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医生成为“橡皮人”

 

这是一个现代的寓言,别让医生成为“橡皮白医人”...



这是一个现代的寓言——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写过一篇短篇小说《抄写员巴托比》。主人公巴托比是一位抄写员,他日以继夜不停地抄写文件,拒绝任何变化与沟通,不论人家要他做什么,他只是不停地重复说“我宁愿选择不”,到最后甚至拒绝进食,结果饿死了。你想寻找一个名字叫做“橡皮人”的人。



他早晨可以准时起床,不加思索,走向去往医院的路,他即便昨天没有值夜班熬夜,但感觉像一晚上没睡般疲乏;他和所有人一样善良,但从来没有因为患者的悲剧而伤心难过;他不是无情无义,但从来没有对坐在面前的病人微笑示好;他拥有一颗温柔的心,但在伤心的患者面前找不到安慰语言;他有些孤独,但坚信沉默是金;他洞悉情趣学问,但因为职称论文,面如铁铸,形若枯槁。



橡皮人没有病,只是心很累。为了不会不开心,他连快乐都不要了。他的形象模糊,有时隐藏在这个时代的人潮之中,有时就在每个人的镜子里——他面无表情穿梭在拥挤的患者楼道里,形体麻木扒开门诊室汹涌的人潮中,他冷静的坐在等待就诊的整齐队伍前,他疲惫地沉睡在夜色笼罩的回家车辆上……他活在这个社会的潜规则之中,活在职场的金科玉律之中,活在世故的熟人社会之中,活在阶层板结的崛起大国之中,活在周遭变化速度让人皮肤都感到麻木的国度之中。

橡皮人似乎就是你的职业,也许也是你眼中所有的世界人。因为医界的麻木与无力的对立,皆因橡皮人患上了一种叫做没有感觉的病,和你的病一模一样。

从《橡皮人》到“橡皮白医人”

王朔写过小说《橡皮人》,说的是一群自我迷失的都市人,一个“行尸走肉、寡廉鲜耻、没有血肉、没有情感、丧失了精神生活”的群体。他们一如工艺品,“被高高在上的观赏者轮流捏拿玩弄,被生活的泥匠用压力捏成各种形态”。

橡皮人可以是银行员、程序员、教师、记者、交警、公务员、演员、出租车司机——按照心理学家分析,他们要么已习惯无需分享的孤独工作,要么上升空间有限,要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在日复一日间消磨了斗志,换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

但是期待别让医生这一精英成了橡皮人!



中国人日益病重,连国学书籍《儒家修身九讲》都在煽情:“当我们每天拖着疲惫的心灵上班,带着深刻的焦虑下班,感情、婚姻、家庭、事业、人际关系方面的种种问题,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哀叹为什么活得这么累时,也许该问一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教会我们一门生活的艺术,让我们从小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把握正确的生活方向,创造精神的幸福和快乐

《当代医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医视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