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被《明朝那些事儿》“放鸽子”的奇人,一生到底有多叛逆?

 

明朝叛逆奇才,用生命捍卫自由...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问答

音频

人物

视频

辟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724,阅读时间:约7分钟
说起历史类读物,人们总是下意识想到泛黄的史书。其实,在瀚如烟海的历史类读物中,不乏有许多现代版的优秀作品,比如近年来畅销的《明朝那些事儿》,就是现代青年向明朝的一场致敬。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用宏大的视角带领我们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明代的英雄人物,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引发了一场又一场追逐“历史热”的大潮。

这些留名千古的历史人物里,当属小说第160章提到的李贽(zhì)最为独特。作者原本交代会在后文介绍这位奇人,可惜直至小说结束,李贽都未能与读者再续前缘。

虽然只有惊鸿一瞥,但这并不妨碍李贽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下面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看看这位被《明朝那些事儿》“放鸽子”的奇人,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吧。
一、名远扬

李贽的家族曾经风光无限,祖先更是有着下西洋经商的经历,可惜由于“海禁”政策的颁行,李贽再也无法像祖先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尽情在浩荡无垠的大海中驰骋了。

无奈之下,李贽只能转行当起了读书人。谁知当李贽遇到书籍后,瞬间解锁了他骨子里的“叛逆”,那些儒家经典学说成了李贽眼中禁锢思想的空谈,而李贽也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叛逆青年。

12岁那年,因不满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李贽挥毫写下了《老农老圃论》,狠狠地挖苦了一把读书人心中的孔圣人,一下子惊呆了十里八乡的读书人。

靠着这篇文章,李贽的“叛逆”之名传遍乡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人。

二、辞官去

叛逆归叛逆,生活总得继续。为了养家糊口,李贽不得不去参加了科举考试,走上了每个读书人都会走的正途。

26岁那年,李贽考上了举人,凭借他的才学,将来会试、殿试必然高中,可谓是前途一片锦绣。

谁知此时李贽的叛逆精神又发作了,他耻于为五斗米折腰,坚决不肯继续参加科举。

没有进士的功名,李贽只能在基层担任八九品的小官,拿着微薄的俸禄精打细算过日子。

不过,李贽倒是对这样清贫的生活甘之如饴。平时下班后,别的同事都忙着结交人脉讨好上司,可李贽却从不参与这些人情往来,他总是一个人回到家中钻研学问,试图打破禁锢拥抱自由的思想。

时间一长,同事们都觉得李贽不合群,再加上李贽经常顶撞上司,于是李贽在成为乡间名人的基础上,再度让自己的叛逆之名响彻官场。



李贽的人缘虽然一般,但同事们还是刻意维护着表面的和谐。比如公元1564年,李贽的祖父去世了,同事们就按照惯例送了李贽一笔丧葬费,这成了李贽收到的一笔“巨款”。

这笔钱被李贽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给自己作为回乡奔丧的路费,另一部分拿给妻女买了田地,希望以此安顿家人。

李贽满以为这样做可以让妻女无忧,谁料当年恰好遇到大旱,田间颗粒无收,等李贽奔丧回来后,发现两个女儿都已经饿死了。李贽家中的清贫,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匮乏的物质条件并不影响李贽做个好官。51岁时,李贽得到了正四品的云南姚安知府的职位,总算事业上稍微有了点起色。

明代的云南地处边陲,条件艰苦,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情复杂,想要做好当地的知府并不容易,但李贽对此毫不畏惧,毅然远赴云南。

到了云南后,李贽采用无为而治的方法,遇到民族纠纷,就尽力避免事态扩大化,遇到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就以礼相待。三年知府做下来,竟将当地的民族工作做得有模有样,弄得云南巡抚御史刘维大呼李贽你可真是个人才啊,然后再三保证会向朝廷举荐李贽。

一听说刘维要举荐,李贽叛逆的神经又被触发了。他干脆逃到滇西鸡足山中躲了起来,然后一封辞职信就此告别了官场生活。

三、童心说

离开官场后,李贽去了湖北黄安天台书院,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中。白天李贽在书院讲学论道,晚上住在好友耿定理家中,顺便兼职家庭教师。

