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浮躁,读读《野草》

 

体会一把,所有字都认识,就是不懂的感觉...



●●●


01

最近在看鲁迅的散文集《野草》。几篇小散文,想来不费神。

然而我错了。一篇文章,寥寥数语,看一遍,听一遍,搜一遍解析,再思索一遍——只是不懂。以前常嘲笑《秋夜》的开头,啰嗦的没道理: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细细读出声来,才略明白一二。

啰啰唆唆的,不正像有个倔老头,扯着不相干路人的衣服一角,颤抖着手,愣是将枣树,一棵棵指给人看么?这样的画面,是鲁迅的专属情韵,如梵高的「星月夜,在平静下波涛汹涌。

文学和艺术,无法用逻辑来解释。

02

好书,大概就是要看好久的书。

似醒非醒,是人最脆弱的时刻。脆弱时流露的想法,是内心的强烈挣扎。在《影的告别》里,看到了鲁迅选择同黑暗玉石俱焚前,像普通人一样的脆弱,忧虑,惊惧。

一位勇士,他冒了比常人更大的险,积了比常人更多的痛。于是在“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开始像女人般倾诉,像孩子般吐露,诉说在刀锋剑雨中,在披荆斩棘时,所受到的累累伤痕。

一位勇士,他生性无法苟且。没有光明,便投身于黑暗。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他相信「秋后要有春」,但是拼尽全力,却发现「春后面还是秋」。

在《希望》里,他说,青春已经逝去,只剩迟暮可以投掷——希望仍悬挂在高空,遥不可及,纵如此,这老头,不肯放手:至老心不死,至死心方休。

03

读书自然是多多益善,但不是每本书都能有始有终。

我虎头蛇尾了很多书。有的书像照镜子,不肯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看不下去。有的书过于直白,无甚趣味,遂扔到一边。有的又过于宛转,令人精疲力尽,终将只能舍弃。

《野草》便是一本余味无穷又着实费力的书。

看小说可以一目十行,遇到《野草》,十目一行。虽然是本薄册子,呜呼,但恐怕又是一场持久战。
END
ForeverSummer| 积极的生活

能读懂鲁迅,鲁迅就不是鲁迅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关注 ForeverSumm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