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恒大冰泉初败看多元化发展策略

 

“跨界”是近几年很时髦的名词,从资本市场的跨界并购,到个人职业的跨界等等,无所不在。愚以为,跨界其实就是多元化的另一种叫法,但不同的是,多元化有丰富的内涵,跨界则非常简单粗暴。...



昨天上午在福田参加某动力电池行业垂直媒体组织的大会,酒店空调太冷,让本已感冒的我实在顶不住,咳嗽不止,中午就撤了,回家睡了一会,一觉醒来发现微信朋友圈满屏都是在转《恒大冰泉亏40亿,败在哪(深度好文)》的文章。其实,早在2014年恒大冰泉亏损23.7亿时就引发了市场的热议。于是,仔细拜读了一下,以本人有限的认知,觉得该文有见地,观点明确,但似乎也存在不足之处,趁有空作一篇短评,供自娱自乐之用。

一、世上本无“跨界”

“跨界”是近几年很时髦的名词,从资本市场的跨界并购,到个人职业的跨界等等,无所不在。愚以为,跨界其实就是多元化的另一种叫法,但不同的是,多元化有丰富的内涵,跨界则非常简单粗暴。记得在十年前读研时,多元化便是一个很热的议题,当时的TCL、太阳神都是课堂上老师们经常分享的案例。下面先整理一下多元化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多元化即指企业经营不同的产品,卖向不同的市场,前者很好理解,以证券公司为例,既做经纪业务,又做投资银行业务,后者好比它既在深圳开营业部,又去北京开营业部。因此,可以说,多元化的根本目的或者出路是两条:产品多种类与市场多区域。

关于多元化的分类或者表现形式,似乎没有定论,中外各路大神的分类方式都不尽相同。比如,安索夫(SWOT分析工具就是这位大神发明的)将多元化分为四种:水平多元化、垂直多元化、同心多元化与复杂多元化。事实上,水平多元化与复杂多元化又有重叠之处。因此,在本人看来,多元化简单归为三类可也,即垂直多元化、同心多元化与复杂多元化。垂直多元化就是产业一体化,时下很多公司讲的全产业链就这种类型之一,比如,整车制造的公司同时又有销售公司;同心多元化指产品与服务有弱相关性(可以是技术或者市场),比如,海尔公司,经营冰箱、空调与电视,这类产品有弱相关性;复杂多元化就是公司经营着一些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产品,比如,牛逼的GE就有很多这样的部门,做金融、航空发动机、医疗器械等,一句话概括就是太牛X了。

回过头来看,简单地将跨界等同于多元化,是不是在显得时髦的同时失去了内涵呢。改用鲁迅的一句话:“世上本无跨界,只是说的人多了就有了跨界。”

二、恒大冰泉败在哪里?

从文章所列举的亏损金额及营收未达标情况来看,恒大转型快消品可初步判定为失败。结合前文的定义来看,恒大转型快速品属于复杂多元化的情形。文中将恒大冰泉的失败主要归结为定位错误,即定价3.8元/瓶,而在这个高端市场容量不大,仅有不超过50亿元。显然,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因。那恒大为什么会定一个这么高的价格呢?个人认为,还是由不了解产品所引发的。

首先,瓶装水主要是在什么场合消费的?主要是出去玩或者外出办事的路上与车上、看球赛、开会等。反之,如果人在家里,肯定会选择喝开水,即便是有钱人应该也不会喝瓶装水吧。设身处地,假如,你在外出办事的路上,你会怎么选择呢?我想,很多人都会这么做:以买一瓶恒大冰泉的钱买两瓶康师傅或者农夫山泉,毕竟这两位也是大品牌嘛,即便不是长白山的水,也不会是很差的水质,解渴没问题;或者以买一瓶恒大冰泉的钱买一瓶康师傅绿茶,这个消费体验应该要好一些。

