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环境与人的共振

 

艺术、环境与人的共振安尼施·卡普尔的雕塑■朱鸽翔(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尼施·卡普尔  安尼施·卡普尔(A...

艺术、环境与人的共振

安尼施·卡普尔的雕塑
■朱鸽翔(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安尼施·卡普尔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是当代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是印度人,母亲是伊拉克籍犹太人。20世纪70年代初,卡普尔赴伦敦,就读于弘赛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1978年,卡普尔在伦敦南岸黑瓦德画廊举办了首次个展。上世纪80年代初,卡普尔成为利森画廊的签约画家。1990年,卡普尔曾代表英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获得“新秀艺术家奖”,次年荣膺特纳奖。卡普尔长期在伦敦生活和工作,2003年,他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爵位勋章。由于兼具东西方生活与文化背景,卡普尔的作品表现出不同文化、观念的矛盾与对抗,洋溢着种族融合的抒情气质,充满强大而神秘的共振力量。

安尼施·卡普尔 云门 高约10米
不锈钢 2004年 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
卡普尔的雕塑以不锈钢反光镜、红色蜡块、粉末等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介,他早期的创作常使用彩色粉末,灵感来自于印度市场和寺庙里彩色粉末推出的小丘。卡普尔的不锈钢雕塑造型简洁,尺寸庞大,他通过材料的凹凸型、反射效果以及色彩的隐喻,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譬如他一系列命名为“非物体”的不锈钢作品体现出一种超常的状态,那些“非物体”是卡普尔对另一个空间和观念进行延伸的途径,艺术家努力去表现源于人们心智和灵魂深处的幻想空间。1999年,芝加哥千禧公园艺术委员会从30位雕塑家中,遴选、邀请了其中的两位重量级艺术家设计公园主体项目。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提交了一份关于竖立滑梯塑像的计划书,他采用玻璃和不锈钢材料,竖立起一个30米高的瞭望台和升降机。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终委员会选择了卡普尔的创意方案。如今,人们在芝加哥千禧公园看到的《云门》就是卡普尔2004年创作的第一件代表性作品,也是他在美国的成名之作。卡普尔设计方案是一个以液态水银为灵感的无缝不锈钢雕塑,其外壳可以映射芝加哥的城市轮廓,带有触感的表面像是一种邀请,反射影像营造出多元的共振效果。因为《云门》的外型像一颗浑圆的“银豆子”,公众和媒体都称它为“豆荚”,它由多块不锈钢抛光焊接而成,看上去是一个无任何焊接缝隙的自然体。整个雕塑高达33英尺,重量为125吨。弧型与凹凸感以及图像的反射将人的感受引领到另一个世界,周遭的景象映现在柔和的形体上,并随着天气状况和观察者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其表面的凹凸曲面使得周围的影像扭曲、重叠,形成无数神奇的异形奇影。以作品承光,以光鉴景,似幻似景,产生出了一种扩展超然的力量。人们就像在外部看到城市一样从中看见了自己,看到漂浮的云和摩天大楼的倒影与行人,那柔和简约的形态唤起了观者内心细腻的情愫。《云门》看起来光怪陆离,像是一幅观念绘画,一幅流动的风景画。事实上,它一无所有,虚空的影像意味着一种存在于生命和物质内核的虚空。



安尼施·卡普尔 天镜
不锈钢 2006年 美国纽约第五大道


与《云门》相似,艺术家于2006年完成的作品《天镜》也是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二元统一的理想形态。卡普尔将两面镜子放置在公园的入口处,对应于“太阳王”路易十四。艺术家用这种以镜承史的影映方式,用科技手段将天空与大地合为一体。为此,《今日美国》称其为“抽象派的不朽作品”,芝加哥艺术评论员爱德华·利弗森(Edward Lifson) 认为“云门”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共艺术之一,美国焊接工程协会则向承接该工程的MTH实业公司和性能结构公司颁发了“非凡接焊大奖”。《记忆》是被安置在公园的又一件卡普尔的重要作品:一个大型的橄榄球状物体在几间房屋里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观众无法在一个房间里看到这个球体的全部,从而引发人们的好奇心,想知道这件物体在屋子之外是怎样的一幅样子,人们走出了一个房间的边界,又进入了另外一个房间,艺术家在此表明,出界并重新被界定永远是相依相生的。

