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丁元智 ---中国写意重彩绘画创始人

 

丁元智简介丁元智,大连人,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丁元智先生自幼研习中国传统书画和西...



丁元智简介

丁元智,大连人,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丁元智先生自幼研习中国传统书画和西方美术,对书画同源深有感悟。写意是中国画的根本所在,画家要达到忘形得意的境界,作品才可称为“逸品”。1977年起他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深造,师从吴作人、张望等名师巨匠,刻苦琢磨,经过数十年的艰难探索,终于创造出“丁元智皴法”、“丁元智重彩定入法”,从而成为当今中国写意重彩绘画创始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丁元智就已名燥京城,成为当今书画艺坛一代宗师。2016“溪口杯”全国书画印创作大赛艺术总顾问。

丁元智先生非常认同恩师吴作人的艺术创作观点,想出精品力作,首先要丰富传统书画的艺术修养,其次,要懂得中西画法虽有别,造型的基本规律却又相通的道理,这对后来他的素描和构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丁元智先生在他的性格深处一直偏爱民族的传统的东西,他潜心研读,临习历朝历代的名家名画,研读各个时期的文艺理论和美术专著,他读得最多的是余剑华的《中国美术史》和《石涛画语录》等几本画论。在提高艺术理论修养的同时,他还广泛涉猎儒、释、道的精髓来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心境。他擅用传统的宣纸做材料,表达出油画的丰富多彩和独特意境,展现大自然万物精彩的生命内涵,让观者真切地感受到安逸、淡然、怡人、超凡的精神审美。在他的画品中,既体现传统山水画的笔法,又一改山水画的传统构图,有色彩斑斓的着色技巧,又使色彩浓淡相间美丽新颖,更有浓浓郁郁的西洋画的味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意趣。丁元智先生之山水,均以丰满构图,对比强烈,层次分明,色彩亮丽为特色,常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以山上的飞瀑和山下的流泉互相衬托,再以前景的溪涧、湖泊烘托出整个画面庄严壮观的动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眼球。“中西合璧、精彩纷呈”这就是丁元智先生在创作中注重中国画与西洋画有机结合的成功所在!西有梵高、莫奈,东有中国丁元智!

丁元智先生书法作品




当今书法创作非常活跃,但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准参差不齐。《易经.系辞》中提出的“立象以尽意”,这其中的“象”与“意”客观上成为了中国书法应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衡量书法艺术高低的准绳。

中国汉字精密、细腻的结构感,就是“象”,运用毛笔的柔软特性使书法的线条如云烟变幻,形成了一种弥散着特殊张力的“意”,而这种“意”又非常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

丁元智先生绘画作品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元从正来,智从知来,这就是他勉励自己,又启迪和教育后人的法宝。

一代宗师丁元智先生在绘画创作实践中,非常重视汉字的线条、结构、气韵、意象的有机组成。他觉得书法必须在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作更大的拓展、延伸,不仅仅是字与字之间的简单排比,而是应该将“意”通过穿插错落,艺术化地组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浑然一体的“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大象无形”、“心悟精学”的境界。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丁元智深诣书画同源,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于是在他的画中体现书,在书中表露画的“意”与“象”。既有古法,又有今意,二者风貌兼具,用笔雄肆奇逸,解体桀骜不驯,令人印象深刻,在墨色变化间自然而然延展出一种飘逸洒脱,个性鲜明的“丁氏书体”,更透出浓浓的禅理禅意,从而令人信服地驾驭了那种“气贯其中,一气呵成”的书风技法。观其书写作品时,只见他握笔着实,通过腕、肘的运用,气沉丹田,达到力劲的笔画效果,随着笔尖在纸面上划过,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气势、态势、笔势变化细腻,把他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书友曾与他探讨,学书如何谨防学成“书匠”,能够脱得了俗气。丁元智先生娓娓道来,学书要脱俗,关键在于多读书,书读多了,自然会养成一种书卷气,有了书卷气,在书法创作实践中只要你心态平和,心无杂念,随心而动,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出一种气韵、一种意念的东西,这样才能使书法作品更具灵动和精气神。这其中作为书者重要的一点就是心胸宽广,心情豁达,犹如大海般的潮涌,一起一伏,随心所欲,就会创作出完美的书法佳作。

