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有客家山歌,你知道深圳的“凉帽山歌”吗?

 

在深圳客家地区,不仅有个“凉帽村”,还有不少以凉帽为题材的客家山歌,凉帽和山歌两者相得益彰,更加温婉动人、情韵悠长,焕发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深圳的

“凉帽山歌”
● 郑少斌 ●
凉帽和山歌,一个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传统客家服饰,一个是最具风采的客家民间文艺体裁,都是不可多得的客家文化瑰宝。在深圳客家地区,不仅有个“凉帽村”,还有不少以凉帽为题材的客家山歌,凉帽和山歌两者相得益彰,更加温婉动人、情韵悠长,焕发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在此,我们且称之为“凉帽山歌”,撷英咀华如下:


1


围屋方方凉帽圆,哥想阿妹心似煎。

六月禾田稻米熟,等得阿妹同开镰。这是流行于深圳龙岗甘坑一带的客家山歌。笔者在此采风时只拾得前两句,而求教于当地多位长者未果,《深圳民间歌谣》(1991年版)也未收录,幸得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廖虹雷先生赐教,才得以集齐。这首山歌借物起兴,融入了深圳客家别具特色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形围龙屋和客家凉帽,一方一圆,不仅表现了青年男女感情的真切浪漫,又不失矜持,听起来有如山泉般流畅柔美、质纯绵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个全国罕见的以工艺品命名的古村落——凉帽村,其客家凉帽的制作历史已有200多年。这个村生产的客家凉帽为女性特有服饰,外形颇似竹笠,中开一孔,帽沿垂下一围四寸宽的黑色布帘和两条线绣的穗带,戴在头上轻巧、凉爽、遮阳,极富民俗文化特色和审美价值,曾经畅销港澳、东南亚、英国、荷兰等地,颇负盛名。2013年,甘坑凉帽被列为广东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正致力打造集客家风情建筑和生态田园为一体的“甘坑客家小镇”。
2
女:有歌唔唱沤肚中,有马唔骑烂马鞍。

烂了马鞍有得换,莫来沤烂妹心肝。

男:嫁涯好呀嫁涯好,嫁单身有钱佬。

      灶头食饭唔使火,自有明珠屋里照。

女:凉帽烂哟——妹,等哥有钱买顶新。

      凉帽新来人又靓,赛过当年穆桂英。

男:快的嫁哟——妹,凉帽罗裙件件新。

     头上有簪手有轭(镯),房中又有解愁人。这首山歌流行于大鹏地区,也是深圳曾经盛产客家凉帽的地方,属于情歌对唱。男女对唱,是客家山歌最常见的形式,有斗智斗勇、感情倾诉,也有排遣戏谑,在旧时客家地区的大山深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其特点是信手拈来、粗朴响亮、琅琅上口。据廖虹雷的《深圳民俗寻踪》记载,深圳大鹏山歌用当地特有的“军话”唱,军话也叫“千音”(意为大鹏古城有迁户人家千种口音),所以大鹏山歌也称“千音山歌”。从这首山歌,我们也可以看出大鹏情歌对唱的特色,唱到关键时刻,每首第一句由工整的七言简略为三言,加上“妹——”拖腔,起到强调作用,驳接对方更加简洁有力。

3
哥系北风扇妹凉,好比葛藤情意长。


唔怕恶蛇拦大路,阿妹情浓比花香。

新买凉帽栋心穿,蓝布把边花带安。

凉帽送畀阿妹戴,阿哥问妹宽唔宽?

这是一首流行于龙岗地区的情歌,也是用客家凉帽入歌,借物起兴,短短两句,便生动地勾勒出头戴蓝布花带凉帽的深圳客家妹形象。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歌中蕴含了当地客家妇女戴凉帽的风俗——凉帽沿两侧垂下两条装饰性的穗带,未婚女孩用的是白色,已婚少妇用的是红色,中老年妇女则多用青色、黑色或红绿黑间杂色,这可是很“讲究”的,半点不敢随便。另外,歌中用“宽” 谐音“欢”,体现了客家山歌“双关谐音”的艺术特色。

4
上山唔得半山坐,唔系风流唔唱歌。

唔系风流唔恋妹,阿哥先唱妹来和。

阿妹唔好咁吱喳,凉帽唔戴练擎遮(伞)。

凉帽戴烂哥买过,遮仔留来转妹家。

新织笠麻圆叮当,笠麻流水妹留郎。

笠麻流水当当滴,阿妹留郎到天光。这也是流行于龙岗地区的客家山歌,属情歌对唱类,歌词风格委婉甜美,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坚贞。这首山歌还道出了客家男女戴帽子的区别,美观大方、别有风味的凉帽是女人戴,男人是不戴的。男人戴的叫“笠麻”,即用竹篾编织,夹以宽大的箬竹叶而成的竹笠,帽顶有尖有圆,帽沿呈圆形,较为厚重,多用于外出劳作时遮阳挡雨。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一首“凉帽山歌”,蕴含了多么丰富的客家民俗风情!


深圳博物馆里陈列的戴凉帽客家妇女蜡像。(宋凯 摄)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来自网络。

网编:翔梅


    关注 客家人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