那么,上述原因就是恒大冰泉初败的罪魁祸首吗?非也,真正的原因在于团队。作为一个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投资人,愚以为,团队是一切经营活动,包括创业活动成功的最关键因素。现在我们来看看恒大冰泉的团队吧。

恒大冰泉创立时,董事长潘永卓,副总经理杨华锋、总经理助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陈鸿林、总经理助理兼销售公司营销总监张华。据说,恒大冰泉的中层管理队伍还有很多从怡宝、农夫山泉等业内知名品牌挖过来的。潘永卓先生是恒大集团云南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华锋先生据说是从外面挖过来的,主管公司物流与恒大长白山公司;陈鸿林先生是恒大地产区域公司的营销总监;张华为农夫山泉的前销售总监。后来,藩永卓没干好,被许家印连降二级,由艾冬接任董事长,艾冬为恒大启东的董事长。再后来,艾冬的屁股也没坐热,又被刘永灼取代,熟悉足球的人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吧。是的,以前他是管恒大足球的。

瞧,这就是许老板的风格,喜欢用恒大地产系的人,换帅可以像换衣服一样快。最后的结果是:在恒大冰泉,外行指挥内行。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许家印及恒大冰泉的董事长知道并实施“将能而君不御”、“用师者霸”的管理方式呢?只要对恒大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恒大不存在这种土壤,有的只是高度集权体制。

正是因为外行指挥内行,恒大才实施了错误的定位策略,使得各种广告宣传、品牌传播都得不偿失,为巨额亏损埋下了伏笔。

三、多元化成功的可能密码

从众多企业的多元化案例来看,成功的多元化有以下这个特点:

第一,品牌定位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

第二,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可利用;

第三,不断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形成有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势。

关于第一条,业界是有争论的,经典理论认为,品牌一旦定位于低端,就很难往高端延伸,所以,高端品牌不会轻易向下走,推低端品牌的产品,比如国内的茅台,德国三大豪车品牌ABB等。在国内手机市场,能够用这一条来解释很多现象。十几年前,波导手机在低端做得好,但就是上不了高端市场,当下的小米、金立都如此。事实真是这样吗?本人不认同这一点。窃认为,品牌上不了台阶的根本原因不是以往的形象,而是内涵没有跟上,此处的内涵包括质量、科技、设计造型与使用体验等,简单来说就是外在美与内在美。本人是华为的忠实粉丝,见证了华为手机的崛起,已使用了5部华为手机,从合约机、功能机、荣耀、P7到mate系列。华为手机起步不可谓不低端,但现在完全登堂入室,成了世界级的品牌。华为为什么做到了小米们没有做到的事,答案是华为做到了上述第二条与第三条:利用了本身与运营商的良好关系开拓渠道,利用了自身的芯片设计能力,当然华为这个金字招牌也起了不少作用;不断提升美感、运行速度,以及个性化设置,同时维持了相对竞争对手的性价比优势。在华为手机的发展过程中,一路斩落了N个竞争对手,有如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其中,最精彩的剧情大概有三个:做小灵通、合约机,干掉了UT斯达康与中兴通讯;做荣耀品牌,跨出了向智能手机的第一步,基本干掉了很多低端智能机,与小米大致打平,到推出P6、P7则超越了小米;推出mate系列,基本打跨了三星,开始追赶苹果。余承东曾经自豪地说,现在坐头等舱的旅客所使用的手机基本上是苹果或者华为mate。未来,希望华为借助P9,以及新产品能够超越苹果,做到NO.1。

四、恒大冰泉的务实之路

对恒大来说,从地产到矿泉水,有没有一条务实且可能成功的路呢?

第一步,做普通消费者渴得起的水;

第二步,整合足球粉丝与地产用户,夯实市场基础;

第三步,做让人喝得有面子的水。

以恒大的现有产业、雄厚的资金实力,如果步步为营,也不是说没有翻盘的机会。只是取决了许老板怎么做了,是延续之前的风格,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

2016.5.22


    关注 守望价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