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洋人赈灾,朝廷和百姓是如何选择的?

 

俱情愿饿死,不受洋人之赈...





清末光绪年间,在晋翼鲁豫陕一带,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灾饥荒,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曾国藩弟弟)上奏朝廷:“二百年不遇之灾!真真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灾害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历史上称这一旱灾为“丁戊奇荒”。冯小刚的电影《1942》想必大家都看过,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够惨吧?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一共有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也就是说,丁戊奇荒的严重程度是1942的数倍之多。



那么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中国从古至今灾荒有过很多,能谓之“奇荒”的却是屈指可数。

赈册所赈饥民约大小四百万,其死亡莫得而稽……诚自古未有之奇惨也

丁丑大旱成灾,翼民(指山西翼城)采食树皮草根尽,又宰羊犬等,卒至人相食,逾年饿死者大半

三年四年大旱,无麦禾,斗麦四五千钱,道殣相望,人相食,剥榆皮屑而咳吟啖之,人多黄瘦死,有坐守空屋待毙者

“人食榆皮槐叶殆尽,饿殍盈野,人至相食。”

木刻版画插图《吃人》《活骨》
如果不过度渲染人吃人、以及流民逃亡的恐怖经历,单纯用数据来看,这场灾难也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有一本清朝人回忆这场灾荒的书,名叫《晋灾泪尽图》,书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位来自南方的客人,路过山西的时候正好赶上这场灾荒,自己的老婆被活活饿死了,他忍不住嚎啕大哭,但是他身边的人立即把院门关上然后让他闭嘴,因为当时在街上已经有了抢尸而食的事发生,只要有人一哭,就有人知道这院子里死人了,马上就会有人来抢尸体吃。

那个死了老婆的人就问说那怎么办,身边的人说等到了夜里,咱们再把你老婆埋院子里让她入土为安,当天夜里,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尸体埋在院子里,生怕惊动抢尸人,等第二天天亮了他们再到院子里一看,院子里的尸体已经被人挖出来吃的只剩骨头了。
而且,这种事还不是个例……

面对这场世纪奇荒,清廷终于开始赈灾,可是腐朽没落的朝廷显得有心无力。波及千万人的灾荒,就算是放到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何况是当时的清政府,朝廷的国库早就空了,从上到下的贪腐享受如蛀虫般早已把大清啃噬得支离破碎。这时,列强们也开始伸手救济灾民,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援助。未料,洋人的一张张热脸贴到了大清的冷屁股上,他们的赈灾,没有感谢,没有配合,反而遭到极度阻拦,这是为什么?奇怪,不,不奇怪,见多了也就不奇怪了,原因你懂的。
图: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


举两个栗子,当时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曾前往总理衙门,表示日本民众愿意向山西饥民提供赈粮,而且这些粮食已经运抵天津,总理衙门的反馈是:“以山西转运艰难,力为劝阻。”啥意思?就是你们的好意,我代表灾民们心领了,把粮食运往山西路途太艰难了,所以这些赈粮我们还是不要了。

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人去山西赈灾,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河南学政将他们的行踪密报给朝廷说,这些人的居心“险不可测”,他们跑来赈灾,是想乘机收买人心,窥探我大清国的虚实。山西巡抚曾国荃很快就接到了谕旨,要他“婉为开导,设法劝阻”,将这些外国人劝离山西,因为“外国捐助名为善举,实则流弊滋多”,外国人来赈灾,看起来是善举,其实对朝廷有害。

图:李提摩太
洋人赈灾不仅朝廷有阻拦,来自民间的阻力同样很大。爱国的读书人和乡绅士大夫们心系天下,他们说:深惧敌国沽恩,异端借肆。意思很明了,他们担心洋人借着赈灾向民众布施恩惠,然后扩张洋人的信仰与思想。更有甚者,直言,饿死人是小事,被洋人诱去,那才是大事。

上层人抵夷,那饥饿中等待死亡的老百姓呢?灾民“俱情愿饿死,不受洋人之赈”现象频出。洋人发银子散粮食,他们不要,还怒斥是收买人心,是居心叵测,他们不能忘了自己是大清子民,没有大清,哪来的他们。他们非但不接受洋人的赈灾,而且还四处抹黑和污蔑洋人,是不怀好意是狼子野心,是要亡了他们的大清。他们对赈灾的洋人愤恨到咬牙切齿,宁全家死,不接夷物;宁食夷肉,不食夷粟!

最后,洋人和海外华侨绕过清政府,自己直接对接当地接头人,或者自己亲自赈灾,救助了无数思想不过关的灾民。

面对洋人赈灾,朝廷在面子和百姓生命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荒诞的是很多百姓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




相关文章


  • 从大逃港到大开放
  • 2019年了,中国真的摆脱粮食危机了吗?
  • 中国女性的艰苦岁月
  • 粮票的记忆
  • 纪录片《大堡小劳教》:妈妈,我要回家
  • 新华社老记者回忆录:三年饥荒岁月的记忆
  •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到底为了什么?
  • 朝鲜亲戚与我们一家
  • 有思想的韭菜都在这里!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关注 互联杂谈14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