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 · 生活 走近纽约时尚陪都

 

只有到过那里,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纽约多元包容的文化,也能更真切地见证到美国这个富于奇特想像力和丰富多彩的社会。...





大都会纽约,总是有看不完的街景,见不尽的世面。即使是久住纽约的本地人,过几天上街,也总会有一些新鲜的发现。曾有游客认为,到过高楼林立的曼哈顿,购买见识过第五大道的世界顶级货,就可以谈论纽约的繁华与富贵了。其实,这对认识立体的纽约还远远不够。纽约的繁华与多元丰富,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苏豪区(SoHo)就是值得去慢慢品味的一个区域。它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下城,是被单独划分出来的一个特殊区域。大致上被休斯顿街北侧、拉法耶特大街和中央大街东侧、运河街南侧以及西百老汇大道西侧合围而成。苏豪区在1960至70年代开始著名,最近几年发展成为商业文化综合区域。虽然它没有第五大道繁华,也不及华尔街高贵,但它却有自身独特的时尚魅力。只有到过那里,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纽约多元包容的文化,也能更真切地见证到美国这个富于奇特想像力和丰富多彩的社会。


铸铁建筑街头「主唱」
纽约苏豪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铸铁建筑群。整个纽约市大约有250栋铸铁建筑,而其中大部分都在苏豪区。26个街区和大约500幢建筑构成的苏豪区域,许多都溶入了铸铁建筑的设计元素。



它不像曼哈顿的其他区域那样高楼林立,苏豪区的楼宇大部分是4至6层的老式建筑。



外架的铸铁楼梯攀爬在各色楼宇的外围。它与比利时石子铺就的人行道一同述说着苏豪区的沧桑历史与别致情调。



1973年,纽约地标保护委员会将该区命名为「苏豪铸铁建筑历史区」,并在1978年成为美国国家历史名胜之一。铸铁一开始被用于装饰已建成房屋的外观。通过给旧式建筑的外观添加现代化的装饰,可以吸引更多的商户。大部分这些铸铁装饰都是在1840到1880年之间完成的。此后苏豪区的一些建筑也特意使用铸铁外观来突出整个地区的特点。



作为美式建筑的创新之一,铸铁装饰比石头或者砖墙更便宜,因为铸造厂使用的装饰用模具可以为许多建筑重复使用,而且破碎的部分也很容易进行重铸。当时许多建筑都完成得很快,最快的只用四个月。在此之前,被广泛用来雕琢建筑细节的金属是青铜,但建筑师后来发现相对便宜的铸铁也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设计图样。这些铸铁建筑通常使用经典的法国或者意大利建筑作为装饰设计的样本。由于著名的建筑大多使用石头作为基材,铸铁建筑也选用米黄等色泽比较朴素的涂料,以使得建筑看起来更接近于石头建筑。



由于铸铁柔软,容易浇铸,许多气派奢华的窗框随之而生。而铸铁的强度让这些框架可以达到相当的高度。得益于这些窗户,一度黯淡无光的工业区变得充满了明亮。随着钢材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铸铁时代最终走入了尾声。


艺术家苏豪区自筑港湾
在苏豪区的历史演变中,一度曾是荒废凋敝的厂房。然而有着独特眼光的艺术家们却在苏豪区最荒凉的时刻进驻。他们看到了那些高挑的大窗对艺术发展的无限优势,也在苏豪区凋敝的时刻拿到了最便宜的入驻费。



很多艺术家并不富裕,很多是艺术的殉道者。然而,正是这些入驻艺术家对艺术的昼夜构思与不断充实增加的作品,渐渐改变了苏豪区的凋敝陈旧氛围。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这个区域欣赏画作与雕塑,感受那些艺术家创造的独特而又离俗的世界。



苏豪区曾因为配套不完善,政府不允用于居住的。但由于当初的画家、雕塑家们都将工作室和居住室用于一起,并渐渐成为气候,政府最终取消了这个区域不能居住的规定。美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超现实主义画家查克‧克劳斯(Chuck Close),视觉艺术领域极保守行动的代表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雕塑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摄影大师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均曾在此建立过著名工作室,查克‧克劳斯还有「苏豪市长」的称誉。

「苏豪市长」查克‧克劳斯(Chuck Close)
在这块面积、人口均不足纽约1%的地方,鼎盛时期却居住者占纽约全部艺术家30%的艺术家群体。1971年,纽约市政府重新将这个地区划为居住区,并规定只有在纽约市文化局注册的艺术家才可以在此居住。



这个区域已经成了纽约艺术家的真正港湾。虽然目前的苏豪区已有其他富人入驻,并且已经商铺林立,成为商业和文化交汇的区域,可艺术的影子依然无处不在。


特色追逐与苏豪效应
苏豪区不像第五大道那样高不可攀,也不像大众商场那样没有特色。



常逛苏豪区的人往往是特色商品的淘金者,而却不是品牌效应的追逐者。目前苏豪区约有600家各具特色的店铺。服饰、珠宝、化妆、家具、文具、百货、电子产品、餐饮等等应有尽有。



在苏豪区买货,与其说是做货品的选择,倒不如说是做艺术的游历。走进每一家店铺,都会让你眼睛一亮。



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平板惯性思维,会被苏豪区大胆的想像装饰冲击得失去惯性。每家店铺都使出了浑身招数让自己店铺的装饰与货品与众不同,出奇制胜。那种不受拘束的大胆想像会让机械工作的人们得到放松刺激和自由的享受。



有了这块精神的凝聚力,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越(乘地铁在Canal St.或Spring St.下车)、 高挑的厂房架构、独特的阁楼生活空间、建筑特色以及作为艺术家港湾而具有的「时髦」气息,苏豪区很短的时间内被中产化。



这种中产化的方式也被称为「苏豪效应」。类似的现象在美国其他城市也有发现。



不得不提的是,苏豪区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因为红灯区的出现,使得中产阶级远离而衰落。



但今天,在重新兴起的苏豪区某些店铺,依然有着变异的艺术与夸大肉欲的表现,不知这些扭曲的艺术经过历史的重新检验后,是否会被今天的中产阶级归正或抛弃。

- END -

艺术人文 | 兴趣旅行 | 品质生活

* 新的艺术星球分享会微信群开通啦!

添加微信号:shenchenglian 邀您来尬聊!

(请备注来自微信)


    关注 artvoi艺术星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