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内4名媒体人去世,都才40多岁!到底怎么了?

 

近日,多名媒体记者早逝的消息引起媒体圈广泛关注并寄托哀思。澎湃新闻记者从《解放军报》社获悉,《解放军报》主任...

近日,多名媒体记者早逝的消息引起媒体圈广泛关注并寄托哀思。
澎湃新闻记者从《解放军报》社获悉,《解放军报》主任编辑马越舟上校于2016年5月4日上午病逝,享年45岁。



解放军报法人微博“军报记者”5月5日介绍,“昨天青年节,马越舟老师以生命向青春献礼致敬!解放军报社又多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我们向丰碑致敬! 昨天青春,今日立夏。马越舟老师以青春来回报青春,以青春来纪念青春。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如夏花般绚烂!”

马越舟曾长期在《解放军报》工作。中国军网视频资料还显示,“军报记者”的微博、微信均由马越舟创办。

“‘守拙’就是专心致志、不为名利所迷的敬业态度;成大事业者,往往都有点‘守拙’精神。”马越舟曾在《贵在“守拙”》一文中如此阐述。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江俊


5月3日下午3时53分,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于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年仅41岁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江俊于当天凌晨逝世。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介绍称,江俊是巴中南江人,2000年起,先后在《四川质量报》《成都晚报》《成都商报》《中国房地产报》任记者。2013年5月后任职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从事区县新闻报道。他豁达豪爽,风趣幽默,乐于帮助同事。他热爱工作,尽职尽责,2014年获公司年度优秀员工奖励。

“故人已逝,哀思无尽。我们将在尊重江俊家属意见的前提下,尽公司所能为他的家庭提供相关帮助。”在微博结尾,成都全搜新闻网向所有人的关心表示感谢,并祝愿逝者安息。

另据封面新闻报道称,江俊是在5月3日凌晨5点多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而他的朋友圈则永远定格在了5月2日下午4点13分。而在此前,江俊也曾在朋友圈中抒发过“身体透支”、“身心很疲惫,世界那么大,却无力去看看”的无奈。

江俊在微信中的签名写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今竟一语成谶。

然而,就在媒体人还沉浸在江俊离世的悲伤中时,又一名记者早逝的消息传来。
《绵阳日报》任杰的记者证


澎湃新闻记者从绵阳日报社办公室获悉,《绵阳日报》编委会编辑中心主任任杰女士于5月3日中午,在睡梦中突然离世,年仅42岁。

曾在任杰生前与其共事的《绵阳日报》记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作为编辑中心主任,任杰常年值夜班,“她很优秀。”
调查记者尹鸿伟(中)


4月26日晨,知名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昆明市去世,享年43岁。

出生于云南红河的尹鸿伟此前曾于《都市时报》《云南日报》《南方周末》《南风窗》任职,主要作品有《“躲猫猫”的惨剧、闹剧与正剧》、《伤心的大峡谷》等。(澎湃新闻)

在最近的10天内,江俊、任杰、马越舟、尹鸿伟4名媒体人先后离世,而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倒在了不惑之年这个槛上。

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英年早逝”的悲剧大都发生在40~55岁年龄段的男人身上。为什么会英年早逝?英年早逝者大部分是因为后天自身因素。

本文来自网络,总结了“英年早逝”的几种情况,从媒体人工作状态来看,快节奏、少睡眠、吃饭不规律、紧张、过劳透支……多项都符合,典型的高压多发人群。

中国医师协会称,媒体人群比普通人群提前十年进入亚健康状态,这除了与超长时间工作、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过少、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外,身心压力过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1、过激娱乐或锻炼而死亡。

某单位组织旅游,半路上员工老王因身体不适,独自离团回宾馆休息,没想到两天后被服务员发现死在了宾馆。老王的家人认为旅行社未尽到保证团员人身安全的承诺,和旅行社对簿公堂。还有爬山摔死的,游泳呛死的,歌厅唱死的,找小姐累死的……第八:心跳过快忙死。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紧张压抑的心情,都会导致无故心动过速与高血压。

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的一位学者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心跳与寿命的关系。人类一生的心跳次数在安静时为15亿次,考虑到活动的因素,人类一生的心跳次数约为20-23亿次。在哺乳类动物中,不问具体的种类,他们心跳的次数大致都是一个定数。把心跳数与寿命的关系用算式表示为:寿命(分)=20-23亿 (次)/ 每分钟的心跳数 。心跳的次数与寿命是成反比例的。总之,一分钟的心跳速度越快,寿命就越短。

2、睡眠不足而死。

五十岁的工作狂,有几个十点休息的?一般情况下,人体对睡眠的要求是青壮年一夜睡7小时-9小时,少年幼儿增加1小时-3小时,老年人减少1小时-3小时,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时间)的要求。睡眠低于这个大概时间,而且常常感到提不起精神的,是在提示你睡眠不足了。睡眠对人很重要,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4小时的成年人,其死亡率比每晚能睡七八个小时的人要高180%。而另有研究认为: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危害是迅猛的,睡不够的人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危害已经大大超过吸烟。

3、不注意饮食而死。

五十岁的工作狂,吃饭是一天中最不重要的事。最可以忘的是吃饭。

大多数的癌症都不是因一次或几次偶然接触致癌物质引起,而是由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及不合理、不科学的饮食卫生习惯导致的,这其中饮食与癌症的相关性更加显着。

