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Asia 告诉我们:VR/AR在中国,处处冒新芽!

 

1935年,小说家StanleyG.Weinbaum在短篇故事“皮格马列翁的眼镜”中描述了一款虚拟现实的眼镜……而2016年的今天,正在举办中的本届CESAsia上,虚拟现实,再一次获得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本土力量。...





1935 年,短篇故事“皮格马列翁的眼镜”中描述了一款虚拟现实的眼镜,被认为是世界上率先提出虚拟现实概念的作品,故事中描述了以眼镜为基础,包括视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沉浸式体验的虚拟现实概念……”而2016年正举办的本届CES Asia上,虚拟现实,再一次获得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展现出蓬勃发展中的本土力量。《管理视野》第五期走访了国内多家业内先锋,以二十余页多篇文章多维描摹了VR/AR产业,打造了“VR,魅力新世界”的专题。以下分享给大家其中的一篇节选,对全文或更多杂志文章有兴趣,就请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来订阅杂志吧。

- 思维构架未来 -


自从2014 年Facebook 以20 亿美元收购Oculus 之后,全球的科技巨擘都剑指VR 市场,三星、索尼、HTC、微软纷纷研发可以搭载自身技术优势的VR 产品,其中几家先后将于今年上半年推出消费者版的眼镜。虚拟现实,这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带有魔幻色彩的黑科技,似乎已经到了触手可及的时候。忽如一夜春风来,VR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头,目前在国内已经涌现出了200 多家虚拟现实领域的公司和创业项目。

专注于做移动VR 的焰火工坊是这群弄潮儿中的一员。2014 年创立,3 位合伙人,30 人不到的团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护城河,我们的护城河是时间窗口和软件。” 焰火工坊的CEO 娄池这样定义自己。作为腾讯科技频道曾经的副主编,娄池比正常人对于虚拟现实产业拥有更敏锐的嗅觉,这是他们的时间窗口。而与同事前数码频道主编张闯和极客王明杨的结盟,则奠定了其公司的基因:技术导向——做软件。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王明杨的另一重身份:暴风魔镜早期的软件开发负责人。魔镜当年因为测试手机时CPU 和GPU(显示芯片)过载导致烧机,最终没有采用王明杨的3D UI 设计和360 度环绕的影视选择界面,而选择了2D UI 和非头部交互的外置手柄控制器。这让王明杨发现了自己与老板冯鑫 “快速占领市场”的理念不同,继而退出了日后一战成名的暴风魔镜。创立焰火工坊后,身为CTO 的他最先做的是系统和应用软件,而软件的核心是算法,通过自写算法,焰火构建起自己的VR 系统,实现了低延迟(低于20ms)和与硬件的最佳适配服务。在此基础,为了解决内容市场的技术开发难点,他们又做了提供给内容制作商的虚拟播放器和VR 游戏SDK(软件开发工具包)。通过对基础语言编程和系统底层的深耕,焰火工坊被业内评价为目前国内做软件最强的VR 初创企业之一。

日前,焰火还推出了自己的VR 眼镜——“极幕-1”,在发布会上王明杨宣称这是中国首款内置高性能陀螺仪及交互按键的移动VR设备,不仅采用了3D界面,还内嵌交互按键,当初的想法最终得以实现。

“平台型创业公司”,是现在焰火的定位。硬件+ 软件+ 内容+ 解决方案,焰火打造了一个资源型平台,以降低延迟算法和软件开发工具为核心,它的VR 系统支撑起了一个生态。相较于单向线性的产业链而言,生态圈更闭合、也更联动。VR 内容商向VR 平台提供内容,VR 内容通过设备传递给用户,用户通过支付渠道付费,内容平台与内容商进行收入分成,这是最基本的完整生态。在这个生态圈中,用户是核心,体验优良的设备和应用、支持不断供给的软件、优质的内容、成熟的平台,缺一不可。在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生态圈的概念嫁接业务时,其本身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而趋于成型的互联网则为其与关联产业提供了更加完整融合的生态环境。

在国内, VR 虽尚处于萌芽期,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在硬件、软件、内容及分发平台各个方向上都汇集了不少公司。虽然受到资本热捧,却至今仍没有出现一个与国际标准匹配的头显设备,也没有出现一个所谓的“杀手级应用”普及消费端。目前,很多上市公司投资VR 都热衷于构建“VR 生态圈”这一概念,本质却是围绕其主营业务与VR 公司合作或直接入股甚至收购,依靠其提供技术和产品以丰富自己的服务。事实上,在VR 本身的生态构成中,各个组件都只是襁褓中的婴儿,到处有缺口,到处是新芽。

