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原创、现实题材、提质减量,电视剧创作的三大重心转移

 

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对影视剧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bizsvr_0 {max-width: 100%;text-align: justify;min-height: 1em;color: rgb(51, 51, 51);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line-height: 1.75em;} .bizsvr_1 {color: rgb(136, 136, 136);} .bizsvr_2 {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word-wrap: break-word;font-size: 16px;color: rgb(136, 136, 136);} .bizsvr_3 {text-align: justify;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line-height: 1.75em;} .bizsvr_4 {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line-height: 1.75em;} .bizsvr_5 {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text-align: justify;line-height: 1.75em;} .bizsvr_6 {margin-left: 16px;margin-right: 16px;text-align: justify;} .bizsvr_8 {margin-right: 16px;margin-left: 16px;max-width: 627px;box-sizing: border-box;word-wrap: break-word;min-height: 1em;line-height: 1.75em;} .bizsvr_9 {font-size: 16px;} .bizsvr_10 {;} .bizsvr_68 {line-height: 1.75em;} 文 | 茕兔子

来源 | 电视剧鹰眼(ID:TV-insight)

随着广电总局发布《2018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可以看到,2018开年至今,年代背景为改革开放至今的当代题材剧的数量再创备案新高,共计69部,占4月份公示剧目列表的62.73%。



去年,五部委下发的“电视剧繁荣十四条”中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重扶持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农村题材”,要“着重扶持原创”,要“着重扶持计划在重要时间节点播出的选题项目”。

随着2018年的到来,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国剧创作出现了三大重心转移。

原创力量回归

剧本创作由IP改编转移至原创剧本



在今年省级卫视晚间时段首轮上星的电视剧中,原创剧的占比在80%以上。而在2018年1-4月的备案目录中,经过初步统计发现,每个月原创剧本的占比均逼近九成。



回顾近两年热闹的IP市场,其盛行的原因一定程度源于以流量为导向的投资思维和相应的粉丝文化,这层因素容易导致电视剧在创作中多多少少受到影响。

此外,IP资源的竞争使优质IP数量逐渐减少,购买成本直线攀升,如此发展下,影视创作者自然就会开始寻找原创剧本。

作为大众文化,影视剧也担负着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从传递价值观这一层面来看,二次改编的IP剧需要面临这样的挑战:做到还原作品精髓的同时,兼顾现实主义价值观的落地。

如果完成挑战,IP剧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反之则会导致原著粉丝和普通观众均无法认可剧本。

相较来说,由编剧亲自操刀的原创剧本在这方面承担的风险较小,更容易把控故事,体现思想深度,展现剧本创作的生命力。由此来看,原创的回归或许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题材风向转变

古装剧积压严重前景难测



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两大古装剧《如懿传》《巴清传》的缺席让市场损失了不少亮点,同时,多部大古装的放送形式变更为由台转网,也导致古装剧在第一季度话题性不足,缺少全民“爆款”。

事实上,不止《如懿传》《巴清传》,许多古装剧都面临着难以播出的可能,部分人将这一现象归咎于去年年底流传的新“限古令”。

从政策上看,几次重大会议与相关政策都将现实题材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虽然针对古装剧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扶持现实题材的号召将侧面积压古装剧的生存空间,市场风向俨然转变。



一直以来,平台方对古装剧有着强烈的购买欲望,资源、资本的涌入吸引了很多制作方、投资方、甚至电影大咖投入古装大剧。

有趣的是,尽管古装剧的数量、成本屡创新高,但真正可以实现播出成绩和口碑双赢的古装剧屈指可数。

市场更多的讨论聚焦在古装剧的同质化现象,以及胡乱改编历史、演员表现不敬业、后期制作粗糙等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引起了行业的高度重视,导致古装剧审查更为严格,播出难度加大。

内容为王的当下,如何重新点燃古装剧的生机,已经成了所有影视公司的重大议题。

同比2017年1-4月古装题材的备案情况,2018年1-4月的古装题材数量比去年增加了2部,但内容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以4月份的备案项目为例,根据历史真实人物改编的传记型电视剧将成为古装剧打开市场的新风口:



4月份14部备案的古装剧中,8部剧或以真实历史为背景,或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为核心进行剧本创作,例如茶圣陆羽、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清朝康熙年间的平乱名将蓝理等等。

这类剧本将通过还原历史人物的事迹,彰显历史角色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古装剧,才是真正符合市场期待,引领中国古装题材走向健康发展的优质作品。

立“高原”攀“高峰”

头部影视公司落实“提质减量”



从1-4月电视剧备案情况来看,影视制作机构虽不乏华策克顿、新丽传媒、柠萌影业等头部影视公司,但是这些头部影视公司的备案数量同比有所下降。



在4月召开的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曾指出:

中国电视剧虽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整体品质不高,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仍未根本扭转,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成为困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症结。

联系到当下大环境,今年头部影视公司备案数量的缩减或许正是制作方重新解构发展方向的第一步,由此落实“提质减量”的号召。

时代发展下,社会娱乐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影视剧能否继续保持对观众的吸引力,提升整体品质是关键。

对国内当下影视市场来说,数量是必要的,但绝不是根本要素,影视公司作为内容生产方,应该把提高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立足“高原”攀“高峰”,推动影视市场繁荣。

下一阶段,创作令观众信服的故事,让人物立于真实,赋予剧本更深层次的内涵,展现新时代电视剧的主流价值观,将成为所有内容生产方突出重围的新思路。

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在对影视剧创作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中国电视剧步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积极创作能让观众产生现实共鸣的作品,创作重心的转移正是开启新时代的第一步。


    关注 有点儿内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