当今,博物馆与艺术家联手,尝试在历史遗迹上创造新的可能性,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方式。他们将艺术从尘封的过去解救出来,与历史、与当下产生种种关联。前几年,法国凡尔赛宫前馆长让·雅克·阿亚贡(Jean-Jacques Aillagon)发起了一个可持续性的艺术项目,几乎每年邀请一些全球重量级的当代艺术家与这座闻名遐迩的巴洛克艺术殿堂进行对话。去年6月,卡普尔应邀在凡尔赛宫举办个展,共展示了6件作品。其中《自生》这件作品重达40吨,高3米,由蜡、颜料和凡士林混合而成,呈矩形状红色蜡烛裂块,像受伤的车厢,勉强地穿过拱门,被安放在5个展厅之间的轨道上缓缓移动,移步移景,移步换形,留下一路泥泞和喷溅的痕迹。不同的展点以它们各自的时空赋予了作品不同的诠释、不同的象征性。2009年推出的《向角落射击》与《自生》异曲同工,均以红蜡为媒材并注重心理层面的探究。后者关注的是社会主题,前者则侧重于性别与历史创伤等问题。在展览现场,加农炮发射五六千发红色蜡质球形炮,撞到墙面后破碎。这种血淋淋的象征性与紧张感引发人们对法国大革命的联想与反思,折射出战争、心理学以及人类在自我定位过程中的暴力印记。从卡普尔创作方式中,可以看出“与观众互动”和“作品的展示环境”已成为公共雕塑的要素,也是一个集体意志与卡普尔的个体理念产生共鸣、共振的重要途径。卡普尔将观者安排在二元对立的处境,探讨诸如“现实与虚无”、“现实与映像”、“肉体与灵魂”、“静止与超越”、“东方与西方”和“天空与地球”等哲学命题。


安尼施·卡普尔 C形曲面
在展览的殿外侧,以卡普尔的两座镜面不锈钢雕塑作为起点,在露台上能够俯瞰创作于2007年第一个雕塑《C形曲面》镜面抛光与不锈钢墙的凸面映照出宫殿外墙,映现出一千张游人与凡尔赛宫倒影的影像,继续延伸着影像折射的主题。卡普尔还用不锈钢材制成了一个60米的超大作品《泥土管道》,安置在了凡尔赛宫的正中央。作品是一个钢制的通道,有一个10米的漏斗形入口,部分被埋进了杂乱的石块和红土中。凡尔赛宫的庄严与粗犷管道的碰撞营造出一种极具张力的视觉异象。当年,园林师安德烈·勒诺特尔为凡尔赛宫设计的对称结构具有一种平和而亘古不变的力量,如今它被卡普尔在规整的花园里动土施工所撼动。艺术家向世人展现解构传统的方式与样式,引起公众的极大反响与争议。花园大道上的最后一件作品《坠落》在长达两公里的人工湖里,卡普尔将他的“室内漩涡”造型移至凡尔赛宫的花园内,黑水漩涡卷着斑驳的泡沫,为凡尔赛宫注入了一种原始的、混沌的震撼力量。当年勒诺特尔的设计效果是将这如镜面般的湖水映出天空,给花园带来光明和动感,而《坠落》映照着天空却把看客的目光吸引到了这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中。
安尼施·卡普尔


卡普尔的跨界艺术实验甚至涉及军事领域,2016年7月在范堡罗航展上,这位创意永无止境的艺术家将与英国皇家空军特技飞行小组“红箭飞行表演队”合作创作一个新项目,旨在以全新的方式呈现艺术与航空的完美结合。总体来说,卡普尔的创作是动态的,形而上学的,超自然层面的探讨,作品涉及物质和非物质,存在和消逝,空间和非空间等玄学问题。他对印度哲学和宗教思考,结合西方艺术的观念与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超然风格,具有佛教、印度教、道教精神内核及多维空间的特色。


    关注 花生鼠艺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