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知识专栏】希西家王--靠耶和华得胜的战役

 

王下十八:13-16“13希西家王(Hezekiah715-687/686BC)十四年,亚述王...



王下十八:13 - 16

“13希西家王(Hezekiah 715-687/686BC)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 king of  Assyria,705-681BC))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

14犹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Lachish)去见亚述王说:‘我有罪了!求你离开我,凡你罚我的,我必承当。’于是,亚述王罚犹大王希西家银子三百他连得(talents),金子三十他连得(talents)。

15希西家就把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银子都给了他。

16那时,犹大王希西家将耶和华殿门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来,给了亚述王。”

在尼尼微皇宫中的墙壁上一副石刻浮雕壁画,西拿基立坐在王位上审视从拉吉获得的战利品
泰勒棱柱(The Taylor Prism and Sennacherib Prism 691BC)


“希西家王(Hezekiah 715-687/686BC)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 king of  Assyria,705-681BC))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

希西家在位后,就乘这时机背叛亚述(王下十八:7),成功摆脱不再作亚述的附庸国。701BC,西拿基立带军南下,攻打西顿、亚耳拔、亚扪、摩押、以东、亚实突、亚实基伦、以革伦和约帕等地,还说他攻打希西家,攻下四十六座驻防城,“把他关在耶路撒冷的王城里,他就像笼中之鸟一样。”但没有征服耶路撒冷,就像《列王纪》所记录的。

整场战役被刻在西拿基立的泰勒棱柱(The  Taylor Prism and Sennacherib Prism  691BC,看下图)。西拿基立的泰勒陵柱为希伯来历史提供了最广泛的例证,因为它是从敌方的观点来讲述的。我把 Prof Alan Millard 《圣经考古大发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所撰写的一篇有关泰勒棱柱的文章抄录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橱窗里,立着一个中空的棕色棱柱,每一面上都整齐地排列着一行接一行的楔形文字。这个看起来单调乏味的陶器,高度几乎达到了37.5厘米,是众多记载公元前705  --  公元前681年统治亚述的西拿基立王成功政绩的铭文之一。

1830年,英国驻巴格达政治代表泰勒上校(Colonel  Taylor)在尼尼微得到了这个样品;1855年,它进入大英博物馆,被人们通称为“泰勒棱柱”。

亚述的国王会将这样的记载埋藏在他们所建造或整修的寺庙、宫殿和城门地基下。他们希望后继者会在适当的时候发现和阅读,并且认识到他们曾经是何等伟大的人物。用这种方式,人们就会记住像西拿基立这样的国王。这也解释了“泰勒棱柱”上的铭文为何使用那种非常狂妄自负的语气;它们所讲述的就是国王的勇敢、他所赢得的胜利、他所处死的仇敌以及他带回家的战利品。

乍一看,这些国王似乎非常喧嚣、恃强凌弱,就像帝国主义者一样,但更加谨慎的研究表明他们并非如此。他们常常为自己发动战争辩护,声言他们争战是因为他们的民族之神吩咐要如此行,同时他们争战也常常是为了镇压背叛的臣民及其国王。这就是“泰勒棱柱”所描述的西拿基立发动所有战争的理由。

这位亚述王讲述了他在公元前701年沿着地中海海岸前行的情形,他一路上杀兵斩将,当地各王都在他面前俯首称臣。最后,他抵达了非利士人的地方,也就是以色列和犹大的西南部。

有一个亚实基伦(Ashkelon)的国王拒绝投降,于是西拿基立废了他,并将其全家都带到亚述。另一个曾经统治亚实基伦的男人在亚述的保护下被立为王。

另一座非利士人的城市以革伦(Ekron)也开始反抗。在此之前,城中的一些市民捆绑了忠于亚述的国王,把他交给耶路撒冷的犹大王希西家。

这些反抗者请求埃及的援助,但亚述军队赢得了伊利提基(Eltekeh)战役,以革伦沦陷。西拿基立处死了反抗者的首领,将支持者下在监狱,却将其余的人释放,并让曾经监禁在耶路撒冷的国王官复原职。

虽然西拿基立的铭文一件接一件地描述了这些事件,但是以革伦国王被释放这件事,可能只会发生在战役进入最后阶段之后。

还有一个反抗的国王就是犹大王希西家。显然,他是起义的领袖,仍然在他的首府耶路撒冷坚持抵抗。西拿基立占领了犹大全地,包围了耶路撒冷。他的记载中讲述了这个故事(参下文《就像笼中之鸟》)。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虽然西拿基立的部队包围了耶路撒冷,以至于无人能够从城里进出,但是没有记录表明他们对耶路撒冷发起过任何进攻,就像他们对那“46个有坚固城墙的城镇”或者其他反叛城市一样。西拿基立声言希西家屈服于他,向他大大进贡,但是他没有提及他的士兵进入耶路撒冷或他亲自与希西家交锋的情况。

最醒目的事实在最后,希西家差遣他的使者将所有贡物送给了住在尼尼微的西拿基立。这些贡物并不是亚述军队按照通常方式在得胜之后带回家的。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虽然西拿基立的部队包围了耶路撒冷,以至于无人能够从城里进出,但是没有记录表明他们对耶路撒冷发起过任何进攻,就像他们对那“46个有坚固城墙的城镇”或者其他反叛城市一样。西拿基立声言希西家屈服于他,向他大大进贡,但是他没有提及他的士兵进入耶路撒冷或他亲自与希西家交锋的情况。。

最醒目的事实在最后,希西家差遣他的使者将所有贡物送给了住在尼尼微的西拿基立。这些贡物并不是亚述军队按照通常方式在得胜之后带回家的。

根据希伯来作者的叙述,西拿基立恐吓耶路撒冷,试图说服其中的居民打开城门,并且试图威胁希西家投降,但是没有得逞。耶路撒冷仍然完好无损,因为希西家透过先知以赛亚从神那里得到了保证,这激励他继续抵抗,而且他没有被征服!

一句有名的经文叙述了希伯来历史学家的解释:

“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列王记下》十九:35,36)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无法知道,但是对于这一场使亚述人发起战役半途而废的大灾难的叙述,我们没有充足理由怀疑。西拿基立不会记载大灾难让后继者阅读,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会使他名誉扫地。

亚述军队的势力突然直线下降,导致了快速撤军,这一点能够解释西拿基立为什么没有声言他夺取了耶路撒冷,以及他为什么在尼尼微接受了希西家透过使者所表达的投降。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表明了西拿基立没有攻取耶路撒冷。他的尼尼微宫殿里,有一个房间是用有雕刻的厚石板所装饰。上面的图案显示了在犹大的战役。当时,他们所关心的是攻取一座城市,但这座城市不是耶路撒冷,而是南部的要塞拉吉。如果亚述人攻取了耶路撒冷,宫殿的墙壁上就应该有关于这一胜利的特写,但是没有,反而拉吉成了突出的部分。

西拿基立的“泰勒棱柱”以及与之相似的石碑,为希伯来历史提供了最广泛的例证,因为它是从敌方的观点来讲述的。它与《圣经》上的叙述很相似,这对于帮助理解《圣经》非常有价值。



主前 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攻取拉吉的实况
(在尼尼微皇宫中的墙壁上一副石刻浮雕壁画)


    关注 圣启恒国度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