在娄池看来,在国内VR 现有的生态中,PC 外置头盔缺内容,移动端眼镜盒子缺硬件、一体机缺手机厂商配合、交互方式缺通用标准,此外,更重要的,行业缺人才。所谓“生态圈”,连最基础的体验设备还没有条件抵达C 端,更遑论内容?也许构建生态圈的愿景是好的,但在经历了上世纪60 和90 年代的两次热潮终究因体验鸡肋而潮落后,在VR 这一新生产业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招来资本的关注和媒体的热炒,不知是福还是祸?放眼全球,正在积极构建VR 生态的全是有份量的国际巨头。Facebook 在天价收购Oculus 之后,又投资了多家与VR 相关的科技公司,并着力打造应用平台,形成了硬件(Oculus Rift、Touch)+ 内容(各大内容供应商,Oculus Store)+ 社交(Facebook)为核心的生态闭环。Google也在积极布局硬件和内容平台,曾以5.42亿美元领投增强现实(AR)独角兽公司Magic Leap。Magic Leap 显然吸取了老股东Google 上一代产品Google Glass 的教训,在没有足够分量的杀手级应用之前,尚未发布任何产品。以目前所披露的消息来看,这家公司正着重于解决光学成像的技术研发。今年2 月2 日,这家“概念”公司已实现总额近14 亿美元三轮融资。虽说各家的VR 生态系统还远称不上完善,但各家都在致力于解决技术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初只是专注做软件和平台的焰火工坊违背初衷做了VR眼镜。这其实是对于目前市场没有合格产品的无奈之举。虽然市面上出现了不少VR 显示头戴设备,有些产品迭代频繁,但符合标准的很少:“在中国市场上,有超过100 个不同形态的VR 眼镜盒子产品,但主流都是把Google 的CardBoard 做成塑料材质,再通过炫目的外观设计推向市场,并未解决光学、输入体验、视野、外设环境的沉浸式体验问题。”娄池对于行业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树立行业标准,以三星的Gear VR 为标杆,是他创业以来一直主张的态度。之所以给焰火工坊研发的眼镜取名“极幕-1”,也是因为他自认为目前还比不上Gear VR。

相对于PC 端,娄池更看好便宜和使用时间碎片化的移动VR。如今,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类娱乐的终端,但关键技术门槛高、开发效率较低、硬件产品无统一标准和体验仍然是制约移动VR 普及的硬伤。即便目前在国内已经有超过200 家虚拟现实领域的公司和创业项目,却并未解决VR 影视和游戏场景下,因画面延迟超过20 毫秒造成的“晕眩症“,就更不要提涉及安卓底层的优化。

其实,国际市场对于技术标准早有定义,根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VR 技术包括四项关键指标:屏幕刷新率、屏幕分辨率、延迟率和设备计算能力。以VR延迟率为例,指的是从用户运动开始到相应画面显示到屏幕上所花的时间,其中间要经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图像、输出等一系列过程,每次处理都要耗费时间,国际上对延迟率的标准定在19.3ms 以内,否则会有很明显的拖影感,这也就是为什么体验头显设备总是有模糊和眩晕感的来源。降低延迟率需要硬件厂家、操作系统、游戏开发者的共同努力。在目前所发布的VR 头显设备中, Oculus Rift、HTCVive、PS VR 等领先厂商的消费者版本参数都大同小异,且都在标准之上。而国内硬件厂商大多还停留在移植概念的阶段,真正致力于攻克技术难关的很少。用娄池的话说:“我们空把延迟的事情解决了,但是发现市场中没有一个硬件能跑。”

焰火工坊下一步计划是开发自己的游戏引擎,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延迟率,也为开发商提供更系统的服务。而引擎的优化需要GPU(显示芯片)的支持,所以,在不远的未来焰火工坊依然可能遭遇硬件的壁垒。

第五期《管理视野》大有看头,看看目录吧(点开看大图)。



想读全文?更多好料?快来订阅吧,手捧新卷、斩获新知!- 订购第五期,请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轻松线上订

- 年度订阅《管理视野》更优惠,还有新用户好礼哦!订阅价258元(原价每期88元,全年4期,立省94元)。关注“复旦商业知识”官微,回复“订阅”获取年度订阅信息。

《管理视野》第五期已经上架啦!本杂志由复旦管院和IACMR联合出品,后者是权威的中国企业管理研究的国际性学术组织。杂志致力于糅合全球商业手法和管理思想,同时还原商业实践于管理逻辑中。第一到四期中,特色栏目“新知”已经甄选刊登了22篇极具实践意义和管理启示的顶尖论文,改写自哈佛、多伦多、哥伦比亚、复旦、北大等等海内外学府高校学者的研究成果。特色栏目“对谈”则每期对话企业家,如俞敏洪、姜建清、雷军等等,分享其践行思考和管理哲学。“前瞻”、“跨界”、“开卷”、“专题”等栏目也都各具特色。欢迎订阅!


    关注 复旦商业知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