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宪墨迹,明代人也用“呵呵”!

 

欢迎关注“书法频道”...





王宪《呈玉山诗师尊先生诗》上的“呵呵”



王宪《呈玉山诗师尊先生诗》,纸本,25cm×17.6cm。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六)。

释文:

再用贝廷臣韵。奉呈玉山诗师尊先生。兼简睡翁先生、拙翁先生一笑。栝宪拜。最爱玉山草堂静,著书栖遁胜流沙。桥通徐孺高人宅,路接周頤隐者家。剑气夜涵沧海月,丹光晓映赤城霞。近年闻有飞升术,不惧深山大泽蛇。玉山小像三诗。未有好趣。不敢造次题品。幸宽限也。呵呵。

释义:

“呵呵”表示笑或微笑的意思,是笑声的拟声词。在互联网发展之前虽有应用但不是很广泛,但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特别是聊天工具的普及发展的情况下,“呵呵”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打在电脑屏幕上用来表示自己的表情。当然,在手机短信里同样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呵呵”已经成为时下表示笑的表情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

“呵呵”最早见于史料,出自《晋书·石季龙载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韬得宠,派遣刺客杀了石韬。临葬前,石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当然就是笑声。后赵乃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来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

入唐后,唐王室本来就有胡人血统,加之采取兼容并蓄的国策,遂成就了辉煌的大唐盛世,“呵呵”这种胡人的笑声也顺理成章地传入了中原。《全唐诗》中“呵呵”一词凡三见。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韦庄《天仙子》:“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还是韦庄的《菩萨蛮》:“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些用法足足比苏东坡早了两百到六百多年,苏东坡哪里配拥有“呵呵”的知识产权呢!

查原帖,帖名为《“呵呵”一词用之书信始于苏东坡》,以上四例都非用于书信,不过即使如此,“呵呵”用之于书信也并非源自苏东坡。早在苏东坡出生前三年(苏东坡出生于1037年),欧阳修就开始在书信中 “呵呵”了。景佑元年(1034年),欧阳修在《与王几道一通》中写道:“某顿首白几道先辈足下:段氏家人至,蒙示书及诗,并子聪、圣俞书与诗。后于东山处,又见诗。何其勤而周也。圣俞得诗大喜,自谓党助渐炽,又得一豪者,然微有饥态。几道未尝为此诗,落意便尔清远,自古善吟者益精益穷,何不戒也。呵呵。”苏东坡刚刚三岁时(1039年),欧阳修又在信中“呵呵”了:“孙书注说,日夕渴见,已经奏御,敢借示否?蒙索乱道,恰来尽,呵呵。”苏东坡八岁时(1044年),欧阳修依然如故:“铭文不烦见督,不久纳上,只为须索要好者,恐未尽尔。呵呵。”这时候的苏东坡还在跟着父亲读书,哪里就学会“呵呵” 了?

有宋一代,“呵呵”一词非常流行,尤其是名人的书信中常常使用,其频率当然赶不上今天的QQ和MSN聊天,手指一动就可以“呵呵”,不过“呵呵”起源之早,出乎人们的想像。人们经常有一个误解,认为今天使用的大多数流行语都是现代的专利,其实不然,古人口中早就说着跟我们一样的话了,“呵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呵呵!





阅读原文进入书法频道微拍堂捡漏


    关注 书法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