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认知方式

 

先信任再证伪,而不是先证实再信任。...



如果我们认知所有事情,通过一步步证明而得到,那么这个世界肯定不会发展到现在这样。

你想创业,把计划书和调研做得特别深入,然后一步步都特别科学来论证可行性,你最终会发现,无业可创。

你想和一个人恋爱,先不断的考察各个方面合适与否,然后不停的论证可行性和得失,你会发现你没办法爱任何一个人。

真正的创业者都是特别想干一件事,然后在干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环境变化,然后才把企业做起来的。

恋爱和交朋友也是一样,先是好感,然后决定在一起,然后再去发现合适不合适。你不能问遍所有熟悉的人,来考察这个人适不适合交朋友,然后再决定和他交朋友。一般情况下是,偶尔一次沟通,觉得这个人不错,然后逐渐交往,发现更多闪光点,或者更多不合适的地方,决定会成为长期还是短暂的朋友关系。

但是学校教育不是这样的,学校教育是一个长期列选项,然后证明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还是学习的过程,都是从A到B最后到Z的递进过程,或者是从1到万的累积过程。

这就会造成从学校毕业的人,尤其是社会关系简单的人,有一种幻象,以为这个社会也是按照这种递进关系,不断证明的过程,发展起来的。

然后在社会上碰壁之后,他们的结论是这个社会好黑暗或者老师教的是骗人的。

这是不客观的。

学校教育是基础事物的认知,而不是未知事物的探索,而社会发展本来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过程。

所以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能够兼顾处理好同学和社会问题的,才是学生的成长之道,而不是相反,“一心只读圣贤书”。

恰恰是过于集中精力和两耳不闻窗外事,造成了脱节。一些人尤其是家长以为学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结果是,孩子长大后,很多问题没法解决。

认知的本初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证伪的过程。

我想住这个山洞,我先住进来。然后发现山洞可能有水潮湿,我就铺垫子。然后发现山洞可能会有野兽光临,我就生火或者选择堵一部分洞口……

我们的老祖先是这样完成的探索,肯定不是去论证这个山洞怎么样才能更适合人居住。

我跟一个人交往做朋友,我先信任他,然后才能开始一段朋友关系。而不是我需要足够的资料甚至是调查,证明这是个好人,再交往。我需要在这个后续开始交往的过程中,证伪我当初的选择,比如是否贪财是否能兼顾别人感受等等。这样不断证伪来实现关系的增进或者结束。

这就是正常的认知事物的方式,而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自以为是的做反了。而做反了的结果,就是很难成事儿。这个时候再抱怨天不遂人愿,抱怨没有朋友,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关注 老张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