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 村上湖舍:一种真实质朴的力量

 

一个建筑如何刺激当地,让社区也随之有积极的变化。...

村上湖舍位于苏州阳澄湖畔


个别设计的主持建筑师王斌1982年生于苏州,曾就读于东南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供职于KPF建筑事务所。王斌于2011年归国,成立个别建筑设计工作室并任教于苏州大学,在家乡苏州的阳澄湖畔设计了村上湖舍。

村上湖舍是一个集住宿,餐饮,会议,手作工坊,书吧,咖啡茶座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如何定义村上湖舍一直是一个难题。在很多场合它被简单的归于民宿的范畴。但设计团队的野心不仅于此。村上湖舍被要求为大量的手作艺人和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大量的共享空间成为功能上的必须,建筑也因此超越了简单的民宿概念,成为了一个实践梦想的社区。

项目建成之后已经组织了数十次的各类体验活动,成为了当地的活动中心。同时,由于地理位置位于乡村,该建筑有效地刺激了当地的活力,吸引了大量城市人群来到乡村和当地人发生各种互动,使得该社区发生了巨大的积极的变化。



集住宿,餐饮,会议,手作工坊,书吧,咖啡茶座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
设计超越了民宿概念,期望成为实现梦想的社区。
吸引城市人群,激活社区。
北侧的实墙面最大限度地隔绝干扰
南侧面向水面则是非常开放的姿态
建筑的外立面也根据不同的环境有着相对的特征


村上湖舍的位置具有非常强烈的方向性。北侧是两栋没有特征的普通民宅和一片菜地,西侧是一片被承包的黄桃园,南侧和东侧是可以通向阳澄湖的航道水面。因此,建筑的外立面也根据不同的环境有着相对的特征,北侧以实墙面为主,最大限度地隔绝干扰,在入口处形成相对封闭的神秘感;南侧面向水面则是非常开放的姿态。

因此,从入口进入建筑的公共空间,再到开放水面旁的餐饮和住宿空间,形成一个开放,封闭,再开放的空间序列。第一层开放的空间由一座长达25米的引桥穿过樱花林带入建筑,形成一个慢慢过滤外界世俗干扰的过渡空间,在封闭的公共空间中,不同高度的高侧光照亮整个建筑室内,形成了具有精神性的光的容器。
具有精神性的光的容器
不同高度的高侧光照亮整个建筑室内


接待区域被设置在1.8米的高度之上,和一层、二层分别只有半层的高差,视线上得以连续,限定出功能不同却互相贯通的空间。光线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在公共空间中自由变换,完全裸露的混凝土天花和北侧内墙成为接收并反射光线的媒介,空间性和材料性在这里产生了共鸣。

这里有功能不同却互相贯通的空间
光线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在公共空间中自由变换
建筑师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把私人语言转化成一种公共语言
建筑师的使命有两个,一个是自我实现,一个是社会需要。前者是内省的喃喃自语,后者是对大庭广众的理性诠释。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把私人语言转化为一种公共语言,从而同时实现这两方面的诉求。

每个人都不是完全自由的,人是相互依赖的,即使思想可以是自由的。好的空间能让人互动,让人共鸣,这时候社区就会自然产生。设计的方法可以理性,但最终的效果需要诉诸感性,原始建造的历史需要被保留下来,专业的技巧需要被隐藏起来,才能获得一种真实质朴的力量。对主持建筑师王斌来说,空间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功能,好的空间往往能激发新的功能。如果更成功一些,空间就能引人思考,这时候空间就有了精神。





设计手稿
村上湖舍轴测图
村上湖舍总平面图
项目名称:村上湖舍
项目地点:苏州阳澄湖美人腿
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
建筑和室内设计:苏州个别建筑设计工作室
设计团队成员:王斌,刘凯强,谢选集
结构设计:李峰清
机电设计:顾晓锋
施工监理:樊春,施军毅
建成时间:2016年9月
建筑摄影:Hozwee, 姚栋
原文发布于“有方网站”,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编辑 | 高天霞 林楚杰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个别建筑设计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禁止以有方编辑后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
media@archiposition.com
『呈现今日中国建筑之现场』
微信号:有方空间(youfang502)


△扫码或长按后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
『最全面建筑旅行资讯』
微信号:行走中的建筑学(architravel)

△扫码或长按后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关注 有方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