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的你|泪水之城,耶路撒冷!

 

地中海东岸的犹地亚山并不高,海拔不到800米,但是这座山所承载的城市,却在世界很多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她就是圣城耶路撒冷。...





框哥说:“地中海东岸的犹地亚山并不高,海拔不到800米,但是这座山所承载的城市,却在世界很多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她就是圣城耶路撒冷。最近,黄框带着歌手郝云探访了这座用泪水和信仰铸就起来的城市。

(Fans互动请加微信号:huangkuangdili)
撰文:韩冲
摄影:刘翔、李翀

俯瞰耶路撒冷金顶
圣墓大教堂

圣墓大教堂外墙上教徒刻下的痕迹

在橄榄山上俯瞰耶路撒冷,最显眼的建筑莫过于萨赫莱清真寺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顶”。在萨赫莱清真寺里面,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登天接受“天启”的地方,被亿万穆斯林奉为圣地。而在萨赫莱清真寺下方不远,一面长着零星蓬蒿的高墙下,犹太人虔诚地诵读着经文,扭动着身体,有些犹太人则不远万里,将自己的愿望与对神的问候写在纸条上,小心翼翼地塞进西墙的凹槽与缝隙中,这面承载着无数苦难与希冀的残垣,就是犹太人心中的圣地——哭墙。沿着哭墙的地下部分一路往北走,当在出口重见天日的时候,一座教堂赫然眼前,在这里,也就开始了基督教“苦路”的第一站,经常能看到虔诚的基督徒头戴荆棘冠,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重走耶稣当年的受难之路。跟着他们来到苦路的最后四站,就是著名的圣墓教堂了,相传耶稣在这里被钉上十字架,而后又是在这里复活。走进由阿拉伯人掌管钥匙的教堂门,在烛火摇曳,烟雾萦绕,或庄严肃穆的圣歌声中,游客们半跪着抚摸耶稣洗尸板,可能指尖还残存着上面的香气,而一墙之隔,奥马尔清真寺的诵经声每天也准时响起……

大名鼎鼎的圆顶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三大宗教的圣石就在这里。而这里目前属约旦管辖。


阿克萨清真寺外


郝云在马萨达遗址


这样的景象,恐怕是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不会出现的。共同尊崇亚伯拉罕为先知的三大宗教共享着一块圣地,在一座一平方公里大小的石头城里,相互依存。

老城区一瞥
宽阔的雅法街上,正午的阳光滚烫灼热,映着圣城建筑特有的淡黄色,刺得人睁不开眼,保守正统的犹太教徒依然如每日一般,穿着黑色的长衣长裤,白色衬衫,即便那宽沿的帽子也材质厚重,想必无法带来一点清凉慰藉,教徒的妻子们则用头巾一丝不苟地将头发盘起,在这里经常能看到她们独立倔强地推着大号的婴儿车,轻声斥责跟在她身后打闹的孩子们。每当有一辆造型摩登的轻轨列车从两侧老城般的建筑中悄无声息的穿过,看着他们如往常一样,透过车窗面色沉静的看着窗外,我都无法摆脱那种穿越感。坐在轻轨列车上继续穿行,路过新门,沿着老城的城墙根儿行到精美的大马士革门,上来了一些穿着黑袍的阿拉伯妇女,围着花头巾好奇地打量着你这个亚洲面孔;姑娘们时而笑作一团,而这时候谁都不会想起轻轨正在沿着当年联合国分治决议的分割线行驶,把耶路撒冷曾分为东西两部分。你两侧车窗的相似的风景有无法言说的意味,以前把耶路撒冷一分为二的“国界线”,变成了一条轻轨线,又将东西耶路撒冷合二为一,成为了一座不可分割的城市。两侧车窗相似的风景让人回味。




耶路撒冷老城区的犹太家庭
东耶路撒冷有许多巴勒斯坦人。比起原先以色列人居多的西耶路撒冷,这里的基础设施相比之下显得薄弱。有人曾半开玩笑说,在耶路撒冷如何区别以色列人住的社区和巴勒斯坦人住的社区,一般看楼顶的热水器的颜色就可以了,白的就是犹太人社区,黑色的就是巴勒斯坦人社区,因为白的更贵一些。虽然两个民族的矛盾和冲突不断,但是在这样的局势中,生活仍在继续。


郝云在马萨达遗址


生活在一座城市的平民们,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我的犹太人朋友丹尼每次前往老城的时候,都要跟在雅法门附近的巴扎里开店的老朋友哈桑聊上几句,哈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老城,是巴勒斯坦人,在老城的巴扎有一家不小的商店,向往来的游客出售旅游纪念品。丹尼说:“哈桑是一位很和善的巴勒斯坦人,我也是很多年的老朋友,像我们这样的朋友,在这座城里还有很多。”在耶路撒冷生活的很多百姓,就像丹尼和哈桑一样,虽然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但是依旧可以成为好朋友,在一座城市里享受安宁的生活。在没有冲突的日子里,大马士革门还如往日一般热闹,贩卖小商品的商人、卖菜的巴勒斯坦妇女还在那里摆摊吆喝着,穿着礼服带着宽沿礼帽的正统犹太教徒也从大马士革门出入,也会去买巴勒斯坦人的东西。虽然就像上文说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看似尖锐的矛盾,但是事实已经是,他们正在这座小城里共生着,谁也不应该离开。

