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读记——读者交流作品3:时间真善永存——读《双城记》有感

 



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史上一个血的印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充满了不确定。在这种无秩序的状态下,人性的一切表露无疑。《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透过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仇恨冲突,作者狄更斯只想传递出一个理念: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代替爱。贵族的暴虐对平民造成的伤痛不会因为鲜血而愈合,平民对贵族的仇恨也无法替代对已逝亲人的爱。

故事中,梅尼特一生从监狱中重获自由和女儿一起到伦敦生活,五年后,他们在法庭上为名叫查尔斯·代尔那的法国青年作证,露茜和代尔那因相爱而结婚,1792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故事场景转至法国。代尔那因身为贵族后裔而遭逮捕并判死刑,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直爱恋露茜的英国青年西德尼·卡登替他上了断头台。

卡登是书中最富魅力亦是最复杂的角色之一,颓废、消极。求学时,他只替同学写作业,出社会后,即使拥有一身才华,仍选择为另一名律师工作。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有着深深的温柔。凭这一份温柔和对露茜的爱,卡登做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决定——代替代尔那上断头台,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另一个人的生命,换回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笑颜。这是卡登守护露茜的表现,为爱而牺牲,这在那个大时代,甚至是现代,都是无比高贵的举动。

相较于代表温柔和爱,德法耶太太则是杀戮和血腥的象征。由于亲人惨死在代尔那的父亲和叔叔的魔掌下,她终其一生为仇恨而活;为置代尔那一家于死地,无所不用其极,最后终于让自己死于擦枪走火的意外。德法耶塔台的嗜血固然使人不寒而栗,但也叫人不仅感叹恨的力量,将本该快乐幸福的女人塑造成复仇的女神。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被这种执拗复仇的火焰燃烧成修罗地狱。

教训和意义不能因为岁月而被以往。如果我们无法从中获得经验,总结出观点,相同的悲剧依旧会重演。两百年后的今天,希望货载这个时代的我们能创造出真正平等,自由,博爱的新纪元。

卡登的死,就像一支羽毛轻柔的飘落睡眠,没有水花,却有一圈圈涟漪,提醒着人们:真正的自由平等无法用断头台建立。有一天,世界会变得更好,就像卡登临死前看见的世界,那不是天堂的幻影。有一天,那会是我们的世界。只要我们始终相信“善良在世界永存”,那么世界的美好终将会被我们所拥抱。

编辑:孙虹


    关注 工图读书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