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0 /斗门赵先生 衣锦还乡》

 

在美国旧金山旧宋吕巷41号举办的摄影展《3650/衣锦还乡》是旧金山【星岛日报】记者黄伟江...





在美国旧金山旧宋吕巷41号举办的摄影展《3650/衣锦还乡》是旧金山【星岛日报】记者黄伟江多年来记录草根移民的众多故事中的一个。讲述了生活在华埠单人住房旅馆(SRO)的赵先生追逐美国梦的故事。 10年来,黄伟江一直深入华埠社区,与当地居民深入接触,揭示住户们的生活点滴。

展览的标题“3650”是十年的天数总和,囊括了赵先生在华埠的家中生活、学习、并心怀美国梦的漫长时间。 “衣锦还乡”借用了中国成语中的故事,即“穿着华丽的锦缎衣服回到家乡”,有光宗耀祖之意。

故事发生在黄伟江采访途中,偶遇赵先生,对他勤勉乐观的工作生活态度印象深刻,10年来,断断续续用镜头记录这位第一代移民生活中的快乐与艰辛。黄伟江所拍摄的故事,叙述了这位华埠居民生活中真实的一面,简朴而又不失细腻,静默而又不失震撼。中华文化中心有幸主办这次展览,并在通过艺术与教育改变在美华人陈腐印象的道路上再进一步。

人人都能有个美国梦。正是这个美国梦吸引新移民不断来到这个国家。在这个梦里,只要勤恳工作,总有一天会成功,所有的付出也会值得。通过《3650/衣锦还乡》,我们窥见了实现美国梦的过程。赵先生通过自己的勤奋与毅力,让我们了解到每一代新移民都刻骨铭心的奋斗历程。

这不是一个纯粹的摄影展览,作者在有限的空间里,用二十多幅照片,加上剪辑有些粗糙的视频纪录,还原了一位66岁新移民的美国梦。展览中,最令人触目的莫过于用5张大小不一的纸皮拼接而成的「作品」,以及特意复原昏暗的散房里白炽灯泡发出的光芒。无法定义这是否属于装置艺术,但这5张写满了英文单词和用汉语拼音作为注音的单词表,却成为作品展览中主角赵先生,10年前美国梦的起点。



用了10年时间,坚守着一份承诺。来自珠海斗门的赵先生,用自己的方法,一步一步,离梦想越来越近。理想,没有高尚与卑微之分,最美丽的是追逐梦想的过程。 66岁的赵先生和妻子顺玲,从踏上三藩市第一天,就暗下决定,用10年时间,混出个模样10年前的一次采访,记者偶然经过,透过半开的房门,见到8尺斗室内铺天盖地的英文单词,先是被震撼,当看到单词的汉语注音,就被彻底雷倒了。赵先生的英文程度,从ABC字母班开始,为了能早日掌握英文单词,他在从街头捡回来的纸皮上,先后抄写了2000多个英文单词,贴在墙上、天花板上。每天,张开眼,都能看到;没有音标基础不懂单词发音,就用中文普通话的发音来代替。

半年后,当他升到ESL二年级的时候,在花卉批发市场找到一份临时工的岗位;接着,他考到了驾照;两年后,他操着满口斗门乡音的英文,在一家白人的店铺获得了一份杂工;5年后,他通过了入籍考试,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美国国籍;10年后,他的英文程度也升到了5班。

赵先生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到鲜花批发市场上班,中午和傍晚捡废旧报纸帮补生计,下午到市立大学上课,晚上在家做作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10年来,从未间断。

他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因此,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课本要全新的,对于只用不到四分之一价格的复印本,他不屑一顾。 10年来,他在课本上的花费超过一千元,但他认为,看着崭新的课本,内心就会升起一股要去征服的冲动;每天上课前,他都要梳洗一番,然后穿上擦得程亮的皮鞋和长袖衬衫,跨上文件袋到学校。

太太做家庭护理,正在照顾三位老人,暂时无法离开。赵先生归心似箭,2016年5月11日凌晨,他带上花旗参和美国制造的饼干,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归程。出发前,他到发廊理了头发,还特地来到将于5月19日开幕的41ROSS展厅,看一个关于自己与太太在过去的3650天追梦展览《3650/衣锦还乡》的布展。看到贴在墙上的黑白复印件,赵伟雄百感交集,他相信付出的努力总有收获的一天。

5月11日,美国西岸时间晚上9点钟,赵伟雄的女儿用微信发来了与弟弟到机场接父亲回家的镜头。当天晚上,他们四代同堂,唯一的遗憾,就是太太不在身旁。

3650天,昏暗中的灯光,照亮着一个人的梦想,引领着一个人的方向



三藩市唐人街,密密麻麻的破舊小屋,藏著多少美國夢?多少讓人唏噓和感動的故事?



佛曉,唐人街散房的樓頂,融合為無序的剪影。



華人有清明祭祖的慣例,趙先生也準備了一些應節的花卉,準備到唐人街上兜售。



趙先生在唐人街街頭兜售鮮花,生意似乎並不理想。



鮮花賤賣,1元兩束。但還是無人搭理。



行人稀落,看著開始凋零的鮮花,趙先生無可奈何的搓着雙手,滿臉惆悵。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趙先生住的散房,堆放着各種物品。



趙太太利用午休時間,給先生準備午餐。



太太在張羅午餐,房間太小,趙先生插不上手,就坐在床沿,安靜的等待



這愛心午餐是趙太太的榮譽出品,看上去還蠻不錯。



學習英文單詞,連天花板都不放過,讓人想起傳說中的懸樑刺股、挑燈夜讀。



四面牆,貼滿了密密麻麻的英文,以及他獨特的中文注音。趙先生就憑着他的獨特方法來學習,結果,單詞學會了,但發音常常語出驚人。



窗台旁,是木箱壘起的書桌。趙先生戴上老花鏡,小心翼翼的捧起嶄新的課本,帶著濃重的斗門口音大聲朗誦着,一字一句。



午飯後,上課時間到了。他收拾一番,穿戴整齊的背起文件包出門上學。



每天,趙先生出入於這昏暗、狹窄、壓抑的空間,但,禁錮不了他飛翔的夢想。



10年來,趙先生上課從不缺席,他的英文程度從零開始,現在已經達到ESL5級程度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歲月就這樣一頁一頁的被撕去。



移民到美國整整10年,盼了3650天,趙先生終於盼到了回家日子。出發前,他粗糙的手捧著電子機票,微微顫抖。



出發前,趙先生拿出女兒多年前送的西裝,他要試一下,看還是否合身?



來美國十年都沒碰過領帶,趙先生說已經忘了佩戴的方法,試了好多次,還是沒弄好。



粗糙的手顯得有些笨拙,三番幾次,領帶還是戴反了方向。



結果,潦草的領帶,鬆鬆垮垮的系在脖子上,讓趙先生的衣錦還鄉讓人心酸、但又增添了幾分喜劇色彩。但無所謂,關鍵是,趙先生終於盼到了衣錦還鄉這一天。



黃偉江
任職《星島日報》記者至今。10年來,他深入社區,關注草根階層生存狀態,記錄移民群體成長歷程。他的作品圖文並茂,以情感人,具有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深受讀者喜愛。

來源: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 星岛日报(美西版) 旧金山华协中心


    关注 斗门新闻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