得到了报应。

我自己成为了人民教师,上课最怕遇到当年的自己,一节课开始之前都得烧高香。好在像我这样老奸巨猾的人,总归是能找到了别的方法来应对这个难题。我扔掉了所有当年看起来很diao的衣服和装饰品,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文艺小清新,买了白衬衫、帆布鞋和帆布包。

上课时收起那一套咄咄逼人的性格,尽可能亲民、慈祥而且幽默,并且除了讲课堂上的必要知识以外,总是补充一些让他们很感兴趣的信息,比如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再间或加入一些对他们未来职业规划语重心长的指导,尤其是我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以及走过的弯路。

不出所料,几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我,甚至包容了我偶尔犯的小错误和讲解不到位的地方。上学期上一门我不熟悉的课时,遇到一个男学生,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上课也不做课堂练习,总是在搞他自己的事情,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个大神,于是从来不敢去打扰他,更不敢去检查他的作业(我承认我是个怂逼),果不出所料,到了期末交作业的时候,这个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很好,虽不是最美观,却挑不出技术的毛病,甚至用了许许多多我根本不会的技术。

结课后我才知道,这个“小孩儿”年级比我还大,是个工作了过后又来自考的本科生,会的软件和技术我简直望尘莫及,他能每节课都按时来上,又不捣乱又不睡觉,我应该谢天谢地了。后来请教了他许多问题,才发现我上课时真正有讲得不到位的地方,不禁汗颜。
当一个没有职称的青年教师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不能惹了学院的老前辈,也不能惹了学生。说实话,咱的工资低的令人发指,而且我们艺术专业不太可能搞出科研项目来,想要挣钱只能另谋出路。

我发现我们学院不少教音乐的美女老师颜值高、气质优雅,都嫁得很好,开很好的车上班,整天悠闲从容,不用挣课时费也不用搞项目。我们这些小丑逼只有羡慕和感叹的份儿。不过老师除了工资低这个弊端以外,还有个大大的好处就是假期多,动不动就有三五天的假。所以我现在啥也不求,只求自己争点儿气,好好赚钱,多多出去旅游,吃喝玩乐。

PS:老师上课并不是一次备课终身受用的,如果你不及时更新教案,学生就学不到东西(或是学的都是些过时的东西),那你就在变相害人,如何称得上为人师表?因此,每年都要更新教学内容,并且自己也要时时刻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实际的工作。

实际上说来也无奈,中国许许多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无论男女,通常当上老师就着急着结婚生子,有了家庭生了小孩儿过后就更加懈怠下来。可至少我不愿意成为这样的老师,不管我是否有家庭、是否有了小孩儿,我希望我终生都能为学生负责,尽我所能教他们最有用的知识。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踏踏实实走一步是一步吧。

我们学校并不是什么好大学,985、211都算不上,我的专业在学校里又属于一个三流的专业,不受学校重视、也不受学生重视。但在教书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学生竟然比我当年上大学那会儿的同班同学都要努力刻苦(我的大学是个985、211),有时候讲到一些课外知识,给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专业书,他们也能津津有味地钻研起来,还能课后加我微信跟我探讨,时常让我觉得,如果我自己不努力学习,很快就要赶不上我的学生们了。所以确实是应验了那句话,只有三流的老师,没有三流的学生吧。
第二位,来自HannibalLecter的知乎回答
在经历了像伊利亚特、奥德赛一样的漂泊岁月之后,终于顺利完成学业。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是大学教师。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我供职的学校,不是大名鼎鼎的985,211,而是家乡的一所普通的外语学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院方精心运作,在小语种教学、留学、实践、就业这一领域算是独有建树。

最重要的是,其外事处长在一场留学推介会上注意到了假期回国,作为咨询者和西班牙招生老师流利交流的我,于是很有诚意地与我取得联系,作为学校的创始人之一,他求贤若渴,在我还没有毕业的情况下就立下契约,为我提供了人生中第一个工作岗位,是为知遇之恩和难得的缘分。

西班牙语作为小语种专业,本是大有前途,报酬丰厚的,至少在我刚刚出国的时候,人人都这样讲,然而短短几年过去,盯着这个行当的人趋之若鹜,只嫌过度开发不够,不管市场是否饱和。于是,眨眼之间,毕业生就满地春笋却参差不齐了。
最终,与我同届的最勇敢的同学继续远离故乡,在外漂泊,墨西哥的海上油井,委内瑞拉的热带丛林,西撒哈拉的孤村荒漠都有他们的身影,而那些希望留在家乡,只求平静安稳的,则机会寥寥。

