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前的小巷子里,吃到了失传40多年的猪油荠菜包

 

甜口的猪油荠菜包。...



在观前街珍珠弄的小巷子里
老板娘发现了一家特别的包子店
有卖甜口的猪油荠菜包
上午的经常很快就卖空了
下午店里会再做一批
给那些错过上午档的食客们
01
40多年前老苏州的回忆
在六七十年代,物质不如如今这般丰富,老苏州们都爱吃猪油、白糖这些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东西,猪油荠菜包一面世,就大受欢迎,从年轻人到妇孺,都爱这一口。
苏州人对荠菜一向爱得深沉,从荠菜馄饨、荠菜春卷、荠菜豆腐汤到荠菜炒冬笋,都是苏州人饭桌上的常客。
△ 荠菜馄饨

这么多年过去了,苏州人对荠菜的喜爱丝毫不减,但荠菜包子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年轻人许多都不知道有猪油荠菜包这样一种食物。
老板娘吃到的荠菜包来源于小木屋包子,店主姓顾,今年已有66岁,最开始他开这家店,是在90年代,那时候叫“小木屋茶楼”,直到2000年改名为“小木屋家常菜”,开始做苏帮菜。
想做包子想了两年,一直没有做,直到去年才真正开始做。他的不少老伙伴们念叨着,外面的包子不太放心吃了,有添加剂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的孩子很难吃上干干净净的包子了。



顾老爷子说,猪油荠菜包的方子已失传多年,很难做出来;而且这个包子并非把荠菜、猪油、糖、盐放在一起就可以做出当初的味道,食材配比、烹制手法、先后顺序等都是需要一步一步重新摸索。
摸索了许多个日子,实验了无数次,才终于做出了40年前的老味道。

荠菜很易生虫,又因为量大,一般需要有三个阿姨同时处理荠菜,阿姨们手中剪刀翻飞,飞快地将荠菜根部剪下,然后检查一下是否有虫,便放进装荠菜的盆子里。
大众点评上,不少人只为这一口“失传的猪油荠菜包”而来,回忆里的味道最是难寻,它无法捉摸,很难复原,只有真正吃到那一口一模一样的味道,记忆才彻底被激活。
02
糖猪油荠菜包的魔力
老板娘到小木屋的时候已是早上9点,巷子不难找,看见光裕书场,再拐个弯就到。
这个点巷子里人已经不多了,包子铺的旗幡在早晨的风里飘舞。
店门口竖着一块牌匾,上书“传承经典姑苏美食,恢复失传40余年猪油荠菜包”。
偶尔会有路人骑着电动车匆匆而来,迅速地买几个包子带走。
玻璃橱窗上挂着每一种包子的价格和名称,种类不多,一共就7种,价格对于当今的物价来说略微偏高。
每样包子都买了一只,服务员贴心地将包子一只只装进小木屋的纸袋,并对折一下袋口,让热气不易跑出来。
相比于常规包子店用的塑料袋,小木屋的纸袋很有年代感。
荠菜包很好辨认,一小撮荠菜从包子褶中心冒出来。
对半掰开,荠菜馅足足的,将包子皮的空间填得很满。
因为老板娘买完后十多分钟才打开,包子已经有些凉了。仔细辨认,还能看见周边略微有些冷却的猪油。
但独属于荠菜的鲜味很霸道,一直往鼻子里蹿。店主会在甜的馅里放盐,用于提鲜,甜咸度正合适,荠菜和着包子皮越嚼越香,吃完后留在唇齿间的,只有荠菜和猪油淡淡的回甘。

03
素淡却令人放心的包子


除了猪肉荠菜包,小木屋的其他包子也还不错,其中让老板娘最为倾心的,便是开洋萝卜丝中包了。
1#
开洋萝卜丝中包
萝卜丝与虾米的相遇
店招是个错别字,写的“罗卜丝”,发现的人也不禁莞尔。萝卜丝包的个头就是普通包子大小,几缕萝卜丝已经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
萝卜丝用的是白萝卜,里面加入了新鲜虾米,将普普通通的萝卜丝气质提升了至少三个层次,吃起来鲜味十足。

2#
中肉包
家常肉包的味道


中肉包的个头并不是很大,模样也很朴素,闻起来是淡淡的肉香。
肉馅扎实,汤汁已把包子皮浸染了一层,猪肉选的是全瘦肉,没有什么肥肉或脆骨等边角余料在里边,口味纯粹。

3#
糖芝麻猪油中包
猪油更显醇厚
芝麻和猪油这样的搭配,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口味却出乎意外地不错。
猪油就是这样一种能提味的神奇食物,放进芝麻里,将芝麻的香味更有了一丝醇厚感。但这个甜度对老板娘来说有些偏高,不喜甜食的朋友慎买。
4#
净素菜中包
朴素的味道


净素菜中包与其他家的素菜包差不多,里面包的是切碎的青菜和豆腐干,口感素净,吃不腻。
5#
细豆沙中包
少放糖的克制


细豆沙中包还蛮惊喜的,豆沙磨得极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因为追求甜度而拼命添加白糖或冰糖,吃起来是淡淡的清甜味,可以放心地吃完一整只。
天凉了,如果想要去吃猪油荠菜包可得赶早,遇上天气好的时候,老苏州纷纷出来买包子,可能早早就卖完了。
老板娘悄悄话:

你印象中最好吃的包子是什么馅儿的?


    关注 吃货老板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