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否被神化了?

 

鲁迅是否被高估了?鲁迅先生,没被高估。更多是可惜了,被窄化了。他和王小波一样,因为成为了一个图腾,一个象征,...

鲁迅是否被高估了?
鲁迅先生,没被高估。
更多是可惜了,被窄化了。
他和王小波一样,因为成为了一个图腾,一个象征,于是被高高挂起风干,很少人会真去阅读并体会他们那些细微美妙的地方。
他对于人性和国民性的洞察力就不提了,世界级的。

他的倔强也不提了。如果他愿意,他是完全可以过上林语堂、梁实秋或他弟弟那样的生活,写那样的文章的。他有这样的襟怀、视野、天分和文笔。只要他乐意,他可以成为一个悦目、幽默、温柔、清秀的小说家,或者一个出色的学者。但他选择用这样的执拗,在一个没有信仰为支撑的国度里,独自战斗下去——雨果和托尔斯泰都企图以他这样的高度战斗,但后两者都是有信仰的,鲁迅先生没有。

但以上两点,其实限制了他,让他成为了图腾和精神象征,而很少人意识到他有多强大。他是个非常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呐喊》、《彷徨》里那些精确幽微,又富有现代技巧和情怀的小说,哪怕去掉讽刺意味,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文界是极罕见的。这些小说不只是好,而且在那会儿算是先锋了。比如《祝福》,比如《在酒楼上》,比如《孤独者》。比如《阿Q正传》。比如《伤逝》。
《故事新编》则是狂欢性的叙述,既新潮,又好看,在王小波写出《青铜时代》前,中文小说在“以解构方式来重构一个文字世界”方面,没几篇足以比肩吧?






他是个非常出色的散文家。《朝花夕拾》和《野草》,加上《呐喊》里《社戏》这样的遗珠,都是极好的文笔和情怀。语感精致。至于对生活细节的品味和关怀,以前提过,鲁迅先生是个很爱吃,很有品的人。
针砭时事,也没碍了鲁迅先生讲究饮食 。
仅他小说里提到的,就有梅干菜、茴香豆、盐煮笋、莲花白、晒青豆、炒饭、熏鱼头、油豆腐、蚕豆等等等等。而且他疑似很爱吃辣椒,抱怨绍兴人不懂吃辣。





说他文笔不好的,我都懒得一再重申“那会儿是时代变革时期,语言尚未规范”的话了,只举一段: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去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刨掉那些”分析这段里隐喻了什么象征了什么“的上纲上线论,不觉得这段文字色彩、节奏、意象和味道都很精微美妙么?

他的才学、对语言的把握、萌度、幽默感、体能、语感都足够了得。遗憾的是,许多课本上的文本,其实是把他当作一个教化工具使的。他本来是那么美妙的一个写作者,活生生被弄成条幅了。



但有时想想,也可以。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
我觉得对鲁迅先生的文字也如是。小时候不懂,只是愣看,也许还不喜欢;长大了才会觉出其中好来的。



书香阅读测试是通过游戏和积分奖励的做题方式,让孩子在娱乐中巩固了知识点,快让孩子来试一下吧。
点击阅读原文测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书香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