4、紧张而死。

五十岁男人,上有八十岁老父老母,下有等着结婚生孙子的子女。每年北京都有出租车司机趴在方向盘上突然死亡。关键是欠老板五千元“份子钱”。每天睁开眼欠二百元。坏心情是癌魔“向导”。易患乳腺癌的小白鼠放入不同转速的笼子,转速越快,小白鼠越紧张,免疫系统功能越弱;转速最快的小白鼠,它们的肿瘤长得最快,体积最大。在另一项实验中,把有遗传病症体质的小白鼠分别放在不同环境中饲养,结果发现,在有压力的环境中的小白鼠有 92%长了肿瘤,而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只有7%长了肿瘤。

5、抑郁症自杀死。

张国荣(香港歌星)死因:跳楼自杀身亡。他是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受病情影响而死。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在抑郁症患者的名单中,有很多历史名人: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文生梵高(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斯顿邱吉尔(英国首相)、玛丽莲梦露(美国影星)。

6、猝死。学名叫心源性猝死。

着名特形演员古月、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皆因心脏病猝死。

7、累死。学名叫“过劳死”。

着名画家陈逸飞去世,终年59岁,引发一片惋惜之声。与中国人目前72岁的平均寿命相比,他走得太早了。陈逸飞一向以敬业着称,据陈逸飞的好友透露,陈逸飞去世前除了忙于电影以外,他旗下的逸飞集团正忙着搬家,集团内部也正在进行人事大变动和改组,另外,陈逸飞的公司也在做上市的准备,这都让他忙得够呛。

一项针对城市中年男性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有66%的人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者占到62%;一干活就喊累的占58%;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记忆力明显减退的有57%;皮肤干燥、面色晦暗、脾气暴躁、焦急者为48%。

相关阅读

“抢新闻”、“抢独家”:八成记者感到平时工作压力大



对于多数人来说,周末意味着休息。但对于记者来说,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每天承受着“抢新闻”、“抢独家”的紧迫感,只要有新闻发生就没有周末。即使国庆、春节等公共假期,很多新闻工作者也要坚守工作岗位。

有医学专家指出,相当多长期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的记者处于亚健康状态。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记者经常感到疲倦,七成记者反映工作压力大,六成记者没有正常睡眠,近五成记者经常感到全身酸痛。记者群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亚健康人群。

中国医师协会称,媒体人群比普通人群提前十年进入亚健康状态,这除了与超长时间工作、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过少、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外,身心压力过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八成记者感到工作压力大

记者节、护士节和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而记者的身心健康已日渐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新闻工作者日复一日地采访、写稿、编辑、组版、录播(直播),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每天承受着“抢新闻”、“抢独家”的压力,经常透支自己的身体,容易诱发腰酸背痛、胃肠发炎、眼干头痛、失眠等疾病。

近年来已有多名记者“英年早逝”。记者行业已被公认为中国十大高风险行业之一,买意外险也贵过常人。

据中科院心理所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0%的新闻从业者感觉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有40%的人处于中度压力状态,只有10%左右的人是处于轻松状态。据《新闻晨报》报道,智联招聘曾对300多名记者展开生存状态调查显示,精神紧张高居记者职业病榜首,比例高达31.2%。同时有三类职业病分别是过早衰老、胃病和失眠,比例均为15.6%。这还只是记者自己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分析,精神压力占了大部分比例。实际上,看起来大部分年轻具有活力的记者,其身体已存在与年龄不符的代谢改变性疾病,俗称“老年病”。

九成年轻记者亚健康

据广东省中医院治胃病中心对广州一家媒体248名员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其中中青年约占70%。结果显示,近九成受检者处于亚健康状态,高于其他行业。

医生在对全市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体检后发现,从事媒体行业的人员特别记者、编辑,普遍存在代谢性疾病,这些媒体从业人员包括电视台和多家报社的从业人员。经统计,体检出的问题排在前列的是血黏稠度改变、高血脂、血糖增高、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及肥胖等20多种。排在前十位的疾病中,代谢性疾病就占六项之多。

据深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医生介绍,这些疾病都属于代谢性综合征。虽然是疾病,但还没有出现影响工作生活的症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通常人们都把这些划入亚健康的范畴。

这些典型的亚健康疾病都与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习惯有关。由于各类新闻事件的突发性,使得记者始终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思想状态中,长此以往,难免造成神经紧张和过早衰老,同时由于记者长期使用电脑,加上睡眠、饮食等生活的不规律性以及运动不足,也造成了容易患上颈椎病、失眠等疾病。

正确治疗加上合理运动

“久坐伤肉,久视伤血”,在记者所接触的媒体从业人员中,大部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很多记者都有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疾病和经常感到疲乏等症状。编辑长时间伏案用电脑且运动少,都会造成这些疾病,产生头晕、恶心、四肢麻木等症状。但是专家忠告,治疗颈椎病不要乱加按摩,以免走入误区。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徐佳医生指出,很多人犯颈椎病后都会找人按摩或私自用药缓解病痛,殊不知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还加重病情。此外,治疗应遵守医嘱,不要症状稍缓就停止治疗。颈椎病的治疗目前仍以针灸、推拿、牵引、物理疗法、药物等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针灸中医综合疗法对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专家建议,记者在职业不允许自身保持规律饮食、正常睡眠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强的饮食和烟酒,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平衡。同时,工作间隙应该多进行身体锻炼,做些跑步、游泳、打球、爬山等有氧运动。感觉压力大的时候,还可以听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看书、下棋,以缓解压力。

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定期休假,避免长期超强负荷工作危害。此外,还要注意定期到医院做体检,对亚健康状态实施重点监测,并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必要时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

最后,请多关心你身边的媒体朋友,提醒他们注意身体。
来源:记者论坛


长按二维码订阅
quanmeitizhuchi

全媒体环境下,探讨播音主持业务理论及人才培养创新,为一线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及爱好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资讯。


    关注 全媒体主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