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避震鉴别手表真伪

 

通过避震判断手表的真假和档次  目前市面上的假表有的做的真是惟妙惟肖,外观件上表壳、表盘、夜光、蓝宝石表...



  通过避震判断手表的真假和档次

目前市面上的假表有的做的真是惟妙惟肖,外观件上表壳、表盘、夜光、蓝宝石表镜都可以做的几乎分毫不差,甚至陶瓷的潜水表计时器都做的很逼真让行家也很难分辨。最容易露出马脚的机心,也可以做到自动摆陀的刻花、夹板的打磨完全一致,但最核心的擒纵部分还是没有办法,比如双夹的摆轮、使用的微调和避震。瑞士名牌手表不可能使用日本或国产的防震器,顶级大牌手表也不会使用低档的防震器,比如三角型防震器。仿冒瑞士品牌的假表,使用的是廉价的瑞士表芯,因此在防震器上,往往就露出了马脚。因为这些假表说到底还是用低档机心改装的,有些底子还是改不掉的。?

比如说市面上见到的避震主要有三个类型,因加百录避震(INCABLOC)、KIF避震和俗称的三角避震(INCABLOC公司推出的Novodiac避震)。最容易区分的就是弹簧片的形状。收腰的就是Incabloc、腰圆胖一点的就是KIF,花瓣一样的对称就是三角避震。 ?
  一般来说三角避震(Novodiac避震)都用在比较便宜的ETA的机心如ETA2801和ETA2836上面,用KIF则都是比较高端的表款,比如我们熟知的百达翡丽、爱彼等品牌,在2005年劳力士推出Paraflex避震器前也用KIF避震器。ETA比较高端的机心如2892则用Incabloc,例外的也有比如著名的德国品牌朗格,有的型号使用Incabloc,有的使用KIF。

避震的结构和原理

因为没有加避震器的手表或怀表,如果不小心摔了,细细的摆轴尖肯定会断,以前换摆轴是当时手表维修中经常遇到的活儿。一旦换过摆轴,手表就很难再走准走好了。

手表戴在手腕上,磕磕碰碰是很难免的,避震技术的出现使得手表变得强壮而实用,从而普及推广开来。大家印象中避震就是盖在摆轮轴眼上的弹簧片,实际一个表避震器会用两个,有上下之分。每个由避震底座(Bloc)、托钻套筒(Chaton)、防震碗(pierre a trou)、托钻(contre pivot)、防震簧(ressort lyre)等五部分组成的。
  避震的原理就是通过弹性的弹簧片,使得脆弱的轴尖在碰撞中上下左右都有了移动的空间不至于发生折断和塑性的变形。简而言之,手表受冲击或震动力的方向,可分解为典型的三种:(1)轴向的(2)径向的(3)侧向的。关键在于防震器座和防震器托钻之间是斜面配合的(大约呈45度角),它可以产生滑动位移,防震器托钻也俗称“防震碗”,当防震碗沿防震器座斜面移动时,防震弹簧被迫隆起变形,同时吸收了来自摆轴的冲击能量。下一步,将是摆轮轴榫尖下端比粗的部位和防震基座孔的内沿相碰击,摆轮轴这个部位直径比粗,它能够承受得住的。防震器仅仅保护的是摆轮哪个像发丝般的轴尖,来自所有方向的受力(包括轴向和径向的冲击力)基本上都是这样保护的。装上避震,一般的手表跌落和撞击,都可以抵御,但手表毕竟是很金贵的,还是小心为妙。
  零件的个头都是很小的,也就是像签字笔的笔尖大小,而其中的防震簧是手表机心零件里最小最轻的。很多修表的师傅对这个都有惨痛的回忆,防震簧特别容易弹飞,有的一吸气就把防震簧吹飞了。还听说过有个女师傅,防震簧丢失后就是找不到,最后发现挂在自己眉毛上了,可见这个有多小多轻了。手表不可或缺的避震零件如此的小,组装的难度也是很大的,所以著名的避震厂商如因加百录Incabloc和KIF都提供避震加载到摆轮的组装服务,按照客户要求把避震和摆轮组装好后出厂。 ?
  这个零件的价格并不贵,国产避震器,一颗也就几毛钱,瑞士产的著名的因加百录避震(INCABLOC)1颗也只要几块钱,一套装好的国外供货大约几十元人民币。


    关注 上海天成典当行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