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片,我来代言!巴蜀小学教育集团第十八届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



为推动课程综合化实施的持续深入研究,进一步积淀巴蜀优质教育的实践探索,更好地发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导向性、示范性,2018年6月28日,重庆市巴蜀小学教育集团第十八届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2018年,是巴蜀小学第三个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新世纪以来四阶段十八年,特别是近9年来课程改革深化与成果凸显之年。举办此次学术年会,旨在对以“学科+”为主要特征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改革探索的成果全面发布,分享学校、老师如何扎实有效地将课改主题化为现场实践的过程、策略、经验、反思,展示巴蜀安静务实、自信开放的学术风貌。



本届学术年会围绕“学校名片,我来代言”这一主题,通过系统梳理、案例具化、人人代言课程改革的方式,推出品牌教师、品牌课程,加快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发展,并在总结中开启新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次会议由巴蜀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马宏主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临江路小学、中山小学、合川巴蜀小学、渝北巴蜀小学等集团联盟校,以及全市部分区县的牵手学校教师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学科+”立德树人的实践成果
内化于心,外化于果。跟随一段反映学校课改历程和实践成果的视频,全体老师静静地回顾了一起走过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改革的坚实足迹。亲切的画面、清晰的数据图示,既带来了唤起经历的共鸣,也传递了学术的严谨。点点滴滴的转化,让改革日渐深化,一起做,做出来的“学科+”立德树人的方向愈加坚定。

马宏校长携集团校长室及行政干部,分别在大会上围绕“学科内融合”“学科+”、评价等配套管理机制等维度,作了年会报告,让老师们看到了经验,看到了成果,也看到了律动教育思想落根转化的掷地有声。
01
李永强:学科内融合



学科内融合,是指强化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通过“化-联-跨-展”四种方式转化推进。

化即转化,指向目标,力求“精准”。如对国家课标要素进行的校本化表达,就是学科在学校层面进行的转化,以此统领学科内综合。年级教师结合课标、教材和学情,转化生成年级学科目标和课时目标,用以统整日常教学。

联即联系,指向内容,力求“精当”。只有联系联想得有宽度有深度,才可能找到精当的题材彰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如美术学科寻求学科内的共同点,注重造型、设计、欣赏、综合四个课标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为学生作业作品化挤出了时空,最终成就了学校逸夫楼四楼的“巴蜀故事一条街”。

跨,指向实施,力求“创新”。没有形式上的突破,很容易回到老路,所以改变学习方式需要打破一些常规,如体育专业教师的流动式上课,巴蜀好声音跨年级歌手同台竞技,来到教室外的桂花树下上 《桂化雨》……这些时空环境的创新,让学习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展, 指向评价,力争突破“表现性评价”这一当下评价的难点。通过多形式的展示,立体呈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将难以感知与检测的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外显外化。

因此,“化-联-跨-展” 这几种学科内融合方式,分别指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它是课程实施的路线图,是课程建构的方法论,也是“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成果的重要基础。这一研究意义深远,它在巴蜀的探索决没有止境。
2
吴倩:学科+学科



“学科+学科”是指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同时,强调避免学科分隔,重视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的发挥,以主题方式将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科+学科”的实施策略推进中,一是通过横向综合策略,以主题方式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形成了“学科+学科”教材内容横向重组研究成果,发挥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二是通过主题项目式学习策略,形成了主题项目式学习方式的鲜活成果。如,2014年的“桥”项目式学习,老师们就巧妙地将英语、体育、音乐、语文、数学等学科与桥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推动了课程综合化的意识,促进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推动了“学科+”的纵深发展。
3
潘南:学科+生活



“学科+生活”到底是什么?它是巴蜀小学走过八十余年孜孜以求的教育使命,是从创造教育到梦想教育,再到律动教育的教育新发展和新跨越,也是课程综合化改革不断回归儿童完整生活的教育新研究和探索。

我们探索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机制,达成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真实生活,融通学校、家庭、社会三重生活的育人价值,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奠基其一生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目标。“学科+生活”,引导学生从教室回归到人的完整生活,让世界成为教材,“小中大课堂”一体化实施,强化了教育的实践育人功能。
4
李杰:学科+技术



“学科+技术”,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强调学生线上线下的主动参与,重视探究技能的培养,鼓励小组学习与同伴交往,倡导师生合作,注重学生实际经验的获得。

这一探索,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教学资源,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修改发展。“巴蜀榜样电子徽章”评价软件,梦想网校的“优卡乐园”就是“学科+技术”的典型代表,让学习跨越时空、打破界限,深受师生喜欢。
“学科+”立德树人的人人转化
围绕以“学科+”为主要特征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改革探索,全校管理干部与教师分别从管理机制、课程育人、德育工作、技术运用等方面,以“一个选点研究经验+一个案例/故事”的形式,呈现自己代言学校成果的有效经验与典型案例,人人亮相,各美其美。



其中,管理干部,重机制探索与督导转化;学术委员,重示范引领与实践转化;全体教师,重各美其美与个性转化。



教育是“做”的哲学,巴蜀坚持一手抓课程,一手抓团队,通过大部制统整、小学校落根,已探索出成套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学科+”立德树人的常态推进。本次年会,巴蜀教育集团各管理干部立足自身岗位,从不同角度总结分享了各自的管理经验,使老师们看到了“学科+”的真实推进,也感受到了巴蜀管理的情怀与智慧。



敬畏学术,崇尚专业。学术委员一直是巴蜀教育“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静好”的中坚力量。针对“学科+”,他们立足于自己的学科,潜心耕耘,不断用实践去丰厚理论,用成果去代言巴蜀,大力推进了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巴蜀学科教学实施指南,为年轻老师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鲜活的案例。



遵循巴蜀“尊重、激发、共生”的律动三原则,老师们围绕“学科+”分别从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的角度,人人分享,人人代言。虽然选点很小,却都来自真实的一线探索。一个个可操作、可复制的转化经验,丰厚了律动教育思想,也使巴蜀迎来了香飘满园的百花齐放。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团进行现场的学术观察,为老师们分享亮点、点拨疑点。其专业的点评、权威的推介,成为了学术年会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跟随新世纪的脚步,巴蜀小学长达18年的研究历程中,始终不忘初心,用安静务实的态度紧跟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转化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让灵动的学生、智慧的教师、鲜活的教育场,成为巴蜀最鲜明的文化特征、最靓丽的学校名片。



教育是“做”的哲学。聚焦以“学科+”为主要特征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巴蜀教育集团第十八届学术年会通过学校名片人人代言的方式“在总结中开启”,为第三个行动计划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新学年,巴蜀人将继续用心、用情、用智、用力,“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把“学科+”的不断深化写进又一个三年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涪陵区教委小学校长培训班学员参加巴蜀小学项目式学习(PBL)工作坊研修

还在低头刷题?巴蜀数学小明星带你走进好玩的数学作业

巴蜀好声音震撼来袭!快来Pick你心中的天籁童声

第六届书院杯现场书画比赛圆满落幕,近500位巴蜀“小艺术家”同台PK

喜讯!巴蜀小学荣获渝中区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爱阅读,我们是认真的!这群巴蜀娃持续3年用行动推广全民阅读


    关注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