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圈如何评价MVRDV的“天梯”?

 

两天前,一则建筑媒体人的的疑问引发了众多建筑师的探讨。赵东山(有方联合创始人)朋友发来的MVRDV的新作,天...



两天前,一则建筑媒体人的的疑问引发了众多建筑师的探讨。

赵东山(有方联合创始人)

朋友发来的MVRDV的新作,天梯。前几天我在现场时正在搭建。这几天,国内建筑媒体一圈猛报。我的困惑是,这个项目的意义在哪?

王辉(都市实践联合创始人)

对这问题有点批判性。


赵东山

回复王辉:我觉得整体就是一噱头。戏谑的成分更大。MVRDV总玩这个,感觉不对路。

王辉

回复赵东山:之前的微信介绍我没细看,这房顶爬上去好像有点意义,但这种爬法在太阳底下的确有点问题,至少我这腿脚就算了。我的问题是,既然这么牛了,为什么不在脚手架的立体结构里搭个更有趣的溪山行旅,或者安几段滑楼梯。当然Winny(Mass 在这里)有比较可爱的直接性。


李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

回复王辉:讨论意义其实意义并不大,做得好不好更有意义。

王辉

回复李振宇:您老觉得做得好不好?我的意见是想法还是很厉害,但做得不那么有趣。


李以靠(上海以靠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再无聊的事情,如果做到足够颠覆人的常理感知,就会成为一种“艺术”事件,这种事件尽管毫无价值,但是它的传播性非常强,其实这跟人追逐八卦心理是一样的。

王辉

回复李以靠:建筑是为传播,把实在的变成虚拟的,太毁三观了吧。


李以靠

回复王辉:现在不是很多建筑师不好好当建筑师,把自己往艺术家的方向挤么?

王辉

回复李以靠:Winny我熟一点,我喜欢他像个大男孩,直觉特别好,也没老库(Rem 桌上问他,您老做设计想什么呢,他说我就想怎么跟别人不一样。我觉得他们成功不是去讨好媒体,二是媒体追他们,因为他们给媒体饭碗Koolhaas)那么cynical。藤本我喜欢他敢为人先,由此饭。


俞挺(Wutopia Lab创始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楼上谈半天,脱了荷兰这个城市的日常谈,作为旁观者未免有些隔靴搔痒,脱离了日常来看,东山的问题似乎有意思,但其实未见的,当然国内媒体的大惊小怪让东山的问题变得有意思,因为这是给予我们的媒体日常。

李振宇

回复俞挺:  还有,中文很奇妙,能指所指不一样。


俞挺

回复李振宇:是的。

王辉

回复俞挺:日常生活本来是平淡无奇的,但这类的设计把无趣的变得有趣,还是能看到好(玩儿)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城市在欧美并不是总胜利的,曼哈顿隔河的纽瓦克衰败街区可以看到城市的绝望。这类设计至少点亮了城市。


俞挺

回复王辉:日常怎么会平淡无奇了呢?这个设计作为事件介入城市,是很好的。张三的平淡或许就是李四的风暴。这约莫是日常令人着迷的地方。

刘阳(大料建筑联合创始人)

意义就在于,爬的不爬的都会追问意义。
为什么MVRDV的这个新项目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和争论呢?这到底是个怎样一个设计?对建筑圈内外的人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位于鹿特丹中心车站前广场的巨型台阶(Image © Laurian Ghinitoiu)

5月16日,用时1个多月、由鹿特丹事务所MVRDV设计的180个台阶构成、高29米、长57米、位于鹿特丹市中心的城市建构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巨型台阶是临时装置,开放至6月12日。

关于这个项目,MVRDV建筑事务所称:
Winy Mass (MVRDV联合创始人之一)

通过这个装置和布展,我们向大家展示了城市面貌可以改变成的模样:如果同样的建构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实现,与我们已经设计落成的建筑互动,从地面通向它们的屋顶,从而为下一代城市居民营造一个新的、更有活力和参与性的、三维密度更大的城市地貌。

的确,在这个项目中,整个巨型台阶装置都依附在Groot Handelsgebouw。这是鹿特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炸弹严重摧毁后,城市重建的主要建筑之一。通过台阶装置,市民可以直达Groot Handelsgebouw的屋顶,并鸟瞰整个中央车站广场的景观。MVRDV认为,这次用来支撑巨大台阶的脚手架结构,是从形式上代表着这种灾后城市重建的“节点”。

台阶依附Groot Handelsgebouw搭建(Image © Ossip van Duivenbode)
排队等待台阶体验的鹿特丹市民 (Image © Laurian Ghinitoiu)

MVRDV的方案刚被公开,就迎来了质疑。因与此同时,同样位于鹿特丹的West 8城市景观事务所也设计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巨型台阶,也同样是采用了脚手架结构,台阶从地面直达Las Palmas的屋顶,一座城市历史建筑。对此,MVRDV称,“两者(设计上)有相似之处”,并将这个想法归功于West 8及其主持设计师Adriaan Geuze。
Las Palmas,由 Benthem Crouwel事务所设计

除了“版权”问题,就像文章开头提出的争论那样,关于这个临时巨型装置的意义,建筑圈也早已众说纷纭:
石磊(建筑师)

公共性加强,把原属于非公共性的屋面开放。
景铁山(建筑师)

使劲、再使劲,哲学意义就来了。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评论家)

建筑/构筑激活城市的很好案例。和superstudio、archizoom这些昔日的纸上先锋比起来,MVRDV从实践逆向回溯至事件/装置/行动主义的做法更可取。
袁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

中华世纪坛早行动过了。
张路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这个楼梯将激活建筑的顶层空间。屋顶空间也许将是鹿特丹未来建设的重点,让城市重建从平面拓展至立体空间。
王勤(建筑师)

临时建筑对于时间和事件的特殊表现力是建筑在附庸于占有式和投资式永久地产之外能够及时反映城市历史文化特征,激发城市动态活力的一种存在形式。而支持这种设计创新实现的社会融合和平等公民意识是在纯市场消费社会中永远无法达成的。

项目的意义在广泛关注下走向的只是消费和解构,真正值得称道的或许是这场关于调动城市内未使用空间的大型实验,其引起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787593/mvrdv-unveil-monumental-urban-staircase-in-the-center-of-rotterdam-holland-the-netherlands. 2016/05/20.
编辑|侯岳(实习生)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与有方新媒体中心取得联系。
投稿邮箱
media@archiposition.com
『呈现今日中国建筑之现场』
微信号:有方空间(youfang502)
———————————————
『最全面建筑旅行资讯』
微信号:行走中的建筑学(architravel)
△扫码或长按后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关注 有方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