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古驿道——丝绸之路北线之支线

 

铜官古驿道——丝绸之路北线之支线秦陇华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之间,...





铜官古驿道——丝绸之路北线之支线   


秦陇华



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之间,直至16世纪仍在使用。它从中国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新疆,到中亚、西亚一直到地中海的东部,全程七千多公里,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这条道路的开辟起初主要是为把盛产于中国的丝绸转运到罗马,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地理学名词——丝绸之路。



我国学术界将长安至河西走廊段的丝绸之路分为三条路线: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陕西宝鸡),过汧县(今陕西陇县),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在今甘肃省靖远县渡过黄河至姑臧(今甘肃武威),入河西走廊。这条路线路程较短,但沿途供给条件差。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甘肃天水)、狄道(今甘肃临洮)、枹罕(今甘肃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这条路线绕道较长,但补给条件好。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中线后来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



这三条干线之间,虽然相隔有茫茫大漠或皑皑雪山,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间有许多支线纵横交错,彼此相通,形成网状格局。正如隋代学者裴矩所说: “三道诸国,亦各有道,南北交通。”

铜官古驿道,坐落予长安正北方向,地处京畿之地。它是不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支线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在对其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钻研有关书籍,追根溯源,剥丝抽茧,得到了初步答案。



研究丝绸之路的专家 田恒江、周德广指出:“丝绸之路另有一条线路,就是经延安、榆林,又向西南经靖边、定边、盐池,在灵武渡黄河,在经中卫到甘肃的古浪县进入河西走廊。五代时高居晦出使于阗(今和田),北宋时和尚继业去印度,都是走的这条道路。” (见《丝绸之路漫记》 )



陕西师范大学袁黎明教授亦曰:“……此外,还有一条从长安至延州(今延安)、夏州(今白城子)、丰州至西受降城,达到回纥的牙帐,至杭爱山北麓西北行,越阿尔泰山由此去西亚。”(《简论唐代丝绸之路的前后期变化》)
西南民族大学涂裕春教授亦曰:“以长安为起点,分三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由长安北行,经陕北进入宁夏灵武,渡黄河后,向西南至武威,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古丝绸之路与各民族的融合》)



根据上述论述,可见丝绸之路北线是有一条支线的。它从长安出发,经今富平、铜川北上,又分为两支。其一经过今彬县、长武,进入今甘肃泾川、平凉,再经今宁夏固原转向北进,过境至甘肃靖远,在鹯阴渡口或阴口渡口,渡过黄河后至姑臧,入河西走廊。另一支线经延安、榆林,又向西南经靖边、定边,在今宁夏灵武渡过黄河,经中卫到的甘肃古浪进入河西走廊。



据《陕西实业考察·陕北交通之考察》记: 丝绸之路支线耀州至延长一段,长约七百里。其路程由耀州进至同官,已抵山麓。再北向宜君进发,即穿越深山入中部(今黄陵)。沿洛水上溯,经洛川、鄜县(今富县),以达甘泉、肤施(今延安)。沿途跨桥山、梁山之脉,蜿蜒曲折,地极荒野。由肤施至延长,则又沿延水而行。历史上,富平长期是耀州的辖县。据此我们推测,铜官古驿道应是丝绸之路北线支线之一部分。 学术界有不少人认为,从长安北行,经铜川通往延安、榆林这条古道,是在隋唐以后才逐渐畅通的。在此之前,联结塞上的交通大道,在今陕甘交界的子午岭上。后者即秦始皇时筑的直道。如果现在沿子午岭行走,仍可断断续续看到直道遗迹。经过我们的考证可以认定,铜官古驿道始建于北魏。否则,北魏政府不会把铜官县城设置在大山之中。也就是说,丝绸之路的这条支线畅通于北魏或北魏之前。



在历史上,丝绸之路不仅为东西方物资交流打开了大门,而更重要的是,这条古道将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古希腊等世界主要文化的母胎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丝绸之路沿线的各级政府都开始重视古道遗迹的保护开发工作。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处的金银山麓,因车轮长期碾轧,在路面上形成了230米长的车辙印痕,这段的古道被列为丝绸之路33个申遗项目之一。我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古道多有毁弃和断阻,但也被列为丝绸之路历史遗迹与考古遗址。



随着对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支线——铜官古驿道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我们必将进一步揭开这段古道神秘面纱。将它的历史内涵和古老文化展示于世人,让这条古道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注 E铜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