一天到晚,要么就是在培训机构混课时,要么就是在翻译公司跑堂......收入可怜,竞争激烈,前景暗淡。还有很多人,学术不精,则直接面临着失业或转业的现实。   

相比之下,能够留在家乡,从事与自己相关的专业,我应该感到庆幸,而外语学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工作很轻松,妹纸特别多。各种萌妹纸,软妹纸,妖妹纸,暴力妹纸,顽皮妹纸,中性妹纸,健美妹纸,纤细妹纸.......   

每天早上开车经过大门到教学楼,经过食堂和宿舍,正好赶上学生们去上早自习,她们挤满了人行道与车道,不紧不慢,成群结队地走着,我不愿没有涵养的鸣笛催促,而是放慢车速,跟在人群后面,谨慎驾驶,此时此刻,车窗之外与我视线齐平的前后左右,全是白花花的美腿,令人不由得血脉偾张,头晕目眩。

一个班上,五分之四是女孩,考试时,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放眼望去,左边是整整齐齐的四列女生,清爽,整洁,人物糖水片,暖色调,再看看那稀稀落落的一列男生,偏偏倒倒,各种萎靡,各种随意,新闻纪实片,粗线条......

然而在这种男女比例之下,所有男生仿佛都是贾宝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天天被各种从婆婆到妹妹,从老师到同学的不同层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女性们让着,捧着,宠着,关怀着——占位,买饭,签到,作业......
他们从不操心,还特别傲娇,不是打游戏,工作,实习忙不过来,就是“不喜欢妹纸,喜欢同类”,总有一堆理由不和女孩子们相处,把她们凉在一边,独自哀怨。

系部只有四个男老师,除了我之外,是结婚成家的书记,年过半百的系主任,以及头发花白的博士爷爷,所以,当妹子们看到学校为他们聘请了一个年轻男老师的时候,还是非常开心的。看到学生们如此积极,我也就不再因自己是新手上路而倍加紧张。

尽管如此,刚办完入职手续,第一次去教室听课,第一天在教师宿舍里安身的时候,还是有一种《放牛班的春天》里,克莱门特·马修刚到池塘底教养院做助教时的失落感。

毕竟比不上财大气粗的部属高校,国家院所,自负盈亏的民办学校很简朴,没有动辄就斥资几百万堆砌的大理石、汉白玉校门,没有高大雄伟的教学楼建筑群,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没有名师骚客,没有未名湖畔的夏雨荷,一切都显得务实质朴,甚至呆板乡土。

也正因为如此,学校从上倒下却有一股《亮剑》里李云龙的队伍的气质——不靠爹不靠娘,就靠我们自己创。没有财大气粗的纨绔气质,也没有繁文琐节的官僚作风,处处都是谦虚,务实的样子。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早上天还没亮就开始早自习,一直到入夜都还有晚自习。

外语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主要靠时间积累,在师资力量,办学经验有限的条件下,这算是最简单粗暴的提高学生成绩的办法。对于学校来说,一群人里,出的了几个尖子,考到国外,考上重点大学的硕士,就该张灯结彩,而有条件出国的人,学校努力拓展关系安排出国镀金。

冬天的清晨,浓浓的雾气弥漫在校园里,我揉着惺忪睡眼,穿过幽静的林间小路去教室监督早自习,冷空气从衣领灌进来,让人无比眷恋温暖的被窝。走进教室,孩子们用书本掩护着还没有啃完的包子豆浆,煎饼果子,教室里弥散着早餐铺子的味道。

那一刻很恍惚,感觉自己还在高中,只不过位置从课桌换到了讲台上;放了学回教室宿舍,看见幽暗走廊的尽头,同事穿着拖鞋背心,蹲在角落里炒菜,被油烟呛得咳嗽。
不禁感慨,这就是生活,这和我接触到的,想象中的,戴着玳瑁眼镜,吊着石楠根烟斗,穿着锃亮皮鞋,夹着真皮文件夹走进教室,潇洒地把博柏利挂在门上,然后开始谈笑风生的大教授,大学者的生活,差距十万八千里。然而我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讲台下面一大群软萌妹纸和高冷汉子们抱着书包,睁大眼睛,一起喊的一声“老师”,却让人心一下就融化了。

