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偷工减料重灾区!据说20万内的车都会中这些招

 

车企为了缩减成本,往往会在更多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而所阉割的配置用料,最后往往都会进一步降低汽车性能。...





作为成千上万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工业品,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可塑性极强产品,因此能够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催生出几万到上百万元不等价位的车型。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往往只能管中窥豹,看到外观内饰等表面现象。

而实际上,车企为了缩减成本,往往会在更多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而所阉割的配置用料,最后往往都会进一步降低汽车性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汽车偷工减料重灾区都在哪?



汽车噪音来源的一大部分,就是发动机噪音,而作为抑制这一部分噪音的一部分,发动机盖隔音棉便成了关键一环。发动机盖隔音棉,其实就是在发动机舱盖下方所铺垫的一层隔音棉,材质通常是铝箔+发泡阻燃材料,或者是塑料植绒+耐高温阻燃棉。



而其最大的作用无疑就是能阻断噪音源,通常声学泡沫层的隔绝,能有效吸收发动机舱机械共鸣噪音。使得传递到车厢内部的发动机噪音得到降低,驾乘环境更舒适,也就是常说的高级感。



除了隔音降噪以外,发动机盖隔音棉的另一称呼就是隔热棉,而作用则是通过铝镁合金层阻隔发动机热量向引擎盖的传递。虽然只是使得发动机盖没那么烫手,但带来的作用却是可以延缓机盖漆面的老化速度,保护发动机盖漆面。



有媒体曾经做过测试,在加装发动机隔音棉后,同样行驶时间内,发动机舱盖温度从53.6℃降为35.4℃。80km/h的时速下,噪音从71.8分贝降为了67.9分贝。无论是隔音还是隔热,隔音棉都有着明显的作用。



即使在网上只需几十块就能买到的材质,但在有些车型上却还是被舍弃。只不过,由于打开发动机舱盖就能查看,并且容易影响到一款车型的声誉,如今发动机盖隔音棉的减配行为已经大大减少了。



汽车异味的新闻我们见识多了,除了那些几万元的低价车型以外,不少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车,同样存在着异味过大的问题。而车内异味的元凶之一,就是最不起眼的就是在地板、车门内部的阻尼片。



汽车内的阻尼片通常有8~12片,而作用同样是为了隔音隔热。虽然阻尼片很少存在阉割的情况,只不过由于材质的原因,阻尼片分为沥青阻尼片,以及丁基橡胶、高分子树脂材质阻尼片。



其中,如今绝大多数车型上使用的都是沥青阻尼片,而沥青阻尼片含有苯并芘、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作为车内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也会助长有毒物质的浓度聚积。并且,沥青阻尼板在受热时会加剧有毒物质的挥发,也就是说在开车时受到的毒害最深。



而之所以沥青阻尼片仍然作为大多数车型的隔音隔热材质,原因也是在于成本。据悉,一辆车采用的沥青阻尼片面积大约为3平方米,重量为10公斤,成本为 50元~70元左右。

而如果使用环保材质,一辆车的成本需要增加100~130元,如果是一年100万辆的销量,成本则增加1~1.3亿元。因此,没有政策强制规定的情况下,很多车企并不愿意为此增加成本。



因此,虽然如今有环保无毒的丁基橡胶、高分子树脂材料材质,但实际上公开表示采用环保材质的车企并不多,例如DS、沃尔沃、领克、WEY等几家车企都主动宣称采用环保材质。



虽然大家对于独立悬架都情有独钟,但本身预算是在10万元价位的话,其实避免不了选到一台扭力梁后悬挂的车型。只不过,扭力梁本身还是有可操作空间的,比如对于防倾杆的减配。



如今扭力梁悬架由于在成本上有着优势,因此还在很多车型上大量使用,但为了进一步缩减成本,车企会选择把扭力梁里边的防倾杆给减配掉。对于城市驾驶而言,虽然很难感受到这样的区别,但实际上降低了操控性,在转弯时的侧倾也会更大。



而正面例子,就是一直以扭力梁著称的法系车。虽然是采用了扭力梁悬架,但法系车的底盘却很难成为调侃对象,而原因也是在于其底盘调校出色,能够媲美于独立悬架的水准。而这点,也离不开法系车后轮扭力梁悬架,都配置了横向防倾杆。



除了法系车以外,如今扭力梁后悬架加装防倾杆的车型并不多,从成本上考虑,车企为了追求极限操控而增加成本,倒不如把成本用在配置用料等方面。毕竟绝大多数车型都属于家用车,操控感基本无从谈起。



除了显而易见的发动机盖隔热棉外,发动机舱靠近前风挡的区域,同样都有铝箔隔热层,也被称为“防火墙”。前面说到,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高温,而高温除了向上传递到发动机舱盖以外,还有一部分就是向后传递。



这个区域作为发动机机舱内的高热聚集区,就需要通过隔热设计,防止热量过高造成电子线路短路,甚至自燃。而方法就是铝箔+隔热棉双层防护,通过隔热棉阻断热量,通过铝箔阻止燃烧。



只不过,如今不少车型只铺设了黑色的隔热棉质层,并未加装铝箔板隔热层。这样虽然能削减一部分成本,但如果汽车引擎一旦着火,防火墙并不能阻断火源烧向驾驶舱,很难保护乘客安全。



并且,与发动机舱隔音棉不同,由于防火墙位置是在发动机后方,因此后期加装的难度偏大,甚至需要抬发动机进行施工。因此,这一部分的偷工减料虽然日常影响不大,但也是铤而走险的一种举动。



以前网上的一大伪科学就是,汽车追尾自行车或者撞到一只鸡后保险杠的受损严重,被人认为是偷工减料。后来在逐渐的辟谣中,人们才得知前保险杠的“软弱”,实则是为了保护行人,以及为驾驶员提供缓冲吸能的特意行为。



但后保险杠不同,其面对的一般都是别的硬物,比如说追尾之类的。并且很多两厢车型或者是SUV尾部没有太大缓冲空间,所以本质上后防撞梁并不需要过软。但实际上,通过拆车会发现,不少低价车型的后防撞梁采用的都是塑料或是泡沫材质。



严格来说,这些只能被称之为防撞泡沫,而不能称之为防撞梁。在实际发生碰撞时,只能充当一部分吸能作用,但很容易造成尾部变形严重,甚至撞击力过大直接侵入到后排座椅中。

而能正常作用的防撞梁,材质通常都是铝合金或者是钢,其中铝合金的强度不仅更高,韧性更好,而且有一定的缓冲变形能力。在汽车轻量化的当下,铝合金后防撞钢梁也渐渐成为一种主流。



虽然在后保险杠的掩盖底下,很多人难以发现自己车上的后防撞梁是什么材质,但网上信息的公开,已经让不少人在网上购买铝合金自行加装了。对于国外就标配了前后防撞钢梁,可恰恰来到中国后,后防撞钢梁就缩水成为了防撞泡沫,无疑是把成本转移到车主身上。



网上吵得热火朝天的,更多是一些常见配置的阉割上,而对于这些隐藏在深处的减配行为,往往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如今竞争环境的激烈,已经让很多车型打起了价格战,通过更低的价格赢得更大的市场,不过,这也并不能成为偷工减料的挡箭牌。


    关注 玩车教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