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俗话,话糙理不糙

 

世态万象,尽在里巷,尽在村言俗语中。...

点击上面蓝字

银山智人
”,免费订阅
话糙理不糙
 classics
看图说俗语

by 银山智人

巢湖位于江淮,居皖中要冲,各种历史事件在这块土地交替上演,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大多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存在,譬如秧歌、倒七戏、传说故事,以及民谚、歇后语等等,尤其是民谚、歇后语,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真实反映了巢湖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面貌。


宁讲三声猪,

不讲一声猴。




巢湖民间,忌讳以猴喻人。日常,无论亲疏远近,可以骂人如猪,不能够笑人如猴,故有俗语云:“宁讲三声猪,不讲一声猴。”

以猪斥人,尚在两可之间,或者一笑了之;以猴称人,则有辱人格,主观上易激化矛盾,人谓“失之家教”,颇不受待见。 


巢县的官,

管的宽。





所谓“巢县的官,管的宽”,我一直想考究这话从哪里来,没找到源头。

猜测是如此历史渊源:“皖北行署设立巢湖专员公署,驻巢县,辖巢县、无为县、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含山县、和县、三河市、巢湖水上公安局。”驻在巢县的专署官员管的地方广大,权力也相对较大。俗话说:“一戴纱帽嘴就歪。”到各地巡视保不准有点儿钦差大臣影子……于是形成“管的宽”口碑。



王小把戏撒尿,

涨了米价。





巢湖北岸长临河俗语:“王小把戏撒尿,涨了米价”。源于巢湖北岸罗家疃米商“王小把戏”的传说,很有趣味。

抛开故事,我对该俗语字面理解是:市场价格瞬息万变,一眨眼一个价,即民间所谓的“见风长”。说明粮食紧张、米价腾贵。又有指责漫天要价、坐地起价的意味,即嘲弄谴责见利忘义、哄抬物价。



大户人,

小户狗。





长临河另一句俗语云:“大户人,小户狗。”即所谓:“大户家人,小户家狗。”其大意,无非“大户人聛睨一切、小户狗蜀犬吠日”。

以我心胸揣度,可解释为:“大户人,行事高调不可一世,张狂兮神智无知;小户狗,见识短浅不知死活,半瓶醋乱晃。”所以说,但凡未死,理当低调。



捶棒靠衙门口嘛,

三年也会讲话。




关于捶棒,本地有句俗语:“捶棒靠衙门口嘛,三年也会讲话。”此语,一般用于斥责人死板丶不灵活丶没有长进;有时候,也用来形容人家近水楼台先得月。

巢湖还有句俗语:“捶棒到手要细一大截。”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雁过拔毛的意思!同样的俗语,用的环境不同,寓意截然不同。


鸡一叫,心一拎,

一浆划到焦湖心。





运动归运动,生活归生活,一番热情过后冷静下来,终要回归现实。老百姓的头等大事,是发展生产、养家糊口,否则都是空谈。

是故巢湖俗语有云:“鸡一叫,心一拎,一浆划到焦湖心。男的拉(虾),女的卖,一天挣个七八块,哪有心思学大寨。”

物质上不能独立自由,束缚就会很多。事到临头不自由,别说五斗米,一升米也会让人折腰。这就是现实。�

---省事是费事的根

“欲速则不达……太过于急切 ,只会物极必反!凡事都是沉淀积累的过程!”想想颇有道理。
咱们巢湖俗语中也有类似的教诲,且较为精准,充满智慧和哲理。如:“心急喫不了热粥”、“心急喫不了热豆腐”,或云:“省事是费事的根。”

与之相对应的是“慢工出细活”。贪多求快、急于求成,到头来事违人愿、得不偿失。
镰刀
S ickle


「沈家坟的镰刀」

巢湖地区,水旱作物轮作,割稻用锯镰刀,割麦与砍草用镰刀。锯镰刀弯长而有锯齿,镰刀似鹰嘴无细齿。
巢湖散兵的沈家坟镰刀质地最好,为无为、巢湖、庐江等地农村百姓喜爱。当地有句俗语:“沈家坟的镰刀,穿衣砍,脱衣挑。”意谓用沈家坟的镰刀砍草,不吃力,一会儿就砍了许多——这就是口碑。

C

arpenter

小木匠

安德利大厦原址,曾有周家车木行,源自板桥。志云:咸丰时,某北方人于柘皋以制作纱锭木轴为生,后传艺给周礼声,已传承七八代、一百三四十年。车木技艺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巢湖出木匠,相关歇后语有:“大姚家木匠——临晚出生活。”又有俗语:“瓦匠怕木匠,木匠怕漆匠,漆匠怕瞅匠。”另有《木匠家板凳三条腿》歌谣流传。

读而思

duersi

泥瓦匠,住草房;
纺织娘,没衣裳;
木匠家板凳三条腿,卖盐的人家喝寡汤;
种稻子,吃粗糠;
磨白面,吃瓜秧;
编草席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以上村言俚语,只是庞杂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尽管有褒有贬,却形神俱备、情态兼有,是丰富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风土人情的生动材料,世态万象,尽在村言俗语中。


    关注 银山智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巢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