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涉狱舆情,监狱官方请敢于发声!

 

你不坚强,没人替你勇敢!...



文 / 大墙小警

南风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





先说明一点,本文只对事,不对人,请勿对号入座。

今天的文章,源于某湃新闻几天前首发的一则报道,标题是《罪犯突然倒地死亡  某某监狱:没人打他,死因待检察结论》,随后,除了中新网、河北青年报等一些媒体转发外,微博上也有零星转发。

尽管没有形成较大的负面舆情,但时至今日,当事监狱没有发声,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回应,事件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基于此,也不便对事件本身过多评论。

而某湃新闻,毫无悬念的标题党,用“跟监狱没有任何关系”“没人打他”“特种兵退伍,身体一直很好”“李某华身体都是正常的”“两个小孩需要父爱”的春秋笔法,用常人不易察觉的手法带一种节奏,让读者潜意识的得出一种结论:李某华的死,监狱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不是蠢,是坏!不过,这也符合心惊肉跳、心潮澎湃之流的一贯尿性。

由于媒体单方面、甚至有意无意带节奏的报道,涉事监狱和主管部门的沉默,造成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给网民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一直以来,面对涉狱负面舆情,各地监狱、监狱主管部门,无论是线上线下的处置,都可谓乏善可陈,甚至一塌糊涂。更多的则是鸵鸟心态,选择沉默,“坚信”负面舆情总会过去的,过去了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但凡发生涉监狱负面舆情,监狱似乎只有被媒体、公众按在地上摩擦的份,丝毫没有完善的处置流程,更别说有较好的处置结果了。监狱在公众心中原本就不甚好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就在一次次的舆情事件中一点点丧失殆尽。

究其原因,小警以为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网络日益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监狱越来越开放,人们对监狱工作较之前越来越关注的当下,各级领导、主官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总认为舆情事件离自己很远,普遍缺乏舆情危机意识。

二是缺乏成熟有效的舆情处置机制和应对方法,尽管系统内不少单位制定有所谓的舆情处置预案,甚至各类舆情处置的规章制度一应俱全,但往往也只是停留在文件上,或者仅仅用于应付上级检查而已。不在实践中历练,不在实战中锻炼队伍,提升处置能力,说的再多也是纸上谈兵。

三是专家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系统内熟悉网络、懂得宣传、深谙网络舆情规律的专业人才少,而且各级领导都没有对监狱舆情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每个网民都是“自媒体”。除了重大突发公共舆情事件之外,大大小小的涉警(此处指公安系统)舆情可谓经常发生。纵观公安系统的舆情处置,不能说每一起都处置的十分完美,但大多都可圈可点。这样的处置水平和方法以及较好的处置结果,正是在不断的实战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锻炼提升的。

如果做不到未雨绸缪,等到出了大的舆情时间,临时抱佛脚,或者寄希望有关部门,到头来只能是一塌糊涂。同公安系统相比,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只能是三轮车追汽车,越追越远。

监狱安全从最初的罪犯不脱逃、没有非正常死亡的监管安全,生产安全,到现在的监管安全、生产安全、队伍安全、食品安全、舆情安全,可以看到,舆情安全也是监狱安全的一项主要内容。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对具体业务范畴的安全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对舆情安全却选择性忽视。

监狱舆情工作,往小处说,事关监狱形象,监狱执法公信力,往大了说,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各级领导主官逢会必讲提高政治站位,张口闭口政治站位,如果不能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的高度,不从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层面看待问题,仅仅拘泥纠结于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陈规陋习,以“大墙思维”狭隘的看待问题,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写此文之前,小警统计了一下目前省级层面的政务新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建设情况,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开通有官方网站的30个,开通微信公众号的28个,开通政务微博的仅有17个。有3个省份无微信公众号、无微博。(小警注:手工统计,数据不一定十分准确;网站暂列新媒体;抖音、快手等暂未统计。)

梳理近几年发生的涉监狱舆情事件,发现一个规律:要么不发声、不回应,要么在官方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发一则情况通报完事,而利用微博来回应公众关切,处置舆情的几乎没有。

网站主要用来政务信息公开;微信公众号简单易用,并且评论可控;微博具有很强的实效性、灵活性,特别是因其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而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传播性。也许正是基于此原因,很多领导主官有顾虑,担心因微博引发舆情,而选择了不开微博,以为不开微博,不发微博就不会有舆情。

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也是把舆论阵地拱手让出去的低级做法。

发生舆情事件,官方发不发声,说到底是主体职责担不担的问题,是舆论阵地要不要的问题。

还有一种现象,负面舆情一旦发生,不少地方官方的习惯是,把辛辛苦苦写好的稿子提供给媒体或组织媒体去采访,请媒体替官方发(有没有打仗军队不上让老百姓上的即视感),而官方闭嘴,坚决不发声。甚至有不少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同心惊肉跳、心潮澎湃之流的媒体“合作”,依赖这类媒体来平息舆情,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

发生负面舆情,官方失语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能力不足,二是怕或者是怂。各级领导主官以为不发声,舆情自然会降温,实则不然。

官方失语并不会降低关注度,反而可能错失引导舆论机会。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想隐瞒信息难度非常大,一件有较大影响的负面事件发生后,信息必然会在网上传播,官方如果不发,自然有网民、媒体来填补空白,而这其中有大肆渲染的、有传播谣言的、有歪带节奏的。所以,官方不发其实就是主动缴械投降,就是放弃阵地,任由网民、媒体发挥。

官方失声失语—舆论阵地失守—负面形象固化—形象损失殆尽。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事件上,不管事件真相如何,既然网上已经曝出,官方站出来回应一下,说上几句,也是一种态度,也是责任和担当的体现。

最后送给那些失语的官方一句话:你不坚强,没人替你勇敢!

注:部分内容来自微信公众警长说事,在此致谢。


    关注 大墙小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