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建筑旅行的人多是自讨苦吃,但是很酷

 

人家背上相机说走就走,他们硬要寻找最小探究切口;人家在经典前比“二”拍照,他们恨不得拿着放大镜把经典刻进大脑……旅行和旅游,从来不是一回事。...



辛克尔、柯布西耶、安藤忠雄……历史上杰出的建筑师,往往是在行走中,发现建筑形式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提炼自己独特而有力的建筑语言。有方倡导“建筑旅行”,每年4月推出旅行基金计划,帮助富有创造性和思考力的建筑学子探究建筑与城市议题的更多可能性,截至昨天,第二届基金的申请已经结束。

申请者必须自主设计行程主题与考察路线。最热的目的地当属日本。在收到的69份申请中,有15份指向了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也是热门目的地。





申请者中,研究生和本科生分别占49%和39%,还有8名博士生。


他们来自国内30所院校,和去年一样,同济大学的申请者是最多的,共有19名。
且主要集中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两个专业。
我们强调“建筑旅行(travel)”和“建筑旅游(tour)”之间的区别。后者的诞生,得益于今天全球兴盛的旅行工业,却日益商业化、均质化——很轻松,很愉快,却不断吞噬人们对建筑文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加之学院建筑教育日趋抽象,比起一张张高大上的游客照,建筑学子更需要有干货、够专业的旅行路线。诚然以“探究”为目的的行走更累更辛苦,但这种“作”很酷。

出发的终极目的,是为势头大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因此,今年旅行基金计划的主题与去年一脉相承——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个特定问题,选择能够对此进行延伸或回应的访问地。

回看获得2015年旅行基金的,来自同济大学建筑学的本科生王轶,他便选择了“巴塞罗那的菜场对于中国城市公共场所演进的启示”,探讨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城市公共场所的未来。再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赵婧贤,她则前往日本探究了村落保护与更新案例,为中国所追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 基金得主旅行归来,有方特别举办“折射角:2015有方旅行基金成果展”
△ 基金得主江嘉玮现场讲解

今年我们收集到的同学们提交的议题,同样不乏这种聚焦于小切口、具体城市问题的优秀方案。建筑评论家、有方合伙人朱涛曾直言,不少建筑学子的研究课题随大流、随时尚,而缺乏独特知识和思考,多少反映出当前建筑教育和建筑文化传播太单一,导致学生兴趣太单一。我们期望,有方搭建的这个平台,能打开更多建筑学子的眼界,进而一点点推进建筑教育乃至整个行业的改变。

我们正抓紧整理本次提交的所有申请方案并展开评审,评审标准将比去年更强调“研究深度、选题独到、兼具社会与学术意义”。结果将于5月25日出炉,届时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分享。(点击此处查看“有方旅行基金”更多介绍)

游必有方丨或许每个建筑人都会赴日取经,或许每个传统文化热爱者都有个日本庭园梦,但不是每个日本庭园考察团都能约到桂离宫。8天,25个日本最佳庭园,著名造园学者王欣带队,同团专业人士比例超2/3,全程配旅行手册细致讲解……旅行,我们只带最专业的人一起玩。点击此处查看考察行程。
编辑 | 蔡芬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
投稿邮箱
media@archiposition.com
『呈现今日中国建筑之现场』
微信号:有方空间(youfang502)
△扫码或长按后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
『最全面建筑旅行资讯』
微信号:行走中的建筑学(architravel)

△扫码或长按后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关注 有方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