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每根骨头都断过,却还硬得狠

 

最近,Sir在网上发现一个逆天帖。从2005年到2016年,11年,一直都在更新。跟帖的网友,都在讨论一部“...



最近,Sir在网上发现一个逆天帖。

从2005年到2016年,11年,一直都在更新。





跟帖的网友,都在讨论一部“神作”。

《武之舞》

讲当时中国武侠电影的纪录片。

豆瓣上128人评价,分数逆天9.9



1997年曾在电视上播出。

可惜,如今正片资源已经找不到。

导演贾磊磊:当时已经将片子的版权转给了一个广告公司,没有保留原版。



这部神奇的纪录片,勾起了Sir的回忆。

因为是生长在广东的男孩纸,小时候Sir看最多的,是港产动作片。

而动作片里,又绝不可能绕过这两位——

李连杰、成龙。

他们是当年香港最能打的演员。

如今,比起专注搞慈善,近几年几乎没有主演过大片的李连杰。



成龙豆瓣页面的“未上映”列表里,确定要拍的片,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到2020年,他就已经66岁了

冲这把劲,Sir今天,就来说说他。



成龙没有受过正统教育。

从小在香港尖沙咀的中国戏剧学校,学习京剧和功夫。

跟洪金宝(元龙)、元奎、元华等人组成七小福戏班,以艺名“元楼”开始客串一些动作片。



1978年,24岁的他被袁和平看中,以“成龙”的艺名,一年主演两部片——

《蛇形刁手》和《醉拳》。



后者当年拿下近680万港币票房——

是当年香港电影年度票房亚军。

成龙火了。

那个时代,正值香港动作片黄金时期——

1978年度票房前十,六部是动作片。

其中又可分为功夫电影,和武侠电影。

功夫电影,大多是赤手空拳的武打场面——

源自李小龙。



而武侠电影,则是飘来飘去的轻功——

打斗也多用各种兵器。



成龙的出现,让观众耳目一新。

戏班出身,学的是表演性功夫。

他的功夫在于把握每个动作的时间性,通过配合,打得好看。



还注重小道具的使用——

手边任何物品,都能当武器。

扇子。



酒瓶。



马路上施工用的滚筒、身边的纸箱。



道具看似普通,其实都有小心机——

木凳拍摄前就被锯开,重新用钓鱼线绑好。



凳脚衔接处撒有大量粉末。

这样既能保证凳子能被一脚踢散。

而且被踢时,粉末四散,让画面“更好看”。



再比如,人被摔到桌上,桌子散架。

“散”的节奏,也有讲究——

不能一下就散,看起来太容易。↓



而要卡住一下,再散。↓



增加可信度,也让观众能从演员身上,接受到痛感。

场面热闹、观赏性强。

据说成龙设计打戏,不像好莱坞,先坐在办公室里想好动作。

从来都是等来到现场,经过实地勘查,甚至亲身试验,再构思每个细节。

比如《我是谁》中,屋顶上的高潮大战。

楼顶边缘的惊险打斗,就是他在现场临时加上的。



同时,成龙的另一大特色,是善于在打斗中,融入喜剧元素。

美国媒体曾赞,成龙是少数如果在默片时代也能红的演员之一,是“中国的巴斯特·基顿”。

如果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巴斯特·基顿是跟卓别林同期的喜剧大师。



但不同于卓别林善用面部表情——

基顿搞笑,在于通过巧合,制造误会。



成龙也是如此。

《A计划2》里,成龙还曾向基顿致敬。



同时,成龙也从不吝啬于在电影里“示弱”。

因为在他看来:

你失败,失败,再失败,然后凭借某种运气,最终设法取胜。那才是真正的生活。

所以他扮演的主人公,会害怕、会出糗。

疼起来也会嗷嗷叫。



不是李小龙式的,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



反而更有亲和力。



除此之外,看成龙动作片,跟李连杰、甄子丹最重要的不同,在于——

刺激。

他的电影里,除了打斗,还有大量特技场面——

跳楼、攀爬。

不断挑战极限,做出各式各样高难度动作。

心惊胆战。

而在Sir看来,这也正是成龙能闯进好莱坞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好莱坞动作片,要么是史泰龙、施瓦辛格等硬汉的天下。



