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男子主义者的觉醒:我负责赚钱养家还不够吗?

 

学中华文化,就去四合院。...

“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恍然间听到这句话时,作为两个孩子爸爸的李国俊忽然一愣。“赚钱养家”,这不就是一直以来自己的样子吗?

只是,虽然“赚钱养家”了,还是阻挡不住家中很多问题的出现。

除了“赚钱养家”,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还能怎么做呢?现在的李国俊找到了答案。



李国俊(右上)和家人

(以下是李国俊的自述)

以前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其实是个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人。在我的概念里,我只要负责把工作做好、赚钱养家就够了,所以回到家里,我基本是什么都不做。



李国俊分享

“我赚钱养家,还不够吗?”

我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但是,我对教育孩子特别没有耐心。

比如,一言不合就“开骂”。女儿现在三岁,特别贪玩,她一不听话或是吃饭磨蹭,我就会吼她,严重时候甚至武力解决。

不敢想象,这样的粗暴的教育方式,长此以往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后遗症。

对待孩子是如此。

对待妻子又是如何?

谈到夫妻关系,我多少有些惭愧。这么多年来,我跟妻子的关系,表面上看似很和睦,但实际上,已经是千疮百孔。

以前,我就觉得家里的事情都是她应该做的,带小孩、做饭、收拾家务……我只要负责把钱赚到,能养家糊口就够了。

“妻子真的太不容易”

深刻反省后,我才真正看到妻子的付出,才懂得女人真的太不容易。带小孩子的艰辛比我在外头工作辛苦太多,但在之前,我从来没考虑这份不容易。

我来自云南,妻子来自广西。孩子出生后,我把妈妈接到我们身边,帮忙一起带小孩。但因为饮食习惯不同,妈妈和妻子做饭基本都是各做各的。

妻子偶尔会有一些抱怨,埋怨妈妈做饭时不给她做。以前,我完全不理解她的这些情绪,还常常“乱扣帽子”——是妈妈做的饭你不吃啊,这能怨谁?

觉察到妻子的不容易,也认识到我自己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的作用,我尝试着和妈妈沟通,解释妻子的家乡菜其实很简单,不用放辣椒,放点盐、酱油就可以。

妈妈知道后,也很体谅妻子。再做饭时,就会有意注意。

随着我主动迈出一步,在理解了妻子的基础上,推心置腹地跟妈妈沟通,原先看似不能解决、让人头疼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其实,问题不是被解决,真的是自己消失的。

现在,妻子和妈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

现在,只要一回到家,我就帮忙做饭、做家务。其他有什么事情我也会主动帮忙解决,整个家庭的氛围越来越好,大家一起,即便做很多事也不会觉得疲惫。

“教育孩子,我开始上‘道’”

跟妻子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时,关于教育孩子,我们也渐渐达成一致。慢慢的,我发现教育孩子也是有道的:

就拿玩手机这个事情来说,以前,孩子才3岁就每天抱着手机玩个不停。因为这个事情,我不知道生了多少气,甚至动手都不管用。

但当反求诸己,反思自己曾对孩子起到什么影响时,我恍然大悟。

女儿两岁时,我就一天到晚抱着手机看小说,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妻子同样,抱着手机刷抖音、逛网店。整个家庭氛围就是各玩各的手机。再看孩子现在的状态,我就完全理解了。

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当天,我就把手机的里的小说都删掉了,我和妻子商量好,以后在小孩面前,我们尽量不玩手机,而是多陪孩子做游戏、阅读、学习,转移孩子对手机的关注。

刚开始想把女儿手里的手机拿回来时,她很不情愿,不给玩就哭。

毕竟习惯已经形成很长一段时间了,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过来的。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定下规则:每天玩十分钟。

我和妻子做好榜样,很少或基本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等到孩子玩到快接近十分钟时,我们就会提醒,该把手机放下了。

我发现,当我们作为父母以身作则时,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

孩子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头疼,也是说了很多遍都不管用,就是磨蹭。

但后来我发现,孩子磨蹭,其实都是我们做家长的“催”出来的,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听取专业老师的建议,我们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在此基础上,调动她的积极性,以“约定”的方式协商解决问题。

我们买了沙漏,讲好时间规定,只要规定时间到了,不管吃没吃完,该收的时候就收。

用约定代替催促的方式,慢慢地就收到了很明显的反馈。现在,孩子吃饭速度变快了,吃的还挺干净。

很多时候,我们把自以为的好,强塞在孩子身上,孩子如果不接受,我们就生气甚至大发雷霆。其实,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作为父母,通过引导,潜移默化中将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传递给孩子,才能真正让孩子由心改变。

回到文章最初的问题。作为婚姻中的另一半,作为孩子父亲,责任绝不仅仅是赚钱养家。

幸福家庭是建设出来的。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宝藏,幸福家庭,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亦在其中。

祝福你,不仅能赚钱养家,更能与家人一起建设心灵品质,共同朝向真正幸福美满的家!
_


相关推荐
_

① 透过“小事”,看见“大事”

② “过去,我一直在学习,但很少有成长” 

③ 成长是一生的功课

(公众号转载请在下方留言ID,不要擅自修改)
(转载务必注明文章来源“致良知四合院”)
责编 | 
倪敬慈  
朗读 | 宋凯强
音频后期 |
 黄靖凯  排版 | 曾诗旸


    关注 致良知商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