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出手,季季9.9!这神作我心服口服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文 | 十点电影原创
“叮。”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弹幕,瞬间满屏。
“已查收”、“来啦来啦、“回来了”、“终于等到你”……

没错,那个“萌萌哒”“会说话”的国宝,它终于回来了——


还记得两年前十点君推荐的它吗?

每集5分钟,顶级泡面番。
部部9.9的泡面番?真没见过。

语言稳中带皮,诙谐幽默。

上一秒还在调侃,“乍一看,会觉得这是一只蹲着的狗。”

下一秒就一本正经,画风突变。


剧情短平快,节奏又轻巧,时不时就来个表情包。
但别误会了,人家演员可是重量级的。

从3856268件里选出来的100余件国宝,穿梭于时光河流,贯穿上下8000年。

从第一季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壶,到第二季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

此时,终于抵达华夏历史上最光芒万丈的时代。

魏晋隋唐。

大唐的故事,终究要大唐来讲。

但同一个大唐,在每个人的眼中,却有万种风情。

比如,在大唐形象代言人“唐代侍女俑”眼里。

大唐,气度悠然,又五彩斑斓。

只瞧瞧人家贵族人家的小丫鬟。
一千多年前的“你”,和一千多年后的我们,隔空对话。
诶诶诶这个央视的旁白怎么回事?

怎么把老妹儿的心里话都说出去了?

大唐女孩儿们的美,能美得花样百出。

因为她们有太多选择:

堕马髻,倭堕髻,双螺髻,双环望仙髻……
妆容之复杂,半点不比现代人逊色。
瞧,咱们大唐妆面,是不是也美美哒?

更可仗剑行侠,骑马球,游山间。
对于大唐的妹子来说,单一句“以胖为美”,都是单调了。

在跨越千年的对话中,我们才知道:

初唐不胖,晚唐臃肿,即便是盛唐也不都是以胖为美。
大唐之大,大在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胖就扎心?不。

美,也能美出万千姿态与生机。

当然除了你,也有“他”。

长安城里的仕女可以对美妆服饰侃侃而谈。

连远在边疆的南昌录事官郭文智,也有一兜子本土八卦韵事要讲:
别看咱这地方小。

什么丝绸之路,火焰山,玄奘取经,西游记,吐鲁番……
上个本地热门,动辄大唐热搜,那都少不了!

毕竟,咱这儿有著名舞女:
还有知名市场:
大唐时期,贸易货物,商队往来。

狐裘驼靴葡萄干哈密瓜果子……先擦擦口水。
瓜甜,包熟,那吃瓜群众肯定得有。


贸易争端,欠人钱财。

等等,怎么还有谋财害命的传言?



别急,翻翻文书唐律,都让录事官给你掰扯清楚。
虽然岁月侵染,将当时的风土人情,化作泥俑。

但一件件国宝,最终还是他们背后,那些活生生的人,事,和时代的证明。

在《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每一桩旧事,每一个故人,都有着自己的口吻。

长安仕女与当代女性,隔千年对话。

高昌录事官回溯过去,自问自答。

更有考古工作者和铸造者融为一体,凝视着那些原本完整,却在千年风雨中经受累累损伤的佛像。
在漫长的修复、保存和掩藏中,

那些曾经凝视着他们的人,也与佛像一起,成为了历史的部分碎片。
世俗烟火之上,更有超脱凡尘的飞天。
一千六百五十余年,二百七十多个洞窟,四千五百多身形象。

都是“我们”。

在拟人化的处理方式下,国宝不仅会动,会言语。

更会载歌载舞,谈笑风生,甚至为创造者、为时代“代言”,被赋予了真正的灵魂。
可以说是真正的“会说话”了。

不过,在会说话这事上,仍然有人不服。

谁?

名声够响亮:“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怎么,论语言文字这事儿,还有人更牛吗?

别急,不只有灵魂画作,更有锦上添花。
展开“天下第一行书”这件国宝。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树影摇动,流觞曲水,对谈嘈杂,似乎皆在耳边。

开头下笔徐徐,只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一道来。
胸有豪情,将人世变化,情随事迁,恨不得一笔写尽。
写至死生之事,一句“悲夫”,慨叹洒落纸上。
甚至连小瓢虫都被他胸中气势所惊,骤然腾飞。

似乎我们就这么握着王羲之的笔,

魂寄所托,泼墨挥毫,书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制作团队通过大数据算法,模拟王羲之书法真迹,生是用动画特效,做出了VR效果。

连笔误修改都进行细致还原。

据悉,仅仅这5分钟的特效,就花了一年时间。

精工细作,连一秒钟都是金贵,非得0.5倍速观看,才能细品。

这就不怪观众,连少了五秒钟都斤斤计较:
在第三季中,“让国宝说话”,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画面。

一幅《洛神赋图》,仔细听,

水声、风声、洛神环佩玎珰,都在耳边。
一只银鎏金论语玉烛⻳形酒筹筒,也有故事:

觥筹交错,更有三个酒鬼,念出“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是谁?自然是岑夫子、丹丘生,还有李太白《将进酒》的名场面。

眼睛还细品着缠枝纹、莲花盖。
耳边,已经传来大唐声。

这正是文物的意义:

一支步摇,一套茶具,或是出自帝王枕畔,或是出入寻常百姓家。

但它们终究是穿越千年的日常生活用品,又为何让我们对它爱得深沉?

只要我们注视着它,就能从它们身上,看见中华文化雄伟壮阔的气魄精魂。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花树状金步摇》分集导演丁曼文说:

“这些器物,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的大大小小的透镜。如果角度适合、调焦得当,站在万千年之外,仍能看见不因岁月流逝而消退的美的光芒。”

你看,只要调好历史的焦距,细细品味。

哪怕只有短短五分钟,都会被震撼。

为什么?

因为华夏精神,从来没有任时光荏苒而褪色。

此时我们发现,它,仍然光芒万丈。






    关注 十点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