我人生中接触的第一批学生,虽然不是什么高考六七百分的学霸和尖子,情商却都不低。九零后的孩子们,和我们这一代人很不同,如果说我出生成长的时候,社会的变革和新旧时代的交替刚刚开始,那么他们则生活在资讯发达,资源丰富,价值观多元化,社会开放的环境里,更加早熟,灵敏,活跃,富有创造力。

我常常对他们说,我不在乎你们成绩考得好不好,只希望你们珍惜学生时代的每一天,要活得健康,漂亮,有活力。他们也仿佛都看得见你的心。

我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生热爱学习,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只有学习这唯一一条出路。但是在我眼中,有教无类,学校不分贵贱,学生不分优劣,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启蒙老师,启蒙老师如何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你如果有本事,用真心,学生们就服你,上课像过节,你如果没有真材实料,只知道耍权威,学生们打心里看不起你,上课像上坟。

课虽然不多,但刚刚开始熟悉工作时还是颇有压力的,在教学上,学校非常尊敬和信任我们这几个为数不多的海归,于是我刚入职就带了两个年级,五个班,上百学生。教研组每周都要检查教案,编撰评学标准,备课组每天都要写教案,检查教案,编写作业,检查作业.....
我得一面翻译官方教材,用于平日里的西班牙文化一科的教学,一面搜集西语听力材料,用于西语听力的教学,每个周末,都足不出户,蹲在家里写教案。虽然系部非常民主,没人对我提出多少具体的要求,但是我却时刻提醒自己,当你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眼睛,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或者回答不上学生的问题的时候,是找不到借口和台阶的。为了避免尊严扫地,课前课后就要多花时间准备。   

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踏上讲台前,也曾紧张过,但是想起自己五年来经过的专业训练,看到下面一双双期待和信任的眼神,就在心里默念:“别怕,你可以做得好!”   大概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气盛,大概是因为备课认真,教学有活力,第一堂课的效果很好,和大家一起分享着自己在海外的经历,顺便把知识要点一一带过,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津津有味。

颠沛流离的奋斗岁月里,我的教学经历是非常短暂的,白驹过隙之间,孩子们教会我成长成为一名对得起自己良心的老师。冬末春初的一天,我感冒了,带病上课的时候声音沙哑,说话吃力,学生们立刻就发现了。第二天刚到教室,发现讲台上放着一瓶饮料,一盒润喉糖,旁边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用娟秀的字体书写着安慰和祝愿的话语。我抬起头来,看到全班的同学也看着我,脸上尽是关怀的表情。

那一瞬间,我仿佛想起了自己高中晚自习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猜拳决定谁以上厕所为理由,去楼下商店买零食和饮料的岁月;仿佛想起了大学时,拿香皂和牙膏向园丁换椰子,园丁跑到教室来敲门交货,全班哄堂大笑的场景,那些,都是逝去的青春…..

而此刻,我仿佛又变成了和讲台下那些学生们一样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子,这种穿越时空的触动,哪怕只有一瞬间,也算是作为教师独有的福利。

恕我愚钝,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椒,还没成长为傲娇的大教授,而学校也没有多少项目资金,国家拨款,甚至个别同行评定职称都会遭遇各种坎坷,然而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这份工作让我们体会出更多除了名利之外的含义。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刚刚走上社会的那些日子里,我和一群年轻的同事们,把自己最好的青春,最纯粹的理想,初生牛犊的勇气,没有杂念的希望,每一个周末的假期,每一个有早自习的清晨,每一个秉烛阅卷的深夜,还有对学生深切的期待,都寄托在了工作之上,都付出在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身上。

在此后的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在和各种妖魔鬼怪周旋的职场里,每每回忆起这一段历史,回忆起师生之间的缱绻,都倍感幸运,因为这细腻温暖的爱,让我懂得了立足本行,爱岗敬业的含义。这仿佛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披上一件柔软的羊绒外套,那温暖的力量,直达心田,也鼓励我不断进取,拼搏完善。
第三位,作者佚名
工作三年的青椒一枚,本人背景:本科211,在国外获得双硕士学位后回到家乡的二本院校工作。我准备说一点学校的坏话,所以匿名了。说实话,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我直到今天仍有诸多不适应,比如每门课都要做一个教学资料袋,里面要放诸如计划书、进度表、小结表等各种文件,明明都有电子稿,但学校非要求全部打印出来还要标注好日期,系主任签字、院长签字。