老城区罗马大道遗址一隅

耶路撒冷老城区街道

耶路撒冷老城区城墙

刚来耶路撒冷的时候,首先强烈感受到的是他们之间的差异,犹太人的安息日,阿拉伯人的主麻日,阿拉伯人的灰布长袍,犹太人的宽沿帽,犹太人的大卫星,伊斯兰的新月……但时间一久,这些差异所带来的新鲜体验都变淡时,他们之间的共性就在不知不觉中显现出来,而这些差异往往是因为某些共性,比如,对宗教的虔诚。还记得一年冬天耶路撒冷下了极大的雪,气温骤降,恰好那天赶上了安息日,按照教规,不可以碰电不能生火,我和爱人看着窗外,心里难免有疑问“他们还要守教规吗?条件这么极端,或许就不会了吧。”太阳落山后,如之前无数个安息日一样,他们的房间没有亮起灯。
参观老城遗迹的犹太极端教派家庭


耶稣在受难路中留下的手印


耶路撒冷的香料十分出名
一日去朋友家聊天做客,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从朋友家出来吓了一跳,仔细看才发现是一个阿拉伯人在跪地祈祷,朋友说他的工作是送报纸,时间少任务重,但唱经声响起,便一如往常,确实如此。去舒克菜市场多是阿拉伯商贩,一次买菜挑好了东西,转头老板不见了,怎么叫也没人应,旁边的人对我说他在做礼拜。而到周五的时候,犹太教徒就会在菜市场的街口吹起安息日的号角,阿拉伯商贩就会抓紧最后几分钟买东西,那些正统教徒就会与他们争论,矛盾这时候又不可避免。

耶路撒冷著名西墙(哭墙)

大卫王城遗址


正是由于他们这种差异和共融,在犹太人里出现了两种力量,左派和右派,可以说耶路撒冷人都有自己坚定的政治观点,他们或极端或温和,但都很难被左右。我的犹太房东早已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做物业管理,一年只来一次,收房租签合同检查房子,兼具犹太人的精明和美国人的开放,一次突然到访,一个劲儿抱歉说没有提前联系,问我最近有没有政府给她寄的信,我问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她说是关于大选的信,那信上写了这个社区的人可以到哪里投票之类,又说她刚到耶路撒冷没多久,这次回来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投票,看到我震惊的表情,她神秘兮兮地告诉我她要把票投给左派,说罢灿然一笑,走时叮嘱我如果信到了一定要通知她。我受如此重托,每天检查信箱,几天后她如愿以偿地投了票,当天就飞走了。最后大选结果出来的时候,以色列人投票的比例将近百分之八十。走在耶路撒冷繁华的雅法路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想来这路上与我擦肩而过的人中,十有八九,甚至如房东一样不远万里,坚定而又自豪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力量让人敬畏。

耶路撒冷老城区街景



郝云与老城区国民护卫队员合影
  终于,内塔尼亚胡将再次担任总理,由于没有了左派力量的牵制,他可能会采取对犹太人而言更加强有力的保护政策。巴勒斯坦人似乎更加担心,但对于以色列人而言,也许一个强有力的保护就在眼前了。而至于耶路撒冷,回看历史,圣城一次次在战火中重生。经历了犹太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等民族的治理和建设之后,如今的耶路撒冷已经成为多民族融合的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定居于此,与原来在这里居住的阿拉伯人共同生活。矛盾与冲突固然存在,但转念再看,也正是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影响,促进了他们的交流和融合,成就出这样一座融合、共生的圣城。
西墙隧道中的城墙遗迹


郝云在罗马大道遗址


如果没有纷争,多种族宗教信仰的人们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而神圣的城市里,那将是多么理想的一幅图景!新的大选结果为世界所关注,大获全胜的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又会把这座复杂又圣洁的城引向哪里?我不愿悲观地去看待它的未来。毕竟共生对于他们来说是要直面而且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事情,至于融合,恐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郝云在橄榄山
在这座美丽而又苦难的圣城生活了两年多,我经常会思考,是什么东西让这座城市具有如此的魅力,让各种力量数千年来一直想将她收入囊中?也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拜倒在她的面前,流连忘返?我想,这不仅是她悠久苦难的历史积淀,更多的是对信仰的虔诚和敬畏。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儿,我不愿思索政治,我只希望圣城能得到敬畏她的人们的爱护,能拥有安宁的早晨。当温暖的阳光照耀金顶、哭墙和圣墓教堂金色十字架的时候,这座金色城市里的人们,有着自由的祈祷,在结束祈祷之后,都有着自由的生活。

=============================

插播一句,【冲动—2015郝云北京演唱会】本月28号(周六)即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开唱啦,喜欢这位有才又有颜的唱作歌手的朋友别忘了去跟着high一把哦!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将世界收入囊中!


    关注 国家地理中文网暨华夏地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