要么是《虎胆龙威》《终结者》系列中,靠大量爆破和电脑特效做出的“大片”。



而成龙的电影,靠的是真人上阵的特技——

这些高难度的动作,除了他,别人做不来。

《警察故事》里,从商场顶楼顺着钢管飞下。

23米高,灯墙上全是连着真电的小彩灯。



拍这个镜头前,他在顶楼独自待了四个小时,脑子就一个念头——

我会死。

后来终于鼓起勇气跳下来,手掌皮全掉。

《红番区》里,已经不惑之年的成龙,奉献了一场被多人围追堵截,最后在身上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飞跃高楼的戏份。



根据知乎网友@达芬奇的鸡蛋糕:

这部戏在好莱坞大卖后,成龙跟斯皮尔伯格见面。

他问老斯,怎么才能让人和恐龙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

老斯说,很简单,按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按钮就好了。

他反问成龙,你怎么样才能拍摄出从这栋楼跳到那栋楼的镜头?

我们的演员哪里会冒险去跳楼,不说跳不跳得过去,就算过去了,那个角度过去也很难不受伤。

成龙说,更简单——

开机,跳,医院。

拍这场戏,他脚骨断裂。

这种“拿命不当回事”的劲儿,缘于当年香港动作片市场的竞争激烈。

特别是《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



每年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动作设计,刘家良、袁和平等一堆牛人,都争得你死我活。



成龙不服输。

你以一挡十,我就要以一敌百。

你跳楼,我就要跳更高。

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成龙回忆起那段“拼命”的经历,自己都被吓到。

真的,回想一下,真幸运,没死人。

当时拍《警察故事》,有一场戏,从大厦顶跳下游泳池。

成龙面无表情地喊“Action!”

第一个跳下来,断手,抬走。

第二个,头破了,抬走。

没人敢上了,他自己来。

然后6点钟在医院吐血。

玩命的代价,就是——

每一块骨头都断过。





好在,也值了——

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成家班一共拿过9次,最多。



技术和特效能模仿、能超越,但肉身做出来的特技,除非人类进化成超人,否则很难超过。

而更难得的是,这种往死里拼的精神,在他从影的40多年里,一直贯穿其中。

必须承认,成龙对动作场面的追求,远大于电影的故事性。

唐季礼曾感叹——

拍成龙的电影,难度我觉得是最高。
高的原因是他本身要求很高。
你编出来的东西一定要他觉得很新鲜,别人做不到。
只有他才做得到,这才是他的招牌。




为维持这块“招牌”,他一次比一次玩命。

1987年的《龙兄虎弟》,33岁,他从高空跃下,跳到热气球顶。



1998年的《我是谁》,44岁,在21层的大厦外墙上直落。



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50岁,他在香港会展中心楼顶,仅用一根绳索勾住外墙,营救小谢。



2012年的《十二生肖》,58岁,他又学会了“极速滑轮”。

穿着24个滑轮的装备,在飞速行驶的汽车底滑行。



1999年,他曾在自己的特技纪录片结尾,用电脑特技造出另一个自己。

转身击碎。



出拳之前,他说了句——

电脑的特技很好玩,我相信有一天我一定会用得上。但现在我还是希望能表演我的真功夫 。

17年过去了,依旧不松口。



duang什么duang,他自己就是特效。



7月22日上映的《绝地逃亡》里,62岁的大哥继续玩命。

除了高空落水、爆炸这些“老梗”。

还在深达15米、河底布满石头的急流,玩起漂流。

结果在拍摄时被卷入漩涡,一个人在水里打滚半天。



差点没命。
我差一点死在广西。


Sir好想问一句——

大哥,你什么时候才会累?



听他自己答。
| 长度:10分00秒 |




    关注 毒舌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