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乞丐式的坚守有没有意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像现在一样,如今,我们难道不是在小说或者电影里再听一次《百鸟朝凤》了吗?...





题图:《百鸟朝凤》海报

前不久,一部有关“民间艺术”的电影,制片人“下跪求排片”在业内和网友中掀起轩然波澜。

找来原著看,读到最后,肖江虹写道:“在车站外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下,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正举着唢呐呜呜地吹,唢呐声在闪烁的夜色里凄凉高远。这是一曲纯正的’百鸟朝凤’。”

似乎现实和小说冥冥之中完美契合了。

众所周知,我混迹于乡野多时。走过的地方,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民间艺人”,比如有一次写到过的造纸艺人,他回忆起旧日里拜师学艺的种种,仍历历在目,隔着悠久岁月,我们依稀感受到那种厚重的拜师学艺仪式感。

那是一道窄门。

入这道窄门本身就有难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行,学造纸有学造纸的条件,学吹唢呐也有吹唢呐的条件,关关难过,关关过,杀到最后,才有可能坐上那把“太师椅”。

可是一夜之间,时代变了,当传统的民俗文化遇上商品经济时代,当一个小朋友,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得到唢呐真传,要挑起大梁的时候,唢呐匠这种万人敬仰的身份被商品社会一把从“太师椅”扯下,所有的师兄师弟都逃离传统,马不停蹄奔往经济浪潮席卷的大都市,一去不回头。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我知道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之后有很多微辞,抛去故事的厚度不谈,还是有人会追问:固执的,乞丐式的坚守还有没有意义?

如今的门是越来越宽,路也越来越大,进去的人也越来越多。浩瀚如星海的碎片化信息俯首可得,人生选择的机会众多,今天选择了这个工作岗位,明天可以转身说再见,一部手机,捧在手里,坐下是春天,起身已是夏天。

是啊,所有人都站出来告诉你,这样下去是毫无自尊地作践自己。

观众早已离场,带着那些扭过去不再回头的目光,就算是《百鸟朝凤》,如今你还要吹给谁听呢?

应该放弃才对,应该奔赴繁华的都市才对。

可是,为什么在城市里生活了那么多年之后,第一次在如此密集的时间里听田间蛙鸣,山谷的鸟叫时,内心会有温柔的东西在涌动呢?要知道,我们怀念的绝对不止是一曲《百鸟朝凤》而已呀。

我们怀念的还有在山中晃荡的岁月,幼小的我们摘下一片竹叶,放置唇边,用力呼出一口气,那是你第一次与植物合作发出的声音,透过阳光穿过的缝隙,变成了你嘴角的一抹微笑,于是你懵懵懂中感觉到自然界有一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奥妙所在。我们怀念的,还有一棵树的一生就只是一棵树,默默根深叶茂,从远古至今。

当我遇见家乡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时,当我遇见古老的徽派建筑时,当我遇见古老的庭院时,当我遇见流传下来的砚台时,我都会停下里,看一阵。你知道,这一路来,就像山中的雨,一霎来,一霎去,峰回路转,到处都是惊喜。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个家族只做一件事,这在过去只道是寻常。而如今,满目都是复制品,连同我们的想法,逐渐沦为平庸,我们浩浩荡荡奔赴一条旷阔无边的大马路。

可是我们大概都忘了,宇宙的能量是守恒的。选择机会多,信息多,精力分散得也越快,失去的也越多,而这条路,却不能比旧日里的路更难走。

我们不能否认,时代背景是变了,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像现在一样,如今,我们难道不是在小说或者电影里再听一次《百鸟朝凤》了吗?


    关注 云起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