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五大名窑之国之魁宝“钧窑”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盛于宋,由于烧制非常困难,有十窑九不成之说。钧窑烧制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盛于宋,由于烧制非常困难,有十窑九不成之说。钧窑烧制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因为官窑钧瓷是专门为宫廷御用烧造的,因此传世的极少,被誉为“国之魁宝”。。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足以表明钧瓷的珍惜程度。元代的钧窑瓷器,胎体粗厚,坚硬结实,与宋代为宫廷生产的用品青灰胎青瓷完全不同,胎色发白,颗粒粗,小孔及裂缝容易察觉。

而宋代的官窑钧瓷胎是一种浅灰胎,很致密。从胎体观察,钧瓷的原料选择很严,因为从露胎的表面到胎心没有杂质,没有颗粒不均匀的现象,也没有沙子。原料的加工相当精细严格。



钧窑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瓷坯先经素烧稍冷后上釉正烧,釉层较厚。在烧造过程中,里面含有多量的磷酸钙物质,焙烧时釉层断裂,釉料沸腾滚动。由于各种元素重量不等,釉面沸腾时,重量较轻的向上翻滚,比重大的元素如铜、铁则向下流淌,在釉层里形成深色的沟槽;窑变慢慢熄灭,釉面逐渐停止沸腾,高低补齐之后,釉层里往往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线条,屈曲蟠蜒,如“蚯蚓走泥”这个特点为钧窑独有。器物底足施满釉后又抹掉,烧成后成为棕黄色。由于钧瓷釉质肥厚失透,刻、划、印花不宜显露,所以钧瓷以釉色取胜。它区别于其他的瓷器釉色,富有创造性,风格独具,在陶瓷的釉色美上开启了新的艺术境界。



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也是钧釉的一个重要特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钧窑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上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

钧窑瓷器由于在宋代是皇宫的专用瓷,数量和造型受到宫廷的严格控制,而钧窑的浑然天成的艺术价值也是人们所青睐的,所以在拍卖市场上一直受到藏家的厚爱,价格呈现了稳中有升的趋势。近些年来,钧窑拍卖价格最高的是2001年美国Mr..Falk收藏拍卖专场,一件宋代钧窑天蓝釉紫斑大碗以100万美金成交.。另外,由于钧窑瓷器的传世品较少,真品在明代以后就非常难得,因此一批艺术价值较高的仿钧窑瓷也被市场看好,如清代唐英所仿炉钧釉花口笔洗市场价格在100万左右。据专家分析,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美金、股票和房地产都进入了不稳定期,欧美一些国家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而在瓷器方面,一些欧美的收藏家也把目光从明清瓷器转向了老窑瓷器,而钧窑瓷也正是许多收藏家追逐的重点。因此,钧窑瓷还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



钧窑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350℃-1380℃之间,延承了传统绚丽夺目的特点,又结合了现代审美,器形饱满玲珑。独特研制的玛瑙釉水在烧制后形成更加鲜明的层次感,十多种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喜欢古瓷的朋友可以扫下下面的二维码,关注一下,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关注 珍稀古瓷鉴赏交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