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城发现一世界——读《七谷经》(中)

 

如何解生死?《七谷经》在惊奇之谷介绍了一个智者,他说:“儿子啊,你若能不睡,你便能不死。你若能睡后不醒,你便能死后不生。”...



文图皆为理喻原创

4
走过知识之谷,穿越自身的局限层面,会知悉:生命之庸常和神圣,大有区别。

作为行者,步入了合一之谷,会让你看到十分重要的世界观、方法论。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二元对立的是非观,五十年前是小白兔大灰狼,五十年后是喜洋洋灰太狼。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头发都白了,依然还延续着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套路,遇事就拿出是非卡尺衡量一番。

当我们能用合一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自会增加智慧、从容,深刻和宽恕。天下事,这个角度,那个评判,只是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合一之谷强调:站在更宏观的角度,超越是与非。

有了这个视角,大到社会体制、唯物唯心、战争和平、宗教门派,生存死亡……小到人际关系、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会增加多少和谐,减少多少争斗啊。

《七谷经》分析世人的观念冲突时,曾举例:

同一个太阳,光芒照耀着不同物体,会有万千的反映。落在镜上是圆形的光辉,在水晶上则成了火焰;在黄色珠宝上闪烁的是黄光,红色珠宝上是红光……所有这些不同折射,皆出自物体,并不是光芒本身。

行者如果只能看到表象,就会看到不同的受照光体,虽然同样光芒璀璨,关键是不够本质。唯有能领略合一之谷美妙的人,所见无它,看到的是太阳本身。

某些心灵长期被无知和盲目禁闭,终日在庸常中行走,与阳光普照无缘,心灵仿佛被满是油腻的灯罩罩住,感知不到神圣,一生迷惘,纠结焦虑,恐惧死亡。

唯有将蒙蔽心灵的裹布剥去,不被各种思维定势阻挡,用合一的认知观念,才能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发现太阳的前提,正是内心纯净如镜,而一旦人神合一,太阳就能现身眼前,整个住宅会因为它的照耀而熠熠生辉。

正如书中所言:自我是泥土,神圣如玫瑰花棚。

合一之谷表明,上帝、真主、造物主、元始天尊……不管什么称呼,都是指宇宙中有种高尚的存在,他的全智全能远超人类。于是人类的杰出代表,如耶稣、佛陀、穆罕默德、老子,包括巴哈欧拉本人,作为至高使者,向人类传达神圣的思想:“当你端起神圣之杯,籍着神圣之眼之耳,会发现我们在赞美上帝之中,发现了对自己的赞美,我们在自己的名号中,发现了上帝的名号。”

我从小生长在唯物家庭,所以一看到“真主”、“基督”、“佛祖”等词就极为反感。经由岁月,我明白,如何称谓这些未知神圣,不过小事。名词有别,本质无二。

神明的存在,就是未知的存在,是人类敬畏的存在。

现在我们已知,“天”不是地表大气层,而指更为遥远的外太空、宇宙。那么,宇宙里有没有比人类更智能的生命呢?我觉得,有其名,必有其实。所谓“上帝”、“造物主”,说明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单,他们和我们相距遥远,终日思君不见,成为隐者,可能永远的隐而不见,但确实存在。

人类用不着盲目的自封老大。只要人们去掉头脑里僵死的枷锁,保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探寻态度,慢慢就能摆脱世间宝石光珠的各色光芒,直到发现太阳本身。

这是一件多么美好快乐的事情,心有所属,行为也会自觉约束。

书中还说,许多人喜欢摘章引句,证明后天学问。时至今日,不管做学问还是修行,很多人张嘴闭嘴仍是重复,扼杀天赋。明明自己也有大脑,只会鹦鹉学舌,乏味至极。

合一之谷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和观察力,从而会在每一城发现一世界,在每一谷获得一眼泉水,在每一草地上听到一首歌……记得多年前和天主教主教傅铁山交流,我说:“宇宙有两重性,宇宙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宇宙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这样来理解上帝,符合宗教精神吗?”

他思索了一下,表示完全可以。

《七谷经》的合一之谷,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概念。

书上说:“帷幕岂能将爱者与其所爱者拆开”。宇宙茫茫渺渺,但是地球上总有使者,通过特殊的大脑和他们取得联系,传达宇宙的神圣、光明和爱。

“秘密何其多,异客却无数”。异客,就是指众多不理解的人吧。作者借此表达,使者和诸神圣联系时,定要经历艰难险阻。

故《七谷经》开宗明义:它分别启示不同的人。

5


《七谷经》的第五个谷是满足之谷,也就一千来字。作者自言,描述此谷,辞难达意,留墨也是污渍……所以,只能是心领神会。

来到这个山谷的人,同时拥有了内在之眼和外在之眼(能从后天、先天两个角度看世界),因此感到内心的自豪满足。

满足感,是这个山谷的重要标志。世人之心多不满,所以生烦生恨,而行至此地,会觉得天地公平,人生精彩,如此尽兴,幸福满溢,何不知足?