颠沛流离半生的李贽,终于过上了想要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李贽一反常态招收女学生,还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惹得耿定理的哥哥耿定向大为不满,直斥李贽的言论通通是“异端邪说”。

思想上的差异是无可调和的矛盾,李贽与耿家就此交恶。很快,李贽离开了耿家,前往麻城投靠另一位好友周思敬。

来到麻城后,李贽索性剃了发,住进了龙湖芝佛院,开启他参禅悟道的思想之旅。

在此期间,李贽先后学习了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及禅宗的理论,再结合自身的经历感悟创立出了一种新的思想学说——童心说。
童心说追求人的生命自由和个性自由,倡导以“童心”直面现实的人性,同时提出“人必有私”这一理念,旗帜鲜明的反对程朱理学的天理与道学家的虚伪。

在李贽看来,所谓“童心”有五重意思,分别是:自然净、“最初一念之本心”、为己、真情、真率。简单来说就是真实坦率地表露个体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不再受理学家是非论调的约束与禁锢。

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就风靡天下。那些在“三纲五常”的论调下压抑多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大声喊出“人人皆圣人、可以有自我 ”的心声,李贽的学说就这么为世人带来了一场思想上的文艺复兴。

四、教新学

“童心说”的提出令李贽迅速走红,成为引领思想潮流的风云人物。许多人慕名来找李贽拜师学习,于是李贽干脆在龙湖芝佛寺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另类讲学。

本着男女平等的观念,李贽的学堂既收男同学,也收女同学。传统私塾要求说话要轻声、仪态要端庄的学生守则李贽根本不理会,任凭学生们追逐打闹,尽情释放天性。

传统私塾白天教书的上课时间也被李贽改成了晚上,以便学生们白天可以帮助家中干活。教学内容更是让李贽大改特改,儒家的四书五经通通不在李贽的考试大纲上,反倒是实用内容与启迪思想的内容成为了李贽上课的重点。

每当月上柳梢头之时,李贽便和学生们在龙湖芝佛院围炉夜话,探讨真性情的童心与自由思想的火花,共话一曲山高水长。

正当李贽的教学生活开展得有声有色的时候,老对头耿家又找上门来了。原来耿定向发现李贽在寺院中同时招收男女学生后,以“僧尼宣淫 ”为由把七十多岁的李贽告到万历皇帝跟前。

其实,李贽之所以剃发,一来是为了搪塞家人催促他回家的要求,二来是为了方便日常打理,但他从没受过戒,拜过师,只怕连佛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个名誉弟子。

“僧尼宣淫 ”的理由虽然站不住脚,但李贽思想的传播却给万历的统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麻烦。于是万历皇帝一声令下,将李贽捉拿下狱,所有书稿,全部焚烧。

逮捕的人很快就找到了李贽,可当李贽真的下狱后,万历皇帝又改变想要严惩李贽的主意,毕竟李贽已经风烛残年,而且他的“异端邪说”也已销毁殆尽,于是万历准备将李贽交给地方官约束,从而换得仁君的名声。

这一决定很快传到了李贽耳中,但李贽对此没有丝毫欣喜,他是毕生追求自由的斗士,怎能接受失去自由的生活。

公元1602年三月十六日,李贽假意让理发师帮他剃头,却趁理发师不备突然抢过剃刀自刎。叛逆了一生的李贽,用最后一场叛逆维护了他追求的自由。
李贽死后,明朝的思想界再次进入万马齐喑的黑暗时刻。不知何时才能再有一位叛逆少年,手持三尺青锋,划破这漆黑的天幕,让思想的光芒再度光耀千秋。

参考资料:《明朝“思想犯”李贽》、彭勇《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周莲英《李贽童心说的伦理意蕴》

往日文章精选:

明朝大儒王阳明影响东亚各国数百年,他却有一项技能被低估了

如果北宋真有“穿越人”,那一定就是这位铁血奇人


    关注 我们爱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