类似于这样琐碎的工作占用了教师不少时间不说,事务本身也很没有意义。每个学期都有教务处和督导组来检查,把老师当贼防,搞行政的人好像都喜欢拿个鸡毛当令箭,你们不应该是服务教师和学生的那拨人么?怎么全都变成带着红袖章的朝阳区大妈了?  无纸化办公的概念提了那么多年,可是要推行下去实在太难了,领导层的管理意识不更新,老是让我产生一种仿佛回到80年代工作的穿越感。

教学层面,我还是很享受课堂的,喜欢教学,喜欢和学生互动,然而从学校层面上说,除了你没有完成规定课时量的话会被扣钱,你的课上得好不好,和你个人的奖惩基本木有关系。虽然学校有评教系统,我的评教分数也一直在90分以上,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你90分也好,60分也好,学生喜不喜欢你的课,校方根本不care。

于是我也只能调整心态,别去想物质层面的回报了,学生的进步就是最大的鼓励吧。然而作为一个经济压力不算太大的年轻教师可以这么想,对于有些兢兢业业上课的中年教师似乎太不公平,一个人的精力就那么多,有些老师把重头放在科研上,收获颇丰,而把重心放在教学上的老师呢,真是要被逼死的节奏。
假如没有靠各种项目获得的额外奖金,国内大学的待遇真是让人心酸T0T  当然也有比较欣慰的地方,工作环境和氛围很学术,很友善,同事们在一起经常讨论些专业问题,下班后几个青椒偶尔聚一聚吃喝玩乐,彼此的关系都很好,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

对于辈分较长得老教师和教授们,大家也都比较尊敬,即使有竞争关系,也不会闹在明面上,读书人嘛都好个面子,谁都希望营造一个仙风道骨的受人尊敬的学者形象吧:P另外接触的学生群体永远都是最年轻的那一拨小鲜肉,和他们交流能让我永远处于充电状态,我带给他们眼界,他们带给我保持好奇的动力,乐此不疲~

对于学生,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对于这帮已经成人的学生,你不能指望通过自己的课堂去改变他们什么,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是经过十多年的时间逐渐形成的,不可能靠你三言两语就扭转过来。

我最无能为力的时候,是碰到个别天资平庸,选错了专业,却又从来不过问转专业的事宜同时也不好好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外人看来自暴自弃,自己却感觉良好,对于这样的学生,你再怎么推心置腹都是在对牛弹琴,你会意识到,有些人的命运啊,真的是早就写好了的,ta这样的性格/出身/能力,基本上不可能改变自己的阶级。

当然了,或许人家自己过得挺开心的,安于现状,不需要上进,混个文凭完了回去啃啃老,那你作为一个外人还要多说什么呢?  反之优秀的学生,要么是特别有灵气的、领悟力高,要么是特别认真、能静下心钻研的,还有一些活动家,捣蛋鬼……

总之即使一个班只有20人,也都是一个小社会的浓缩,一个人在班集体里扮演的角色,或多或少地也折射出未来在社会上的影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些学生能进到你的专业,你的课堂都是缘分,然而能够通过你的课堂、你的教学和与你平时的相处获得多少价值,完全看个人造化。  

先写这么多。
点击以下关键字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出版|书号、图书权益、图书出版合同、图书发行、自费出版问题解答

学术|最牛论文、海归回国、科研改革

干货|期刊目录、文献、论文建议、科研必备

荐书|石黑一雄、唯你、似梦非梦

原创|做科研幸福吗、教师、古人骂人、贪官、

美文|贵气、最好的故事、我希望

书单|九月、八月、七月、六月



北京人文在线联合学术中国微信平台,本着扶植学术、激励创新、铸造精品、传播知识的出版理念,成功举办了两届学术出版资助活动,受到广大学者的热情响应。今年,我们继续开展第三季学术出版资助活动。欲知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长按二维码


加编辑好友

[/b]
人文在线
专注于学术出版


         微信号:humanitybook 微博:@人文在线

小文微信:rwzxbook

联系邮箱:2485024739@qq.com


    关注 人文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