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这里送出去的10000+份腊八粥,你有没有吃到?

 

吃完腊八就是,年。...





每年的腊月初八,王阿婆都会和老姐妹们约好,早上要组队去山上喝粥。每个人都自己带着袋子,也还有自带大碗和保温碗的,佛祖的福祉自然也要让家人邻里分享到。





爬山的时候说说笑笑唠着嗑儿,和已经喝完粥下山的人打个照面,这种轻松的感觉像是小学时候的一次郊游野餐。





早在前几天,北固山上的普贤寺就开始了腊八节的准备,在老寺址上搭起遮雨棚,支起了太阳伞,施粥台,将腊八粥的18种材料都一一准备妥当。昨天下午有爱的义工们就早早前来帮忙,轮班着将各种豆子都熬煮好。



普贤寺虽然现在还在修建,但也丝毫不影响大家喝粥的热闹气氛。来了之后自会有人引着你到施粥台,热气腾腾的一大桶,义工阿婆抻起大汤勺用透明碗给你舀上4大勺,旁边的义工阿姨端着小菜盆问是否要来一点。











一场“吃粥大会”成了老友聚会,几人围坐,抑或是站着,亦不免称赞这超好喝的腊八粥。



传说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寺庙赐腊八粥,除了纪念佛祖成道,还有携众生度“八苦”之意,慈养众生。

普贤寺的腊八粥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花生、葡萄干等等,师傅说这十八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



腊八粥甜度不高,要是爱吃咸的,桌上备着咸菜干花生米,考虑周到的很。





在施粥台的另一边桌上,放着打包好的腊八粥,让人吃了再带着走,要几碗都可以。若是像王阿婆自带碗、罐,要多少都可以满足。







烧粥的地方在原东边大门旁,三口铁锅烧架在油桶上煮,需要不停地加柴、搅拌。六七个义工坐在一排圆塑料凳上轮流值班,他们辛苦了一夜,把烧好的粥马上送到两处施粥台。









这几天寺里的七八个师傅更加辛苦,进进出出。据主持说本来想限定10000份,但就上午就超过了这个数,为了让更多的人喝上腊八粥,可能会发放一整天。


/分享几个小画面/




带着年迈的妈妈来吃粥,细心地把混在粥里的花生都挑出来,她说妈妈没有牙了,不好咬。



小朋友一路跑,妈妈就一起跟着。



前来喝粥的施主带了一袋自己的红枣,询问师傅该给到谁。



小师傅在人群里穿梭,礼貌地提醒着大家一些注意事项。



两位老太太一起安静地坐着,就各吃各的,细嚼慢咽。

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来喝粥的小朋友。



阿公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某件让说话人激动不已,别人又捧腹大笑的事情。





吃好粥走之前,不忘去跪拜佛祖,将腊八粥放在门口。



因为有着这样的腊八节,能够让临海人自身感受到家乡的文化风俗,大家聚在一起,将这份宗教间的人情传承下去,或许这才是节日的意义。

普贤寺,在临海城内大固山东段山坡之桃源路。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初名“普贤”。

治平三年(1066)改“普济”,崇宁元年(1102)从原址状元塘(今国贸大厦南侧)徙至大固山北麓(今台州中学)。寺内供奉周七娘,相传周七娘为普贤化身,故仍名“普贤”。

明嘉靖中(1522-1566),郡守周志伟即其地改为赤城书院,迁寺于东北山上今址。

清顺治间(1644-1661),僧德相于寺右建法华堂。

右边右法华堂寺院比较红火,直至咸丰辛酉(1864)兵荒马乱该寺被烧毁,只留下了断墙碎瓦。由于经济存在问题,到了民国八年(1919),带发尼姑余理芳只好将大寺院改成了小寺院,一直由带发尼姑住守到上世纪90年代。民国时期,普贤寺仍然是台州府的八个重点寺门之一。

策划|五月
图/文|胡某某
或许你还会想看
直接点击下列关键词

即可查看更多内容食在临海:一捧糖炒栗|山粉糊|老城甜食店|去夜宵|好一碗糟羹|纯吃攻略

临海好去处:深度游|经典旅游攻略

临海生活:巾山的秋|崇和门广场 |东湖|菜场|路过临海的100个画面|临海的夏天

或许你也想了解五月:五月到底是做什么的?

五月搞事情:青年革新分享会|百工展



    关注 五月Ma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