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线画(一)

 

走进晋江宗祠、庙宇,总能看到那描金涂彩于门楣上的八仙过海,大门板上执鞭捧锏的尉迟恭、秦叔宝,不觉为之震撼,孩提时见过的古眠床也是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现在才晓得这是传统的泥金线画。...

点击标题下「晋江微讲堂」可快速关注

(2008年入选第二批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晋江宗祠、庙宇,总能看到那描金涂彩于门楣上的八仙过海,大门板上执鞭捧锏的尉迟恭、秦叔宝,不觉为之震撼,孩提时见过的古眠床也是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现在才晓得这是传统的泥金线画。

民间传统泥金线画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艺术精粹。据漳州龙海青礁东宫(保生大帝主宫)碑文记载,该宫于明正德年间复修,横梁中留有陈旧的泥金线古画,系采用唐寅的色彩配方彩绘的。清道光年间,泉州名臣陈庆镛聘请故乡民间画师采用泥金线画传统工艺描著一幅重华圣帝画像,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赞赏。现存有光绪年间乌金推、泥金线画古床一张,并有桌椅、橱柜等一系列配套家具。据此认定泥金线画于明清年代已相当普遍,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又据台湾画师李奕兴《台湾传统彩绘》记载,泥金线画这一传统工艺于道光年间由唐山郭姓民间画师带到台湾(台湾现存的漆金画与闽南的泥金线画类同,但工艺上稍有差别,前者先贴金再填颜色,后者则先彩绘后贴金)。

泥金线画,一是用于漆画,如寺庙栋梁、楣板、门神、古式家具眠床黑朵等。通过选好的大漆描绘其线条,然后把金箔磨成金粉,在适宜时间内用毛笔蘸上描于线条之上,成为金线条,接着沿着金线条填上配好的正漆或油画颜料,最后,以油墨描出细部。二是用于绘在宣纸上的仿古国画,如祖先肖像、仿古年画、装饰壁画等。先描摹图案轮廓,填上颜色,描漆线,擦金粉,绘成人物衣冠及装饰,再用黑墨加少许涂料进行细部描绘。

泥金线画一般主要采用正漆和金箔,其制作技艺重视挑选好的描笔(有一种称为“按金刷”者,用婴儿第一次脱落的胎毛制成,富有弹性,而且不易粘金粉)。古眠床黑朵描金线,则先用退光粉抹去黑朵表面杂质,将定好的画稿拷贝于牛皮纸上,再把调好的桐油与正漆为粘剂(三至五月份,正漆和桐油的比例1∶1;九至十二月份,正漆和桐油的比例3∶1),用狼毫笔抹上粘剂沿稿线描绘,漆线描好后放在阴凉处。如天气不适宜,漆线不干,不能贴金,可采用热水催干法(把描线的图面距离地面20—30 厘米,然后向地面撒上热水,让水汽蒸发,促使快干),24小时后,手摸漆线不粘手,方可上金粉和金箔,遂成金线条。最后,填上配好的各种颜色。

(来源:《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选萃》)


    关注 晋江微讲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