走进满足之谷的人,看去也是尘世凡人,但内心极为强大自傲。他们能以圣洁的内涵为食物,以灵性的佳酿为饮品,一辈子活出了好几辈子的丰富。唯一的不足是,此谷行者,内心丰富,但生活中的对话者大大减少,心之夜莺的歌声从此成了密语。他们从不鼓噪,多半缄默不语。

满足之谷又分明是奥秘花园,一脚迈入,就会步步深入,流连忘返,在一草一木上看到上帝的面庞,在一花一叶上领悟神圣的光辉。徜徉其中,人的内心会消除恨意,放下负累。举目所及,都是友朋,内心充满欢笑。


6


阅读必须选择。看完即扔的书,相当于精神垃圾,装进头脑太多,心灵必然残疾。

我曾对宗教充满不解,当做精神鸦片。可哪曾想,马克思曾这样高度评说宗教:“宗教是这个世界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

特别是《七谷经》,阳春白雪,毫无羁绊,远远超越了古老宗教的概念。它的神圣就是它的启迪,如天堂之门的小钥匙,又像分理世象的小梳子。

当我们走过满足之谷,就进入了人生的第六谷——惊奇之谷。

说来人生已经费尽周折,能有什么惊奇的呢?但,确实是有,为什么?

当一个人超越平庸、置身于海量的庄严宏伟中,此刻神圣不再是神坛,尊严也不在再是神像,已经溶为全身心的敬仰挚爱。骄傲吗?不会,除了翻天覆地的荣光,此后的每一时刻,仍能见证崭新的创造,仍能目睹旷世的惊奇,岁月简直成了一惊未平,另一惊又起……

上帝,曾经高不可攀的词汇,已经咫尺天涯,它仿佛就生发在泥土里空气中举止间。谁能不为诸神的如此亲切,感到眩晕,能不惊奇地自问——这一切不是做梦吧?这一切是真的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只要牢牢抓住命运的疆绳,别把自己的血肉生命交给他人,包括交给书本、理论、专家。

未知无处不在,仅以普遍的梦境为例,在浩如烟海的夜梦中,多数梦没有价值,而另有一些梦,却能梦得梦传,梦笔生花,包括诸多值得深思的梦智梦慧。

《七谷经》强调,首先是有一个无眼,无耳,无手,无舌的环境……即停止使用感官。白天感官匆匆忙忙,只有夜深人静,梦化身使者……看到这里,能不想起佛法的“过眼耳鼻舌身”吗?能不缅怀庄子的“官欲止而神欲行”吗?

因梦受启的事迹很多,这是上帝将神迹置于人间,原来除了理性现实之世界,还有灵性神奇之世界。

人生本是看风景的旅程,行至惊奇之谷,自会见到诸多惊奇。满脑袋科学名词的僵化人手持戒尺,否认科学之外的惊奇,也属正常。但拒绝惊奇的存在,是自绝于自然界神秘的另一半。

灵魂不设防,自然就会见到诸多哲学家科学家解释不了的惊奇。当你坦然面对之后,只能感叹:主啊,让我愈发对你惊奇吧。

生死,从来是人类百思不得解的课题,也是所有宗教的信仰阐述。

《七谷经》在惊奇之谷介绍了一个智者,他说:“儿子啊,你若能不睡,你便能不死。你若能睡后不醒,你便能死后不生。”

这真是一段令人叫绝的生死观,生动而深刻,浅显而本质。生存不就是一种意识的清醒,死亡不就是一种长眠的感觉吗?没人能不睡觉,所以没人能不死。没人能不起床,所以没人能一死到底不再重生。

经历了诸多惊奇之后,《七谷经》告诉我们,心灵是一切奥秘的居所。

心里装点神秘,是永远的趣味话题呢。生命何等宝贵,仅仅去追求财富,那就是虚掷。

“凡此种种阶段,言表无以尽叙。因受世人错待,本仆无心接续。”

这段话读来感慨悲凉,映照作者一生的境遇多舛。中国古代讲究“稀者贵”,但巴先生的思想凌空绝顶,当年被绝大数人漠视抵制,他再怎么笔力雄建,再怎么俯下身躯也没有用,所以——他的笔墨也在流泪……

在惊奇之谷,我们得到的最后的告诫是,循正道者,必得安宁。

(未完待续)


    关注 原子核内的太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