丁元智娴熟的书风充分体现在他的画风中(他的山水系列、大吉(鸡)系列、花鸟系列随处可见)他独创的“丁元智皴法”、“丁元智重彩定入法”便是“丁氏书法”的完美延伸。丁元智先生山水作品





丁元智先生除了山水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外,他娴熟的技法还体现在他的大吉(鸡)图系列、花鸟系列中,大吉(鸡)图系列被业内人士评为“徐悲鸿的马.丁元智的鸡”。而且画风又充分体现出“丁氏书法”的书风,他在书画创作时笔下生风、挥毫自如、酣畅淋漓,恰是行云流水般,顷刻间成就了一幅幅绝美的书画作品。

丁元智先生花鸟作品在中国画中,凡以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通常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文章《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

一代宗师丁元智先生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种浓、淡墨勾勒对象,深浅分层次着色的兼工带写的写意花鸟画,他以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又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造成形态逼真的效果。丁元智先生继承了以明末徐渭为代表的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加之苦心研读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关山月等花鸟画大师的技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和笔墨语言,并且非常自然地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鸡,是历代画家作画的好题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讲究“比、兴”,即把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与人们的信仰、崇尚、理念结合起来,借物喻理,寄景抒情。“鸡”与“吉”谐音,一幅花鸟画中,画几只鸡,不仅增加画面的生动感,而且有“大吉大利”之意。此外,在人们的眼中,鸡有“五德”:头戴紫冠,文也;足登博距,武也;见食啄之,义也;遇敌博之,勇也;守夜司晨,信也。这“五德”也正是中国传统观念中人们所应该具备和力争达到的美德和境界。画家画鸡,也是对美好道德和理想境界的弘扬和追求。

在其众多的花鸟画中,特别偏爱画鸡。鸡生性好动,他为画好鸡,曾亲手养过一群群各种各样的鸡,细心观察,捕捉鸡的动作规律和动态特征,充分了解和心悟鸡的走、跳、饮、啄、斗、叫的神情态势,又认真剖析任伯年、齐白石、徐悲鸿、王雪涛、唐云、宋省予等大师巨匠笔下的鸡,从而形成了自己笔下“大吉图”的形象和笔墨语言,深得业内人士的赞赏,被誉为“徐悲鸿的马.丁元智的鸡”。





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观丁元智先生花鸟画,常常呈现的是一种清高雅致的氛围,透露出一股清气、静气,淡泊宁静,典雅从容,真可谓“画如其人”。画面选材多为极平凡极普通的自然景物,或是一只小鸟,一棵红枫,或是一片落叶,一群小鸡,或是数根细草,几匹骏马,构成了极为鲜明的意境,沁人心脾,令人神往,含蓄自然,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

丁元智先生的画,常引观者联想到诗词中的一些佳句,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尧臣的“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王维的“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丁元智先生认为,画家仅有“诗仙”是不够的,画家在敏锐和深刻地感受生活的同时,还需要掌握高超的艺术手段和积累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才能把深邃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意表现出来。每每外出游览他总是细心观察花草树木,写生由心做笔,所见一草一木,一叶一花,烂熟于心。

丁元智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士、上海民族画院院士、香港社会科学院院士、世界名人认定委员会高级专家。作品词条入选《中国百杰画家》、《中国百杰书法家》等40余部大型词典中,并荣获古今书画一百人、世界风云人物、世界书画艺术界名人、世界级一级精品及世界级金奖画家等称号。

以传统艺术抒发爱国豪情
用彩墨丹青描绘梦想画卷

想要获得更多中华书画文化信息
请关注寰宇文化公众微信号
上述作品皆为“寰宇文化”公司藏品

咨询请致电:蒋先生

手机号:13306627505


    关注 寰宇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